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磊
摘要:城市規劃是一個城市未來的發展方向。城市規劃對一個城市的經濟發展、人們的生產生活都有著重要的影響。城市交通規劃是城市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城市交通規劃不僅受城市規劃的影響,又反作用于城市規劃。因此,在城市規劃中要加強城市交通規劃。本文主要對城市交通規劃對城市規劃的促進進行研究分析。
關鍵詞:城市交通;城市規劃;促進關系
引言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為我國的人民生活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越來越多的人涌入到城市中謀求更多的發展機會,對于城市交通的需求越來越大,促使城市規劃和交通規劃系統出現不協調現象,交通環境是城市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需要進一步優化。
一、城市交通規劃定位工作開展局限
當前階段,我國各城市進行的交通規劃設計大多作為城市發展的輔助或是配套設施,使得交通設施的應用無法實現精細化建設。這里的精細化建設包括:交通規劃整體的精細化管理與設計思路的全局整合。由于無法實現,導致城市發展與城市交通需求的增長速度難以統一。造成這一現狀的原因為:相關管理部門對交通規劃的單獨編制設有明確要求,即屬非法定規劃范疇。此環境下,導致我國城市交通規劃流于形式,僅將規劃集中在存在擁堵問題的區域。一旦城市規劃發生調整,交通規劃只能以配套方式來控制交通運輸效果。上述問題現狀的存在,均是相關建設人員未能充分認識到城市規劃與城市交通規劃關系所致。為此,相關建設人員應加大城市交通規劃與城市規劃協調關系的研究力度,以使城市交通規劃的應用控制更趨科學合理。
二、優化城市交通規劃與城市規劃協調關系分析策略
2.1? 用地布局與城市交通規劃關系
城市用地布局是指,針對城市大小與存在形態,確定用地規模、空間分布、性質、開發建設時間順序以及密度等,其直接決定了城市中人與物的空間分布合理性。而城市交通,則用來體現城市中人與物的空間流動,其是城市內部活動與聯系的載體。兩者是相互制約與聯系的關系。研究表明,城市與交通是相伴存在的,交通的便利使人們聚集產生城市,且又因城市的深化發展而壯大。到目前,城市用地布局已經與交通運輸設施形成了一個閉環的系統。
2.2? 城市及其交通規劃的決定性關系
2.2.1????? 城市用地布局決定交通結構
從整體布局角度來看,可將城市劃分為單中心城市模式、多中心城市模式以及帶形城市模式。單中心城市模式是指,用于中小城市的建設。具體來說,由于此類城市的市中心存在非常多的零售業、工業以及企業,因此,導致人口與就業崗位呈集中狀態,這就使市中心對交通運輸的需求量巨大。為此,城市交通規劃應提高中心區的運量以及交通方式的合理性。如,在中心區的邊緣設置環路,以形成輸配環的交通運輸系統。
多中心城市模式基于城市差異可劃分為:副中心形式中心、中心、組團形式中心以及衛星城鎮等。由于城市人口與就業崗位的分布特征具有相似性,因此,城市人口與就業崗位分布較為均勻,即集中點明確。因此,中心與副中心的交通要實現聯系便捷性,即建立起一個點對點的快速交通。如此,城市的市中心與副中心發展,才能以大運量、高運速的狀態,構建出城市交通網絡結構。
而帶形城市模式是指,受地區自然環境的影響,使城市只能依靠河流或是谷地方向進行延伸建設,進而形成了一個帶狀的布局。此類城市的交通方向性強,且交通主要分布在城市發展方向的道路系統上,具有空間距離較大特點。因此,能夠滿足交通規劃的大運量需求。最終,構建出一個以軌道公共交通為主的軸向城市交通結構。
2.2.2????? 用地布局影響城市交通發展
對于靠山臨海的城市,其會城市的對外交通出入口造成影響。這里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城市交通出入口的朝向設置。經分析,城市道路兩側的用地性質與道路性質,將影響城市交通的通行能力。從使用性質角度來看,城市道路可劃分為交通性與生活性。如在交通性道路兩側開發建設規模較大的交通項目,將使交通量得到大幅度提升,進而對道路的通行能力帶來極大影響。而道路兩側的用地布局密度過高或是建設規模強度過大,交通量就會大于道路的交通容量,進而造成交通擁堵問題,嚴重的甚至會對整個城市的交通發展產生影響。此情況下,城市建設需通過擴寬與之相對應的道路,來緩解交通壓力。
2.3? 交通規劃促進城市交通規劃
由于城市交通規劃的實際操作會影響城市未來的發展規模與空間結構。因此,其決定了城市應用土地的合理性、文化與商業場地與經濟建設水平。具體來說,是城市交通規劃促進了城市規劃的空間形態形成。為提高城市土地資源的利用效率,城市住宅不能呈現出郊區化。因城市的高速發展離不開現代化交通系統對市中心人口與就業的轉移,因此,交通系統的建設應將城市組織與空間布置的合理性作為規劃控制重點,以使土地資源充分利用起來,進而實現提高土地布局合理性的目標。當城市交通系統建設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不僅能夠調整地區所處的產業結構,還能改善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質量,促進地區經濟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此外,交通規劃還能促進城市歷程的發展,即現代化的交通方式使人們出行的速度、方便、舒適等需求得到滿足。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一座城市的未來規劃與現代的交通運輸業是一個整體。城市的規劃是城市交通未來規劃的前提條件,而城市的交通規劃反過來又促進了城市的整體規劃,決定了城市未來的動脈、形態及布局。為此,城市交通的規劃設計應與城市規劃內容進行充分結合,以使交通模式的應用與設置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城市未來交通規劃的展望
隨著綠色城市和低碳生活概念的提出和興起,原有城市規劃與交通規劃之間簡單協調關系已經無法滿足未來城市發展需求。因此,未來城市交通規劃應該發展在城市規劃之前,對城市規劃的編制起到引導作用以及約束作用。
3.1? TOD模式下公交引導城市布局的交通規劃
發展TOD模式即是使公交作為城市交通規劃的導向,在城市規劃中將道路網格化,混合使用交通功能,同時注意城市交通開發密度等主要采用方式。TOD模式下公交引導城市布局的主要是通過公交系統和軌道交通通道,實現對整個城市區域的規劃。在區域通道內可以允許多條交通接入,同時增加通道兩側的開發密度,形成雙向有效的公交交通設施,有助于整個通道內設施利用率得到顯著提升,從而降低城市擁堵現象發生幾率。城市交通規劃是公共交通規劃實施的基礎,只有通過使城市道路網絡布局加以確定,才能對公共交通線路站點以及走向進行規劃,從而將TOD模式優勢顯現出來并促進城市交通和城市整體的快速發展。
3.2? 慢行交通規劃下的城市布局
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關鍵點,就是將慢行交通與低碳交通引入城市交通規劃中并發揮其最大功效。慢行交通不是一種單獨的公交系統,而是公共交通接駁有效方式。想要使居民出行的方式轉變為慢性交通,則需對慢行交通對出行距離的要求加以考慮,對城市布局加以調整,通過多功能社區的建立,減少居民的出行距離。基于此,想要使慢出行成為居民的主要交通方式,就需將慢行交通規劃編制工作優先制定,從而配合慢行交通規劃進行城市規劃的實施。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城市交通規劃與城市規劃的未來發展趨勢必須要逐漸迎合社會經濟的發展,力求在社會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城市的交通規劃與城市規劃建設可以起到促進作用,為下一步的社會經濟發展提供更好的社會服務體系。
參考文獻:
[1]?? 楊慶.新時期城市交通規劃作用及思路轉變探討[J].住宅與房地產,2019(31):224.
[2]?? 高姍姍.關于城市交通規劃對城市規劃的促進作用研究[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7(06):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