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琳 邢延清
【關鍵詞】網絡化;通訊指揮調度;院前急救;急救質量
【中圖分類號】R459.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10-0007-01
院前急救是指在院外對急危重癥病人進行的急救,因此又被稱為院外急救,院前急救的質量和效率直接影響著患者的生命健康和安全。由于多種因素的共同影響,急危重癥患者逐漸增加,國家和政府對院前急救的質量有著越來越高的重視。經濟和科技的發展,帶動著院前急救水平的不斷提高,最近幾年,信息技術在各行業中的應用性逐漸提高,網絡化通信技術的應用,推進著院前急救模式向信息化轉型。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為院前急救事業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急救的質量和效率不斷提升,急救成功率增加,這是新時代社會進步的產物,極大了滿足了當下人們對院前急救質量的要求。以下進行具體分析。
1.1研究資料
2019年1月-2020年1月,抽取100名患者,隨機分常規(n=50)和實驗(n=50)兩組,男女比例2:1,年齡20-75歲,平均(49.78±2.01)歲。
1.2系統架構、功能和方法分析
常規組:傳統搶救模式。實驗組:網絡化通訊指揮調度系統實施急救。①網絡化通訊指揮調度系統的總體架構:主要是由通訊平臺、業務支撐、數據管理統計以及各地域的通訊平臺組成,即醫院、后臺數據分析、醫護人員和各地域都能通過網絡化通訊指揮調度系統受益,互為個體又互相關聯。②系統架構:以聯網通訊平臺為基礎,由此為各個平臺和子系統提供通訊服務,為急救單元之間提供網絡通訊支撐,除有線、無線基礎語音通訊外,還包含可視化通訊,通過移動多媒體,可以最快了解情況,對院前急救實施有效調度。數據庫管理平臺是整個系統的核心支撐,包含急救單元的系列的數據,對數據進行交換和管理。核心業務支撐平臺主要負責數據處理,通過反饋系統,將有價值的數據進行傳送。各區域的平臺由專業的值班人員進行負責管理,通過對接和調度,提高對相關問題處理速度和質量。聯網醫院在通信技術的輔助下,對救護車輛的位置信息、距離醫院距離、患者的癥狀、年齡、既往病史以及入院后需要進行的搶救項目等內容進行掌握,以做好接診前的系列準備工作。③通信技術輔助下院前急救工作的開展:利用強大的網絡通信技術,集中受理所管轄區域內120急救電話,統一調度指揮工作,提高急救效率。另一方面,GIS技術等技術的應用,與其他系統進行有效結合,監控報警地點的車輛和地形等信息,提高對突發情況的處理和應對效率。同時多種技術聯合下,可以有效監測報警是否屬實,辨識重復和惡意報警的情況,有效避免無效出警。當患者被移動到車上后,可以通過遠程視頻通話等方式,讓專家直接查看患者的情況,進而有效指導急救工作的開展,可視化工具的應用,是院前急救一種實質性的突破。
1.3評價指標
①院前搶救成功率。②患者滿意度。
1.4數據統計分析
SPSS.22軟件分析數據,指標用(x±s)和(n,%)分析,數據結果t和x2檢驗分析,如果P<0.05的,則可以證明差異是具有統計學意義的。
2.1院前搶救成功率
常規組:76.00%(38/50),實驗組:96.00%(48/50),實驗組院前急救成功率高(x2=11.014,P<0.05)。
2.2滿意度
實驗組滿意度高(P<0.05)

經濟和科技的發展,帶動著大數據全面的發展,在這種大數據背景之下,通訊網絡技術快速全面發展,將其應用于院前急救中,可準確而快速的收集和整理信息,提高院前急救的質量和效率,最大限度保障人們的生命安全。當120求救電話呼入時,通過GIS等系統的作用,可以及時監測求救者的位置以及具體情況,同時可對通話信息進行錄音,準確有效的對呼救者的位置信息進行判斷,減少不必要的溝通,提高出警質量,為院前急救爭取更多的寶貴時間。院前急救是一項兼具復雜的工作在,真正體現了時間就是生命,因此必須提高院前急救的自動化和網絡化,網絡通信指揮調度系統的應用,可以實現這方面的突破。在高速寬帶的支撐下,各區域以及各個系統之間可以同步高效運行,網絡更加順暢,工作效率大幅度提升。從120急救電話輸入時,各區域之間的系統就開始同步啟動工作,根據患者的數量、病情程度、求救地的地形地勢等,科學合理的進行出警,出警時間大幅減少,工作實效性增加。救護車上裝有車載系統,通過通訊技術的支撐,可以共享醫院以及急救現場的信息。專家可以實時監測急救車上的具體情況,及時對急救工作進行指導。本文研究發現,與常規院前急救相比,網絡化通訊指揮調度系統實施急救,急救成功率高,患者滿意度高。
綜合以上分析和闡述得知,網絡化通訊指揮調度系統實施急救,是新時代發展的產物,滿足了當前形勢下對急救效率和質量的需求,推進了院前急救向信息化方向發展,提高了工作的時效性。隨著5G時代的到來,院前急救模式必將更加完善,對保障人們生命健康和安全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