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階段,我國的電網事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無論是供電量、供電穩定性都有了較大的提高。智能電網已經成為未來電網的發展方向。智能化電網模式下的配網調控一體化更是未來電網管理的主要手段,然而現階段的配網調控一體化系統仍然處于發展階段,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
關鍵詞:智能電網模式;配網調控一體化;研究
引言: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飛速發展,不斷取得新的科研成果,加速了信息化的發展,這同樣使得前瞻性的智能電網模式受到了廣泛重視,電力作為清潔能源,電力系統的完善與發展對提高我國的生產力有所裨益。智能電網模式下的配網調控一體化方面的研究也越來越多,本課題通過智能電網模式下的配網調控一體化的智能監控技術、靈活經濟調度等策略進行探討,旨在對智能配網調控一體化的發展提供理論依據。
1配網調控一體化綜述
社會經濟發展的必要是依靠電力系統科學發展,而智能電網模式對提升電力系統發展水平具有重要意義,根據近幾年我國電網發展的實際情況來來看,雖然目前智能電網的發展得到了充分重視,但是傳統的管理模式不能與之契合,因此配網調控一體化越來越重視。隨著電網配網的管理力度與投資力度增大,設置了專門的電網配網管理部門,以此遵循國家的指示,強化智能電網的建設,并且為方便統一進行組織建設和管理,設置配網調控一體化以此適應智能配網的管理,并配合著逐步解決配網薄弱的問題。從當前的配網體系來看,主要包含了傳統模式變電運行管理模式、集控站模式監控中心加運維操作站變電運行管理模式等四種,配網調控一體化則指的是調控中心加運維操作站變電運行管理模式等。此模式需要不斷的開展與組織有效連接規劃,對整個電力系統進行統一規劃,從而連接好配網與主網,實現之間的高效流通,并通過配網調控一體化的良好運行堵住各個地方的經濟發展。配網調控一體化結合相應的措施可有效提高當地生產力,從根本上解決配網和電網的問題,避免電網系統出現事故,杜絕電網系統故障對于當地社會經濟生活產生的不利影響。當前電網建設工程中問題體現在中、低網問題較多、局限性較強。包括中、低電網的穩定性問題、結構合理性問題、節能環保力度問題、運行中安全隱患問題以及運行過程中靈活性問題等,為避免突發事件的發生以及解決上述問題應適當的加大對中、低網的資金投入,并通過完善配網調控一體化的各種措施,保證電網能夠安全平穩的運行,為地區智能電網的發展提供基,進而提高電網的輸電質量。通過斷研發新設備、新材料、新技術以此提高智能電網發展水平,同時通過提高電網相關技術人員的技術水平、資金投入等提高配網系統的和發展力度,為當地經濟發展提供動力,并為大眾的正常生活以及社會的發展供有力的供電保障。
2配網調控工作的發展現狀
2.1? 缺乏健全配網管理模式
我國大力建設電網后,電網覆蓋范圍得到不斷擴大,配網工作取得明顯進步。在目前階段,我國已逐步實現電纜化配網管理以及單條饋路混合模式。在該模式下,就需要多個部門間相互協作與配合,例如:電纜部門、架空線管理部門等,從而使配網管理工作的復雜程度增加。而在實際工作中,為了能夠避免出現該現象,仍舊使用分散式配網管理模式,各個部門間各自管理、各司其職。雖然有效避免了管理復雜程度,但在實際管理工作中難以確保管理高效性,導致數據信息混亂甚至缺乏準確性。
2.2? 調控分散化
在目前階段,配網調控模式仍然存在著不足之處,且在分散式配網調控模式下難以有效展開管理工作。因此,在配網調控管理中容易引發調控分散化、盲目調控等問題。在調控管理運作過程中,通常是根據以往運作經驗以及傳統調控方式來管理配網系統,最終出現盲目調控現象。
2.3? 缺乏準確性指導
在目前我國配網調控管理過程中,若配網調控操作面較為寬泛,在執行調控中就難以單純依靠資料信息與圖紙對其進行有效判斷,則還需依靠其他手法才可進一步確保配網調控的精確性。此外,配網調控工作所涉及到電力設施較多,一旦出現調控不當就會在不同程度上影響智能電網中常見的電纜、架空線等基礎設備的正常運作,從而出現運行上的差異性。同時,配網調控缺乏準確性資料信息,這就嚴重阻礙了配電調控工作難以展開精細化管理。
3解決問題的具體措施建議
3.1? 做好電網數據的統計工作
智能電網是一個結構極其復雜的系統,其主要包括以下幾個部分:輸電線路、變電設備、用電設備。要提高調控一體化的性能,需要對電網的各個部分進行有效的統計。對此可以利用具備電子地圖的地理信息平臺。做好各類資源的整合,將整個供電網絡圖形化,提高可視性,從而提高工作人員進行調配工作的準確性。做好電網數據信息的更新工作,做到有新設備、新的電網加入時能夠及時更新信息。配網調控系統可以與GIS系統進行有機結合,通過形象的地理信息對電網信息進行管理,避免信息管理工作中的盲區。此,管理系統可以設立對外開放的平臺,及時了解調控范圍內的用電單位變更情況。
3.2? 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提高設備的運行維護工作
一個合理的調配管理制度是進行調配工作的基礎,建立合理有效的管理制度,對工作人員的調配工作進行規范可以有效提升系統調配的合理性。加強相關的設備維護工作,加強電網數據的檢測工作,做到能夠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對城鄉接合部等重點區域的電網進行整治,與相關部門進行協調,確保供電系統的穩定運行以及出現問題后的順利維修。
3.3? 結合GIS系統進行管理,提高調控的針對性
GIS系統又稱地理信息系統,它是一種結合了地理科學、信息技術、遙感技術、計算機技術的一種綜合性系統。近年來,隨著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GIS系統的實現越來越簡單。GIS系統可以將調控網絡內的地理環境、用電網絡、用電設備等進行直觀的表述。在配網調控一體化系統中引入該GIS技術,可以使調配工作變得直觀,有效地規避調控盲區。此外,GIS的直觀性可以避免用電數據的重復輸入,確保數據信息的直觀性。GIS技術的直觀性還可以幫助系統工作人員對調控范圍內的具體用電信息進行掌握。GIS系統的直觀性了可以使系統工作人員對電網有更深的掌握,在進行設備維修等操作時,降低對周圍區域的影響,提高調配工作的針對性。配網調控系統與GIS系統可以有效提高系統數據采集的準確性,調控工作的針對性,是提高配網調控系統運行質量的有效手段。
3.4? 與SCADA系統進行有效的結合,加強數據監測工作
SCADA系統又稱信息采集與監視控制系統是一種與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自動化系統相結合的新型智能系統。近年來,我國的自動化系統不斷發展,智能電網是其中一個巨大的科技成果,此外還有智能變電站、電能自動抄表系統等等。這些新技術的出現無一不是結合了最先進的自動化技術、計算機技術。
結語:智能電網模式下配網調控一體化是保障我國經濟持續發展的基礎前提,應當在經濟發展中對電力系統改造與升級進行加強重視。近年來,隨著智能化不斷發展與完善,在各大領域中已得到廣泛應用,有效實現與推動了我國電力系統智能化、現代化發展。基于智能化電網模式下,對配網調控一體化工作加強監督與管理,能夠在最大限度上避免出現配網調控事故,最終實現電力系統穩定、持續運作,有利于促進我國經濟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 李紅蕾,戚偉,陳昌偉.智能電網模式下的配網調控一體化研究[J].智慧電力,2010,38(5):90~93.
[2]?? 王天一,湯泉.智能電網模式下的配網調控一體化研究[J].管理觀察,2015(18):57~58.
作者簡介:
李浩1993年 09月出生男 漢族山東新泰人助理工程師主要從事城區配網調度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