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習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講話精神,全面落實《教育部關于狠抓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落實的通知》(教高函2018[8]號)要求,扎實推進課程教學范式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合理提升學業挑戰度,增加課程難度,拓展課程深度,提高課程教學質量,服務學生成才成長,促進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操作水平,加強對所學知識的靈活應用,信息系統審計實驗課程全面深入推進“過程考核”課程考核模式改革。
信息系統審計課程是一門應用性及實踐性較強的教學課程,本文以過程考核為導向,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為宗旨,主要探討了課程考核模式改革的目的、思路、具體實施步驟、評分標準等幾個方面的問題。并總結改革的預期成效、改革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以拓展和深化《信息系統審計》課程教學改革的研究成果,以便為應用性本科院校的《信息系統審計》課程的教學提供相關借鑒。
一、研究現狀
對于過程考核,國內眾多學者從不同角度進行了探討。吳潔(2011)、張景強等(2012)、伍開群(2012)、金靜梅(2010)、喻冬秀等(2012)、董仕華(2010)從具體課程的視角探討了過程考核模式;方國濤(2013)、孫志剛(2011)探討了過程考核在高職教育中的應用實踐;任寶東等(2013)探討了過程考核與網絡教學平臺結合的教學模式。王濤等(2019)探討過程考核在具體試驗課程中的應用,從課程考核模式改革的目的、思路、具體實施步驟、評分標準、實施效果等五個方面的問題展開周明等(2018)將課程內容分為六個模塊并設計了多種考核形式,從考核的意義、實施思路、方式及成效等方面進行研究.趙欽清(2018)探討過程性考核在高職院校里的運用,提出了過程化考核改革存在的問題與下一步的實踐思路。本文以審計專業信息系統審計為例,分析了信息系統審計的教學現狀,從信息系統審計的應用角度出發,注重學生的過程性考核,設計了信息系統審計的課程考核方案。
二、過程考核的特點
(1)???? 過程考核相對傳統考核方式更重視平時的積累。在學習過程給學生施加壓力,各階段的考核作為最終成績的一部分,降低期末成績權重,可以讓學生為了獲得高分而在平時更注重掌握知識提升能力。
(2)???? 過程考核可以更及時的反饋教學效果。傳統的考核方式,考試成了課程學習的終點,學生對學習中存在問題并不清楚,如何改進更加無從談起,達不到總結經驗,提高效果的要求。采用過程考核,教師要及時對測試進行分析,了解學生學習狀態,查找問題與不足,從而改變教師教學方法和學生的學習態度。
(3)???? 過程考核注重培養學生的整體能力。期末僅對部分知識點進行考察,試題缺乏全面性,無法判斷學生對這門課程整體掌握情況,也無法判斷學生是否可以解決實際問題。過程考核最主要的是能力的考核,通過大作業、小設計、測試等讓學生了解知識在實際中如何運用,提升團隊協作能力,同時過程考核能更好的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改變傳統的“滿堂灌”教學方式。
三、《信息系統審計》課程考核模式改革的思路
1???? 規范過程考核體系
以培養“就業能稱職、創業有能力、深造有基礎、發展有后勁”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宗旨,以注重對有機化學基本操作和技能掌握為出發點,修訂了信息系統審計過程考核改革方案,制定了完備的過程考核支撐材料清單,每學期第一次課告知學生過程考核的具體方式和評分標準,課程講授過程中認真記錄每位同學的評定結果及檔次并及時進行反饋,對分數較低的同學進行預警,從而確保過程考核體系的規范性。
2???? 采取多樣化過程考核方式
除了傳統的出勤率、課堂表現以及學生實驗報告等過程考核方式外,增設課上課下小組合作考核形式,考核目的是發揮所有團隊成員力量,最大限度調動學生課前自主學習,改變“教師講、學生聽”的灌輸式教學現象。另外,為了全面考察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新思維及實踐能力,引入非標準答案卷面考核形式等。
3???? 注重考核后的總結與分析
課程考核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根據學生的過程考核情況做進一步的總結和分析。考核結束后,及時通過線上問卷調查或發言討論等形式,調研學生在過程考核中的收獲及滿意度,對各種考核方式進行調整,在不斷的總結和分析中使整個過程考核體系趨于完善。
四、《信息系統審計》課程過程考核改革的具體實施步驟
①課堂考勤(10分)評分依據如下:曠課一次實驗課扣1 分;遲到或早退一次實驗課扣1 分。②課堂表現(20分)評分依據如下:根據學生課堂回答問題及實驗操作演示情況,成績評定采用ABCDE5個檔次進行區分,其中A檔不扣分,B檔扣1 分,C檔扣2 分,D檔扣3 分,E檔扣4 分。③課堂測試( 10分)評分依據如下:根據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對案例中的審計陷阱的查找情況得分,成績評定采用ABCDE5個檔次進行區分,其中A檔不扣分(全部查找出來),B檔扣1 分(少發現一個陷阱),C檔扣2 分(少發現兩個陷阱),D檔扣3 分(少發現三個陷阱),E檔扣4 分(少發現四個陷阱)。④線下作業(10分)評分依據如下:根據學生對審計工作底稿的填寫情況來完成線下作業的打分,全年填寫完整且正確(不扣分),漏填任意一項或者填錯任意一項一項(扣1 分),以此類推,不扣負分。⑤實驗報告(20分)評分依據如下:根據學生對本次實驗的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實驗儀器藥品及裝置、實驗內容、實驗現象、數據記錄與處理、結果與討論、思考題等總結完成情況,成績評定采用ABCDE5個檔次,A檔不扣分,B檔扣2分,C檔扣4 分,D檔扣6 分,E檔扣8 分,缺1 次實驗報告扣5 分。
五、思考與總結
信息系統審計作為一門應用性和實踐性較強的教學課程,傳統的理論考核模式遠遠不能滿足我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要求,而過程考核導向的信息系統審計課程考核模式改革的探索證明,此種考核模式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可以推廣運用。另外,信息系統審計課程考核模式改革不能僅局限于形式上的改革,更要以考核模式改革為抓手,推動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連貫更新,引領教學范式改革,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為他們今后從事工業生產和進一步科學研究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 王濤,郭家瑞,劉瀾濤,劉新明,王靜,李高偉.過程考核導向的有機化學實驗課程考核模式改革探索[J].河南化工,2019,36(08):58-59.
[2]?? 門小靜,周靜南.以過程控制為導向的《工程造價管理軟件應用》課程多元化考核評價體系的構建初探[J].教育現代化,2020,7(10):84-85+104.
[3]?? 儲久良.基于泛雅平臺的“多維度、三結合”課程考核評價體系構建研究與實踐[J].計算機教育,2018(10).
本文系校級一般教學研究項目:過程導向考核在《信息系統審計》課程考核中的應用探索(項目編號:2019jyc062)
滁州學院重點教學研究項目:基于OBE的“互聯網+ 審計”人才培養模式研究。(項目編號:2019jyz013)
作者簡介:
袁玲(1991-),女,漢,安徽宿州人,助教,碩士研究生,滁州學院,審計學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