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汝英 李湘蓉 周艾霖 徐勵鑫
摘要:近年來,隨著中國整體投資環境改變,外商在華投資的方式發生了變化:由以改革開放年代初的中外合資占外商直接投資(FDI)主體,逐漸轉換為外商獨資企業占主體,即外商在華投資出現了獨資化趨勢。本文是基于1998-2018年中國統計年鑒中外商在華投資方式系列數據,繪制出相關圖表,得出獨資化趨勢的結論;通過查閱資料,對合資比重下降和外商投資獨資化對我國產生的影響進行分析,提出應對策略建議。
關鍵詞:FDI;中外合資;獨資化;對策探究
自中國加入WTO以來,國內投資環境向好,外商在華的投資規模由起初的中外合資為主逐步有了獨資化的趨勢。
一、外商在華投資的獨資化趨勢及中外合資下降傾向
(一)外商在華投資獨資化傾向顯現
獨資化趨勢是指跨國公司在中國投資時,更多采用獨資企業的形式以及原有在華企業紛紛增加外方控股比重、甚至是轉向獨資這一現象。2000年之前,外資企業在華投資金額增長緩慢,投資金額由1990年的102.89億美元增加到1999年的526.59億美元。2000年后,外商企業在華投資的金額迅速增長,且在2008年之前每年都持續增長,實際投資金額由2000年的593.56億美元增長至2018年的1349.7億美元。2008年后,外資企業實際投資金額總體呈上升趨勢。
(二)中外合資下降傾向
合資企業的比重由1991年的46.51%下降至2017年的22.70%,1992年,合資企業的比重高達50.11%,2006年,合資企業的比重僅有17%,2000年前,合資企業所占比重較高,而2000后,合資企業的比重迅速減少。
二、外商在華投資的獨資化成因
(一)外商對中國的經營理念與政策的了解
隨著外商在華投資的時間增加、外商對華投資數量以及資金的增長,外國企業對中國文化的了解逐步加深,他們對中國的經營理念與政策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不需要與中方合資經營以減少因文化差異而帶來的風險與挑戰。外商通過獨資經營可以有效保護外資企業的經營秘密與知識產權,防止因合資經營帶來的無形資產的擴散,使東道國受益,保持原有的壟斷利潤。從而使外資企業在世界市場的競爭中處于有利地位,此外,在合資經營的過程中,合資企業的管理團隊因不同的文化背景致使他們在經營管理理念、工作方式和思維方式中有很大的差別,因而導致合資企業的內部交易成本過高。
(二)中國政府放松對外商在華投資的管制
隨著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中國對外開放程度進一步加深,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良好的投資環境吸引了更多的外商入駐,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為引進外資,中國政府放松了外商在華投資的政策規定和限制,如加入世貿組織后我國實行國際的《信息技術產品協定》,對高新技術產業實行零關稅,使高新技術行業的投資環境更加放松,這為獨資企業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因此合資企業比重的減少也就不足為奇了。
(三)外商跨國公司全球化戰略需要
通過獨資經營有利于全球化戰略的實施,跨國公司通過獨資經營絕對把握投資子公司的股權,在母公司的指導下,子公司可通過母公司提供的人員、資金及技術支持擊敗競爭對手,擴大市場份額,從而實現跨國公司的全球化戰略。
三、外商在華投資的獨資化影響
(一)遏制了我國企業通過合資經營獲取外國先進技術、管理經驗的進程
通過合資經營,中方投資者可獲取外方的知識產權與先進的技術以及管理經驗,通過學習和消化這些先進技術,有利于中國促進民族工作的技術進步,但在合資經營的過程中,中國未能很好的利用這一優勢,現外商投資獨資化趨勢的出現使中國學習外國先進技術的途徑越來越狹隘,獨資企業會采取保護措施防止技術泄露。但隨著獨資化趨勢的加強,會促使中國企業減少對外國先進技術的依賴,促進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提高,增加企業的科學技術投入,從而有利于中國整體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
(二)使我國政府稅收收入減少
跨國公司在華投資采取獨資經營,母公司掌握經營控制權,它的目標是使母公司的利潤最大化,因而會使相當一部分獨資企業通過操縱價格使母公司的利潤最大化,降低獨資企業在高稅收國家的利潤,提高獨資企業在低稅收國家的利潤。
(三)導致我國國內市場的壟斷
獨資企業規模龐大,背后有雄厚的資金、技術支持,管理模式先進,品牌形象好,可通過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產品的生產成本,使商品的價格低于國內其他同類產品的價格,從而通過低價獲得競爭優勢,搶占市場,造成我國企業的市場份額的減少,不利于我國民族產業的發展,甚至相當一部分的獨資企業在國內市場上形成壟斷,獲取超額利潤。
四、中國應對外商獨資化趨勢對策分析
(一)對獨資企業的壟斷經營采取適當的行政干預
通過政府扶持幾家具有較好前景的企業,對他們實行減免稅收等優惠政策,提高其與獨資企業的競爭能力,還可通過制定反壟斷法規范外資企業的投資行為,保護民族產業,限制外商獨資企業的壟斷競爭。
(二)提高法律體系的規范性
多數外商獨資化的目的之一是鉆我國法律空子,獲得更多利潤,這對我國明顯是不利的。我國應積極完善現有法律體制,使收入分配更合理,讓資金流入到更利于我國經濟發展的地方,實現最初引入外資的目的。
(三)監督外商獨資企業定價
對外商獨資經營企業的定價進行監督,可建立關于跨國公司定價方面的法律法規,加強對跨國投資企業的審計,減少國內稅收減少的不利影響。
五、總結
入世以來,我國投資環境明顯改善,吸引了許多外國獨資企業,在此過程中,獨資企業的數量明顯增加,中外合資企業的數量有所下降。這主要是由于外商在投資的過程中逐漸了解我國的經營理念與相關政策、中國放松了對華投資的管制以及適應跨國公司全球化戰略的需要。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我國通過合資經營獲取外國先進技術、管理經驗的進程、使我國政府稅收收入減少、導致外商在我國市場進行壟斷。面對這些問題,需要從宏觀層面進行干預,完善相關方面的法律法規以及對外國獨資企業進行監督。
參考文獻:
[1]?? 劉婷,張夢明.外方技術控制與中外合資企業外商獨資化陷阱[J].科研管理,2019,40(11):155-163.
[2]?? 張亦舒.我國外商獨資化趨勢研究[D].廣東外語外貿大學,2017.
作者簡介:
羅汝英(1998—),女,漢族,湖南婁底,本科,研究方向:國際經濟與貿易。
李湘蓉(2000—),女,漢族,湖南郴州,本科,研究方向:國際經濟與貿易。
周艾霖(2000—),女,漢族,廣東廣州,本科,研究方向:會計。
徐勵鑫(1999—),女,漢族,湖南懷化,本科,研究方向:國際經濟與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