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丹 陳紅婧 毛勝玥 李藝
摘要:保險人代位求償權既維持了第三人賠償損失的法律責任,又確定了保險人賠償保險金的義務,還有效的避免被保險人獲得不當利益。然而,由于我國《保險法》規定的太過簡單籠統,現實中需要解決的具體問題又比較復雜多變,導致產生了很多的問題和爭議,這不但嚴重損害了保險人的相關利益,還使真正應該承擔責任的第三人逃避責任。對此,筆者認為研究保險人代位求償權產生的問題和爭議有較強的理論和現實意義。筆者在這篇文章僅討論保險人代位求償權和被保險人求償權的沖突問題,并提出自己的建議,對其他問題暫不討論。
關鍵詞:保險人代位求償權;被保險人求償權;競合
一、保險人代位求償權的概述
(一)保險人代位求償權的概念和性質
保險人代位求償權是指因第三人的過錯導致保險責任范圍內的事故發生,保險人依約支付保險金后,獲得在其賠償金額范圍內代位行使被保險人對第三人請求賠償的權利。
關于保險人代位求償權的性質,我國采用的是大陸法系的“法定債權轉移說”,即保險人對被保險人依據保險合同進行賠付后被保險人對有責第三人享有的債權主動轉移給保險人,使保險人可以直接向第三人行使代位權。
(二)保險人代位求償權的功能
保險人代位求償權主要有以下四個功能:第一,避免被保險人不當得利,防止被保險人獲得雙重賠償,即同時獲得第三人的損害賠償費和保險人的保險金。第二,避免第三人免責,即防止第三人因為保險人的賠償而免除或者減輕了其應該承擔的法律責任。第三,避免保險人免責,即防止保險人以被保險人可向第三人請求賠償損害而拒絕其賠付保險金的義務。最后,在此權利充分實現的情況下,還可以降低保險費。
(三)保險人代位求償權的成立要件與取得方式
保險人代位求償權的成立要件有以下兩個:第一,對第三人被保險人享有請求損害賠償的權利。第二,保險人向被保險人賠付了保險金。理論上只要保險人給付了保險金,他就取得了代位求償權。在保險實務中,保險人也會要求被保險人簽署“權益轉讓書”作為書面證明,沒有“權益轉讓書”不妨礙保險人取得對第三人的代位求償權。
二、保險人代位求償權與被保險人損害賠償請求權的沖突
(一)沖突產生的原因
保險人代位求償權與被保險人損害賠償請求權競合時的沖突是保險制度中一個突出的問題。在因第三人的過錯造成的保險事故中,保險人按照約定賠付了保險金,由于除外責任、免賠額、部分投保或者不足額保險等情形的存在,使得保險人賠付的保險金小于被保險人的損失,被保險人在獲得保險金后又向第三人主張損害賠償費用,同時保險人又向第三人主張代位求償權,兩人同時向第三人主張權利,而第三人償付能力不足,此時沖突產生。所以可以得出,沖突產生的根本原因就是第三人沒有充足的償付能力。
(二)沖突的處理規則
沖突處理的實質就是在沖突產生時選擇優先保護保險人或被保險人的利益,我國《保險法》并未具體規定如何處理二者之間的沖突。在司法實踐中,主要有“保險人優先受償說”、“比例分配說”與“被保險人優先受償說”三種處理規則。筆者比較認同的是“被保險人優先受償說”。
“保險人優先受償說”是指當保險人向第三人主張代位權,而被保險人又向第三人主張損害賠償請求權時,第三人的財產不足以同時對兩者完全清償,此時保險人優先獲得賠償,而被保險人只有在保險人獲得完全清償后才能向第三人主張賠償?!氨槐kU人優先受償說”則完全相反,只有在被保險人獲得完全清償后保險人才能向第三人主張代位權,理論界的學者大多認同此處理規則。“比例分配說”是指當保險人向第三人主張代位權而被保險人又向第三人主張損害賠償請求權時,第三人的財產無法同時對二者完全清償時,二者按比例受償,這是基于債權的平等原則。
選擇不同的處理規則,就會產生不同的效果。舉個例子,如果保險標的價值50萬,因第三人的過錯造成全額損失,而保險人應該賠付30萬,保險人可向第三人主張的代位權的金額為30萬,被保險人可向第三人主張的損害賠償費用為20萬,而第三人僅有25萬的財產可供清償。以被保險人優先受償的規則來處理,則第三人應向被保險人賠償20萬元,剩余的5 萬元全部對保險人進行賠償;以保險人優先受償的規則來處理,第三人的25萬全部用來清償保險人,被保險人得不到清償;以比例分配的規則來處理,則保險人和被保險人可以得到清償的金額分別為15萬和10萬。
三、筆者的觀點
筆者與理論界大部分學者一樣,認同被保險人優先受償的處理規則。筆者認同此觀點的理由有:(1)法定債權讓與不得損害債權人利益。我國保險人代位求償權的性質采用的是大陸法學的法定債權轉移說,而大陸法系還制定了法定債權讓與不得損害債權人利益這一原則,而保險人的代位權卻是來源于被保險人的損害賠償請求權,根據法定債權讓與不得損害債權人利益這一原則,筆者認為被保險人的損害賠償請求權實際上應該優先受償,兩者實際上并不平等。所以根據法定債權讓與不得損害債權人利益這一原則,無論是保險人優先受償的處理規則還是基于債權平等而成立的比例分配的處理規則都是不成立的。(2)保險人代位請求權體現的是損失填補原則,理當以填補被保險人的損失為宗旨。損失填補原則的目的之一就是保護被保險人的利益,他要求保險人必須按照約定對被保險人的損失進行充分補償,填補被保險人的損失。損失填補原則同時又要求被保險人不得因此額外獲利,在被保險人的損害賠償請求權與保險人的代位請求權發生沖突時,被保險人以其剩余的損害賠償請求權向第三人請求賠償顯然無法獲得超額賠償,這符合損失填補原則禁止被保險人額外獲利的要求。如果優先向保險人賠償就會導致被保險人不能得到充足賠償,這顯然違背了損失填補原則保護被保險人利益的目的。而被保險人優先受償完全符合損失填補原則的要求,應該以被保險人優先受償為處理規則。(3)世界各國保護被保險人利益的總體立法傾向。由于保險人一般都是保險公司,他比被保險人更具專業性與規模性,并且擁有自己的風險處理機制,保險人一直處在上風地位,法律為了平衡雙方的地位,在立法中大多傾向于被保險人。例如《保險法》對格式合同的爭議條款的解釋中司法機關應該采取對被保險人有利的解釋。保險人擁有自己的應對風險方法,而被保險人通過向保險人投保來降低自己的風險,如果此時選擇優先保護保險人的利益就與被保險人投保的本意相違背,所以更應該保護被保險人的利益。
四、總結
我國保險人代位求償權有很多的問題與爭議,而保險人代位求償權與被保險人損害賠償請求權之間的沖突是其中比較突出的問題。在本文中,筆者解釋了什么是保險人代位求償權、保險人代位求償權的功能以及如何取得、保險人代位求償權與被保險人損害賠償請求權產生沖突的原因、沖突的處理規則以及筆者贊同被保險人優先受償的原因,其中重點是沖突的處理規則與筆者的觀點部分。筆者認為研究這兩種權利之間的沖突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與理論意義,我們應該重視此問題,完善我國對此方面的立法缺失,而被保險人優先受償規則的確是目前最好的處理規則。筆者相信,針對這一問題提出具體的、系統的解決方案,將有利于在我國構筑更合理、高效保險人代位求償權制度。
參考文獻:
[1]?? 常方玉.保險人代位求償權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9.
[2]?? 馬寧.論保險人代位求償權與被保險人損害賠償請求權的沖突[J].法學家,2013(02):67-81+177-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