楊軍林 符敏
城市家具為熙熙攘攘的都市生活提供了一片寧靜,由城市基礎設施到城市家具的改變,其實最重要的是傳達出人們希望城市像家一樣舒適、溫暖。它作為連接人與城市空間的紐帶,在城市空間中逐漸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本文從兩個方面論述了城市家具中的空間設計理論。其一,基于心理學中的情境理論,從城市家具使用者的心理及行為特點解析出發,在人—城市家具—城市公共空間的審美場域范圍提出城市家具的情境空間設計理念及設計手法;其二,基于建筑現象學理論(建筑師諾伯·舒爾茲《場所精神——邁向建筑現象學》),從城市公共空間視角來塑造場所精神,指出城市家具是場所精神的重要物質載體,場所精神體現了城市家具的文脈傳承,映射了城市家具的時代信息等,最后提出場所精神決定城市家具設計形態的理論。
一、城市家具設計與情境空間研究
(一)城市家具中的心理及行為特征與情境空間
在城市家具公共空間中,設計師通過獨具匠心的城市家具設計,讓整個城市空間引人入境。有的城市家具設計讓人有眾里尋他千百度、尋獲至寶的欣喜感,有的則喚起了人們久遠的記憶,不一而足。無論是哪一種感受,都來自城市空間所散發的特有味道。
(二)城市家具中的情境空間形態
1.展示日常生活的情境空間
不同的情境空間有不同的品質,人們可以通過日常生活場景,尋找生活情境化的線索,加強對城市家具的認知。比如,英國曼徹斯特的廣場布置有五盞巨型臺燈,它們可以用作座椅,其賦予廣場濃郁的生活氣息。生活就像一場大型表演,人們在情境空間中獲得身份和角色準則。現實中營造的場所包含空間、燈光、聲音、色彩,還包含人的行為規則與主題。
2.主題特色明顯的情境空間
主題情境空間設計講究的是“主題”二字,整體設計圍繞中心思想展開。以上海迪士尼樂園為例,它創造的情境類似于電影場景或者人們平常所看到的舞臺場景,它們的場景都是不斷變化推進的,讓人們成為情境空間的核心,扮演自己的角色并從中反思情感。
3.人與物互動的情境空間
當前,城市家具之所以能不拘泥于單一形式,主要是因為人與城市家具的感官互動與聯系密不可分。只有參與人與物互動的城市家具,才能調動人的體驗感。在互動過程中,要根據實際需求改變城市家具的形式,讓人們獲得社交層面的心理需求。
二、城市家具的情境空間設計手法
在城市家具設計中,其情境空間設計手法中的“情”是寄于景或者物。在城市空間中,設計者將人們所產生的情感寄托于城市家具,通過充分調查、日常生活經驗等,利用群體意識使用一些情感符號,引起部分人的共鳴。
當然,存在于城市空間內外相互作用動態系統中的情境空間,光是有“情”是不夠的,還需要有“境”的作用。在情境空間中,“境”的豐富通過時間、空間相互協調將情境投射到城市家具上,又通過物質、能量、信息的交換產生情境共鳴。當今社會越來越關注社會群體的多種需求,設計師要具有人文精神,設計出更多功能優越的城市家具產品,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便利。
城市家具設計符號可以詮釋情境。在城市空間中,只有城市家具扣人心弦,和人文歷史、特定文化、特定環境產生共鳴,空間的感情才開始存在。情境要素間相互作用形成的交互情境映射于設計項目,以便深入處理城市家具的各設計要素細節,將其轉化為城市家具形式、結構、材料、顏色、工藝等具體設計要求,并階段性地對城市家具進行可視化驗證及可行性闡釋,最終形成城市家具設計實體。
三、城市家具與場所精神
(一)城市家具是場所精神的物質載體
場所在廣義上可以解釋為“土地”或者“脈絡”,其空間被賦予社會、歷史、文化、人的活動等特定含義。場所是由空間組成的,空間與特定的人或者物的活動產生關聯,就形成場所。法國建筑師柯布西耶在《邁向建筑》中提到:“建筑的目的在于感動我們。當作品借著服從、體會和尊重宇宙法則將我們環抱時,建筑情感便存在其中。”場所空間是有精神的,它的形態是多樣化的、不拘一格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是一個人對一個地方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是生活化的、去理論的,注重人的視覺、觸覺、聽覺等感覺。
(二)場所精神體現了城市家具的文脈傳承
受現代主義設計思潮下同一化、模式化的設計思想的影響,城市家具設計越來越缺乏歷史記憶和場所特征,場所性格變得模糊而缺乏情感。城市家具設計已經不能完全照搬傳統符號,因為這樣已不能滿足現代都市人的快節奏生活。城市家具是人類文化傳承與與發展城市地域文化的載體,當代設計師要喚起人們對城市歷史的懷念和情感歸屬,增強人們對場所空間的認同感。設計師應在實用原則的基礎上充分尊重地域文化需求,融入地方文化背景、保護生態、延續地域歷史文脈,使人與城市之間建立一種和諧均衡的整體關系。
(三)場所精神映射出城市家具的時代信息
城市、場所和城市家具發展的重要推動力是由文化、科技、社會經濟等因素組成的。工業革命時期,城市家具更多關注設施本身的生活意義,強調家具給城市日常生活帶來的便利,城市家具更多地被賦予休閑功能。比如,第一次世界大戰后,西班牙建筑師高迪規劃設計了奎爾公園,它是一座現代城市公園。園中他所設計的“龍形椅”被稱為“世界上最長的椅子”,其椅子的“龍身”部分通過不規則的馬賽克瓷磚拼貼營造出炫彩迷人的色彩效果。這把椅子是圍繞中軸廣場邊緣曲折延展,在限定的廣場范圍內,將空間、功能與城市家具地完美結合,給人們提供休閑、觀賞城市景色的公共空間。
四、場所精神決定了城市家具設計形態
場所的精神都是由人賦予的,各不相同,是多元的。同一場所或許有單一的場所精神,但是它能容納的活動是多種多樣的。作為一個社會性使用詞,場所通常是指公共空間,它是有著共同精神的認同空間。場所精神與城市家具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系,場所精神代表普遍性,它意味著整體的、綜合的氣氛;城市家具代表具體性,擁有具體的形式和空間元素。前者能夠決定后者的整體形態,后者延續、豐富并提升場所的內涵。城市家具的場所精神不僅僅是具象的,它更具有藝術表達的象征性。在有和無之間創造空間美感和生活美學的同時,城市家具要適應自然環境特征,考慮歷史文化地域和地域文化內涵,再結合現代科技手段來展現形態萬千的場所精神。以湘西鳳凰古城為例,那些苗族民居建筑臨河而建,錯落有致,大都建于明清和民國初期,吊腳樓造型樸實生動,木質建筑與石板路面共同營造了城市公共空間的肌理質感,其前臨古官道,后懸于沱江,是苗族文化與藝術的結晶,這樣的城市家具承載著從它誕生開始與它相關的所有人、物、事、景的生活記憶片段,它的場所精神決定了城市家具形態要與場所的整體風格保持一致,這體現出城市家具的形態是人們借以觸摸傳統文化的介質。
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城市家具的風格、造型、使用特點一直發生變化。城市家具中的場所精神沒有常態,既可以保持神似而不拘泥于形,又可以做到形似而神異,其間要尋找人、情感、空間的普遍聯系。
(1.玉林師范學院設計學院;2.吉首大學美術學院)
基金項目:本文系廣西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民族地區文化建設與社會治理研究中心項目“北部灣城市群城市空間生態文化研究”(項目編號:2020YJJD0015)的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