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亮
摘要:在新時期環境下,我國電網規模在逐漸增加,為了確保電網能夠具有良好的運行性能,輸電運檢工作至關重要。但在現階段輸電運檢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影響輸電運檢工作的質量,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就需要改進輸電運檢的模式。下面,本文就針對基于“分級管理,協同作業”的輸電運檢模式進行分析,希望對輸電運檢工作的開展提供幫助。
關鍵詞:分級管理;協同作業;輸電運檢;工作模式
前言:在電網運行中,輸電運檢是重要管理工作,其工作質量直接關系到電網運行的質量,近年來因為輸電運檢工作存在漏洞而導致電網運行存在問題的情況也是頻繁發生,則輸電運檢工作逐漸受到了廣泛關注。在此背景下,按照“分級管理,協同作業”來進行輸電運檢的模式建立,就能夠有效實現輸電運檢工作質量的提升,而如何實現此運檢模式就是本文主要研究的內容。
1“.分級管理,協同作業”概述
在分級管理中,主要是按照管轄線路實際電壓的等級,成立出針對35-110kV和220-500kV線路的多個管控組,對目前人力資源實施重現的組合,來按照區域情況進行管控小組的成立,讓他們針對性負責相應區域中的線路運行和維護工作。
在協同作業中,主要是對分級管理中在檢修檢測、勘查驗收等環節因為人員的分散而導致低效問題的解決。依據班組的申報作業情況,相應輸電運檢的管控室來對車輛、物資、材料和儀器儀表等實施統一性調配,按照民主集中吸干時對缺陷的輕重緩急以及檢修作業時間的優先級實施明確,使相關工作能夠高效和有序地開展[1]。
2.??? 輸電運檢工作現狀
目前我國電網的規模逐漸增大,電力的用戶數量也在增加,人們對電力服務的要求不斷增高,面對用電量和電力傳輸量的顯著增加,就導致日常的巡視、檢查和檢修等任務更為繁重,同時相關工作人員也就顯得緊缺。在輸電運檢中,對運行的巡視和檢修等工作一般分開進行,相關運行巡視的人員往往只對日常巡視負責,在發現存在問題后將其對檢修人員實施傳送,后通過檢修人員實施處理。在這種分工中,往往會導致工作交接的不準確而導致工作發生延誤,甚至導致最佳的檢修時期錯過。另外,在輸電運檢的工作中,人才流失情況廣泛發生,由于高素質人力資源的缺乏,導致很多工作的開展存在漏洞或者不規范的情況,對工作質量造成影響;在運檢工作中還存在管理機制的有效性,由于管理機制存在不合理,對工作的規范開展和落實產生了影響,進而導致工作質量不能達到預期效果[2]。
3.??? 基于“分級管理,協同作業”的輸電運檢模式
本文以某地區輸電運檢工作為例,對其輸電運檢的模式進行分析,來看他是如何完成輸電運檢的“分級管理,協同作業”。
3.1? 做好對設備以及危險點源的梳理
在此輸電運檢的模式中,首先需要做好對對設備以及危險點源的梳理工作。根據案例實際情況分析得知,輸電的運檢室管轄的線路內35kV和110kV的線路主要在城區分布,而220kV的線路主要在港閘區以及通州區分布;按照設備密度分析,市區的用電量比較大,則線路的數量占比也是最大,而在港閘區的沿江地段有兩個火電廠,則此區的220kV和500kV的線路出線就較為集中,此地區是運檢工作重點區域。同時,按照輸配電的線路通道實際電壓的等級、環境的特點和隱患的性質等情況,對危險源點實施嚴重危急(I類)、危急(Ⅱ類)、重大(Ⅲ類)、一般(Ⅳ類)的劃分,并依次通過紅、橙、黃、藍進行表示,通過排查輸電的運檢室共存在391個的通道危險性點源。
按照輸電運維實際情況,輸電的運檢室主要負責所管轄的范圍中500kV輸電線路的通道管理工作、220kV線路通道的管理與本體的巡視、35-110kV線路通道的管理以及本體的巡視檢測與修理技改等。
3.2? 實現分級管理和巡視管控的網格化
在原來線路的運檢中,成立了一二三班,且按照電壓的等級在各班內分別設立了220kV和500kV線路的管控組、110kV和35kV線路的管控組。一班人員所成立管控組在原來所轄的線路具體分布情況,對開發區管控工作負責。因此在城鎮地區呈現出T字形的分布,其東西的跨度比較大,就可以將二班和三班的人員進行兩個管控組的設立,分別對東區和西區負責。因為電纜班其所管轄純電纜的線路在崇川區集中,且大部分是架空以及電纜混合的線路,為了避免電纜班與線路班分開而導致聯系的切斷,故基于電纜班設立了220kV和500kV線路的管控組,主要對此地區內全部線路負責[3]。
因為輸電線路的帶電作業相關項目存在減少,就成立了由5 名的帶電作業人員來組成220kV和500kV機動性風險管控的小組,其主要對線路密集和危險點源比較復雜區域實施管控,而其余的班員還從事之前帶電作業的工作,保證專業工種良好純粹性。
3.3 實現協同作業和資源調度的集約化
對輸電線路實施分級和分區的管理后,會造成人員的相對分散化,進而導致日常的檢修檢測和驗收等存在開展困難的情況,所以要加強對隊伍和物資等集約化的管理,實現對其統一性地調配,來實現各個各班組間協同性作業。要求各個運行的班組按照巡視進行匯總,并提出相應的檢修需求情況;要求機動風險的管控小組對重污染區和高負荷的線路等實施監測,并對監測缺陷實施匯總和整理;最后由輸電的運檢室實施月度檢修的平衡會召開,按照實際缺陷的嚴重程度情況實施檢修計劃的制定,并統一對采購的工具和材料進行配置。在多班組所參加大型的修理技改項目中,要于協同作業的環節中進行總負責人的設置,讓其負責對整體實施組織與協調,確保實現資源最大化的利用。
結語:綜上所述,“分級管理,協同作業”是一種現代化輸電運檢工作理念,它具有著顯著的特點,也是輸電運檢工作開展需要重點關注的內容,通過對某地區基于“分級管理,協同作業”的輸電運檢模式進行分析,希望能夠對輸電運檢工作的改進具有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 葉國環.輸電線路運檢一體化管理現狀及對策[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18,000(021):262-262.
[2] 王祥楷,楊鵬,魏飛翔,等.電力系統輸電運檢管理現狀及優化管理策略[J].區域治理,2018,000(010):123-123.
[3] 曾藩.輸電線路運檢一體化管理中存在的問題[J].大科技,2017,000(016):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