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沙爾?巴扎爾 高卓瑞
摘要:本文選取1978年至2018年間我國的進口總額(IM)、出口總額(EX)、國內生產總值(GDP)作為變量,構建了VAR模型,并通過運用協整檢驗、格蘭杰因果檢驗以及方差分解等方法逐步分析并檢驗了我國對外貿易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進而說明了對外貿易對一國經濟發展的作用。
關鍵詞:對外貿易;經濟增長;進口總額;出口總額;VAR模型
對外貿易的對國家的經濟增長產生的利弊,一直是一個值得爭論的問題,有人認為對外貿易是使落后國家趕超發達國家的重要途徑,也有人認為對外貿易使貧窮落后的國家越來越窮,發達富裕的國家越來越富。本文認為,總體來說,對外貿易對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對外貿易就是外部的助推器,他能幫助我們向有利的方向完善自己、發展自己、提升一國的綜合實力。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從落后的農業國迅速發展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貨物貿易國,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我國進出口貿易總額持續增長,進出口總額從1978年的355.00億元增長到2017年的278101.00億元,進入WTO后更是呈飛速增長。1978年,我國實施對外開放,對外貿易開始進入新階段,當年8 月,國務院頒發《關于大力發展對外貿易增加外匯收入的若干規定》,提出大力組織商品對外出售;2003年,加入WTO后,我國對外貿易更是迅猛發展;2009年,出口總額居世界第一位;2013—2016年,成為全球第一大貨物貿易國,2018年再次成為全球第一大貨物貿易國,在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中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
我國對外貿易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的研究,有利于證明對外貿易可以使得落后國家有效地利用世界各地的資源,獲得更多的發展機會,縮短與發達國家的經濟差距,實現經濟增長與對外貿易的良性互動。本文通過選取1978年至2018年間我國的進口總額(IM)、出口總額(EX)、國內生產總值(GDP)作為變量,構建了VAR模型,并通過運用協整檢驗、格蘭杰因果檢驗以及方差分解等方法逐步分析了我國對外貿易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以及檢驗這種關系存在的真實性,進而說明了對外貿易對一國經濟發展的作用。
一、我國對外貿易與經濟增長分析
1.1? 假設條件及數據來源
對外貿易一般包括:貨物貿易、服務貿易、金融貿易等,聯系實際以及獲得數據的可行性,文中所指的對外貿易主要是指貨物貿易;經濟的增長是國家整體水平的提高。例如,國民生活質量提高,物質生活得到滿足,人們休閑時間的增加等,但這都基于國內生產總值的提高。因此,本文用國內生產總值來反映經濟的增長。在模型的構造與建立過程中,我們只考慮經濟在考察期內變化,不將不同時期的經濟形勢以及國家政策的變化納入考慮范圍。
本文使用1978年至2018年的數據,來源于國家統計局。文中所用數據分析處理軟件為Eviews7.0。對外貿易指標選取的是:出口總額(EX)和進口總額(IM),國民經濟發展水平選取的是支出法算出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單位為億元人民幣。為防止可能存在異方差問題,用方法是對所有變量取對數化處理,分別記為LNEX、INIM、LNGDP。
1.2? 實證分析過程
1.2.1????? 變量平穩性檢驗
為排除有可能存在的偽回歸問題,先用ADF檢驗來判斷時間序列的平穩性。分別對LNEX、LNIM、LNGDP序列和它的一階差分序列進行ADF檢驗,結果如表1 所示,5%的顯著水平下,LNEX、LNIM、LNGDP序列均為非平穩時間序列。在進行在一階差分后分別通過了平穩性檢驗,均為一階單整序列。
1.2.2????? 協整檢驗
協整檢驗用來判斷變量之間是否存在長期的穩定關系。由于LNEX、LNIM和LNGDP都是一階單整序列,故滿足進行協整檢驗的前提條件。結合表2 協整檢驗的特征根跡檢驗結果和表3 最大特征值檢驗結果,得出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第一個假設的P值均小于0.05,拒絕原假設,說明存在協整關系;第二個第三個P值均接受原假設,所以在5%的顯著水平下只存在一對協整關系。
1.2.3????? 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
協整檢驗結果判斷的是各變量間是否存在長期的穩定關系,但各變量間是否還存在因果關系則需通過格蘭杰因果檢驗來驗證。結果顯示:首先,進口額與國內生產總值互不是格蘭杰原因。其次,出口額不是進口額的格蘭杰原因,但進口額是出口額的格蘭杰原因,因此,這兩者間存在單向的因果關系。實際上,近年來我國積極引進先進技術和設備導致我國進口額的增加,而這又使得我國的生產力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高品質的產品受到世界各國的青睞,進而促進了我國出口額增加。最后,出口額是國內生產總值的格蘭杰原因,而國內生產總值不是出口額的格蘭杰原因。也就是說,出口額確實能引起我國經濟發生變化。實際上,隨著全球一體化發展,任何一個國家都會受到來自國際或其他國家的影響,例如,金融危機導致一些國家出口貿易嚴重萎縮,使得商品無法出售進而導致失業率增加,進而影響經濟的整體發展。
1.2.4????? VAR模型的構建
根據變量LNEX,LNIM,LNGDP,構建3 維VAR模型。根據SIC準則判定其滯后期為2,據此建立VAR模型。結果如表4。根據操作結果,模型的擬合優度達到0.99,調整后為0.99。
1.2.5????? 方差分解分析
方差分解可以度量每一個結構沖擊對內生變量的變化情況。根據所構建的VAR模型,分別對國內生產總值(GDP)、進口額(IM)、出口額(EX)進行方差分解。
由方差分解結果可知,引起國內生產總值變化的最大原因來自其自身因素的影響,它對自身貢獻率有逐漸遞減的趨勢,在第十期貢獻率雖降低至76.21%,但仍起主要作用,意味著我國經濟增長具有自我促進能力。出口額的變動對GDP的貢獻率雖然在前幾期很低,但是逐漸增加,在第十期的貢獻率達到19.54334%,呈現出長期效應;進口額的變動對GDP變化產生的影響在前5 期都是很小的,之后逐漸增加,也呈現出長期效應。但是進口額對GDP變化的貢獻率是明顯小于出口額對GDP的貢獻。
二、結論與建議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對外貿易的發展對于國家經濟增長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目前我國對外貿易存在以下幾個問題:首先,目前我國勞動生產率較低,而商品價值水平會直接受到我國勞動生產率水平的影響。[1]盡管隨著經濟改革的進行,我國成為了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但是由于我國人口與勞動力因素的消極影響,相較于其他發達國家,我國生產力水平相對較低,這導致我國在對外貿易中處于劣勢地位,削弱了我國對外貿易競爭力。[2]其次,我國人民幣匯率漲幅較小。匯率的上升會影響我國出口商品的價格,促進我國部分類別商品的貿易順差。[3]因此匯率漲幅低對于我國對外貿易經濟效益具有較大的不良影響。最后,近年來,貿易關系的惡化也不利于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貿易伙伴國的經濟繁榮以及收入水平的提高會擴大對我國的進口貿易需求。[4]由于國外的地方保護性政策,我國部分出口商品受到了國外各地區的反傾銷投訴,導致我國對外貿易經濟受到較大損失。隨著我國勞動人口的增加、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對外貿易經濟迅速發展,使得許多進口國家企業發展受到阻礙,處于保護自己國家產品與企業的發展的目的,部分國家針對我國對外貿易采取反傾銷投訴。[5]這種針對性保護政策導致對我國對外貿易經濟產生了嚴重的不良后果。
經過以上分析可知,對外貿易對我國經濟增長起到了巨大作用。結果表明發展中國家應當積極與國際接軌,發展科學技術水平,與他國建立友好關系。隨著對外貿易重要性逐漸增加,對外貿易受到人們的關注程度也越來越高。對于我國這種對外貿易大國、發展中國家來說,合理的對外貿易政府及措施具有重要意義。我國應當積極采取新的對外貿易政策,在提高經濟效益的同時,加大技術投資力度,提高我國出口產品的技術含量;政府還應對企業給予關注,進而減少一些重復或者效益較低下的投資活動,同時資金投資應具備優先性,應當優先投資新型并且有較大發展潛力的企業。[6]這既可以擴大我國的國際競爭力,又可以促進我國經濟發展。因此,我們必須看清我國對外貿易存在的問題,并及時給予解決,否則將會嚴重阻礙我國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曹晶晶.數字貿易發展面臨的問題及我國的應對之策[J].對外經貿實務,2018(08):29-32.
[2]?? 肖勇.我國南部茶葉對外貿易比較優勢的經濟學分析及措施——以海南為例[J].福建茶葉,2017,39(08):34.
[3]?? 高媛媛.人民幣匯率變動對中美進出口貿易的影響研究[D].安徽財經大學,2020.
[4]?? 王玲,孫希華,鄭倩云,王鑫.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對外貿易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分析[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32(02):80-85.
[5]?? 孫佳輝,宮旭東,董鴻飛.我國對外文化貿易的發展現狀及對策建議[J].時代金融,2018(1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