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鑫坤


前幾天有個新“下水”的小朋友問我一個問題:之前釣了兩次魚,感覺不錯,朋友給了我一根淘汰的3.6米竿子,然后就撒手不管了,現(xiàn)在我想給這竿子配個浮標,該買幾號的呢?
看了這個問題,我真的想笑,不是嘲笑的笑,而是這個提問本身好笑。這樣天真幼稚的問題恰恰說明了新手朋友們在添置裝備時普遍會遭遇這樣或那樣的困惑。選擇浮標如此,選擇魚竿、魚鉤、魚線時也是如此。之所以是新手,就是因為他們對釣魚不甚了解,所以才會提出這樣幼稚的問題。不過,問題雖然幼稚,我卻應該用心去解答,確保新手能讀懂,這樣他以后才能少走彎路,少花些冤枉錢。那么,我現(xiàn)在開始回答。
我想先問一下這位提問的小朋友,要想配置浮標,是不是要參照之前釣過兩次魚的水域的魚情?那里的水深大約多少?去的這兩次,你們釣的是什么魚?
我問的這些,目的在于獲取最基本的信息。我覺得我很有必要向其他閱讀本篇文章的新手朋友解釋一下我這樣提問的理由。不同釣場、釣點的水體深淺不同,因此哪怕用同樣的竿長,選擇浮標也是不一樣的,水深的時候浮標就要用大的,因為浮標大,吃鉛也大,落水速度就快。落水速度快,不僅能縮短浮標的到位時間,還能避免小雜魚半路打劫。所以,水深時要用大一些的浮標。有的釣友會問:淺水時用大浮標不也可以嗎?到位也快呀!也能躲避小魚的打劫啊!
是的,可以。但我們要弄清楚一點:在調(diào)釣相同的情況下,小標、小墜的配置能獲得更好的咬鉤信號。所以,我們還是應該盡量用小標。
在選用浮標方面,很多人都存在一個誤區(qū),認為浮標有靈和鈍之分,這一點我不否認。但是,有的人認為小浮標更靈敏,這可就大錯特錯了。之所以小浮標反映信號更清晰,是因為小標小墜在水下的阻力更小。就像用子線,單憑手感很難區(qū)分1號子線和1.2號子線,但是在反映小鯽魚的吃口信號時,二者的區(qū)別就顯而易見了,線徑差了一小點,信號就明顯不同。同理,鉛墜大了一些,阻力大了一些,信號自然也會受到很大影響。所以,我還是建議在可能的情況下浮標小一些更好。
所謂好的浮標,是在調(diào)釣恰到好處的情況下,能夠忠實地把目標魚的吃餌動作表現(xiàn)出來。這世上不存在哪款浮標,在魚的動作只有1厘米的情況下,自己卻出現(xiàn)2厘米以上的動作,這絕不可能。也就是說,一款好用的浮標并不能完全解決所有問題,需要恰到好處的調(diào)釣做前提。
因為這位小朋友在詢問我的時候提供的已知條件只有竿長為3.6米的這一項,垂釣水域的水深、目標魚及其大小等一概未表。所以,我單憑自己的使用經(jīng)驗,推薦他選鯽魚標。原因很簡單,短竿子并不適合釣大魚,所以把目標魚定為鯽魚之類的小型魚上。至于號數(shù),我建議買一套。一套浮標有大中小不同的吃鉛量,使用的時候可根據(jù)不同的水深來選擇相應的號數(shù),如果只買一支,換個環(huán)境可能就會力不從心,畢竟我們不可能始終去同一個地方釣魚,不去任何別的釣場。
選擇一支浮標尚且讓新手如此困惑,那么添置“大件”——比如魚竿,更會讓新手無所適從。如今,釣魚被劃分得越來越細化,同樣是釣魚,有競技、休閑、黑坑、野釣之分,針對這些不同的釣法,又衍生出更專業(yè)的魚竿,它們有各種硬度和調(diào)性,有大物竿和普通竿之分,當然還有更詳細的分類。如何從這些五花八門的竿子當中選出一支適合自己使用的,這令新手們犯難。新手們剛“上道”時,往往是釣魚熱情最高的那一階段,他們當中有很大一部分人指望著一步到位購齊全部裝備,然后就能像那些“老魚鷹”一樣大顯身手了,可后來發(fā)生的情況往往事與愿違。我見過很多新手剛“上道”時就把家什置辦齊全了,可是一到釣場發(fā)現(xiàn)有的東西完全用不上,有用的東西卻沒買。新手們購買魚竿時,千萬別為了買而買,買之前一定要弄清楚自己需要什么樣的竿子,最好親自上手試試身邊釣友的那把被你相中的竿子,問清楚竿子的品牌名稱、調(diào)性、硬度,覺得滿意的話,就照貓畫虎買這根。這樣做基本上問題不大,起碼以后能用。
另外,我不建議新手網(wǎng)購魚竿,網(wǎng)購最大的不確定性是看不到實物,而新手對竿子參數(shù)表中的那些參數(shù)毫無概念。
目前,不論新手還是有一定經(jīng)驗的釣友,選擇魚竿時都在盡可能追求輕量化,我也一樣。于是,一些小廠為了迎合消費者的這種心理,開始名正言順地偷工減料。網(wǎng)上類似的竿子也一搜一大把,不但輕得叫人咋舌,價格也叫人心動。這類竿子的質(zhì)量大多存在嚴重的問題,迎風“甩大鞭”就斷竿的也不少,10米的竿子只賣二三百元,你相信它有過硬的質(zhì)量嗎?所以,買竿子不能只圖輕,也不能只圖便宜。
好的魚竿絕對不會低至白菜價,但很多性價比非常高的竿子也是實實在在存在的,比如一些貼牌的竿子,它可能和某個大品牌的竿子除了涂裝和品牌不同,其他的都一模一樣,價格卻是天壤之別。怎樣從大量的漁具中甄別出哪一款魚竿是和大牌子一模一樣的貼牌子產(chǎn)品是一件挺叫人頭疼的事,沒有什么捷徑,我的經(jīng)驗是在淘寶里先瀏覽大牌子的產(chǎn)品,記住它的參數(shù),然后尋找同樣參數(shù)的其他竿子,這個工程量不小,但是收獲多多,可以對一些小牌子樹立信心。盡管商家們不愛承認自己的產(chǎn)品貼牌,但是消費者拿到東西后會有賺到了的感覺。
至于購買其他漁具,同樣要貨比三家,并且新手朋友們一定要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再買入。很多東西確實很好,但是卻未必是自己需要的。比如我釣魚坐的就是釣椅。說實話,釣椅的舒適度絕對趕不上那種大椅子,但我偏偏不用。因為大椅子過于舒適,我還喜歡夜釣,魚口稀少的時候坐在這么舒服的大椅子上非常容易犯困,一犯困就容易丟口。所以,我還是喜歡普通釣椅。那種大椅子雖然也很好,但并不適合我,因此我不會購買。
釣具要買適合自己的,不要跟風,新手在添置裝備的時候,需要一些前輩們的建議,但是這些建議只能作為參考。比如釣組,玩野釣的人可能會給你推薦“4+3”以上的釣組,但是在競技釣手的眼中,這種釣組就會被打零分。玩法不一樣,需求就不一樣,在參考別人的經(jīng)驗時,一定要尋找“同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