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慧麗 熊羅樂 高冰
【關鍵詞】超敏C反應蛋白;降鈣素原;新生兒;感染
【中圖分類號】R722.13;R446.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10-0008-01
當前我國新生兒出現的疾病中,感染性疾病占有很大的比例。在對1500例新生兒進行研究時,其中有450例新生兒患有感染性疾病。在所有感染性疾病中,肺炎的發生率最高,其發病率可以達到47%,同時新生兒敗血癥的發病率也相對較高。根據研究結果可以明確超敏C反應蛋白、降鈣素原是新生兒感染確診的有效指標,因此,通過對這兩項指標的檢測,可以提高感染性疾病診斷的效率。
1.1一般資料
本次選取的探究資料為2018年5月到2019年12月份期間,我院出生的可疑宮內感染的新生兒300名,其中男嬰有170名,女嬰有130名。并且將300名新生兒分為2組,根據是否發生肺部感染將納入研究的新生兒分為肺部感染組和對照組。
1.2檢測方法
1.2.1超敏C反應蛋白、降鈣素原檢測
首先對所有的新生兒進行臍動脈抽血操作,抽血的數量為2毫升。采用免疫比濁法進行超敏C反應蛋白檢測,采用免疫層析法進行降鈣素原檢測,采血的時間在新生兒出生后1分鐘內,并在采集之后10分鐘以內送檢驗科立即檢測。
1.2.2血常規檢測
新生兒出生24小時內,采集其靜脈血進行血液常規檢測。
1.3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18.0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使用t檢驗進行比較,p<0.05,代表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新生兒一般資料比較
納入本研究的新生兒共300例,其中肺部感染組55例,對照組245例。肺部感染組新生兒男28例、女27例,胎齡為38.97±0.72周,出生體重為3405.43±354.98g;對照組新生兒男142例、女103例,胎齡為39.01±0.81周,出生體重為3421.59±439.84g。兩組新生兒性別、胎齡和出生體重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
2.2兩組新生兒檢測結果比較
肺部感染組新生兒臍動脈血超敏C反應蛋白、降鈣素原,血液中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較對照組均明顯增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當前新生兒出現的感染問題,主要包括子宮內感染以及分娩后的感染,無論哪一個時期的感染現象,都是因為病原菌侵襲到了新生兒的器官中,從而導致新生兒的免疫功能下降,當感染現象嚴重時,甚至可以威脅到新生兒的生命安全,所以,在潛伏期就發現新生兒的感染現象,并采取合理的防御措施,能夠保證新生兒的防感染率得到有效的提高,所以使用優化治療的方式是當前最有效的預防方法。降鈣素原是機體發生感染時,產生的一種急性反應蛋白,是一種炎癥因子,因此降鈣素原被廣泛應用于臨床中,旨在早期診斷患者感染。研究顯示肺部感染的新生兒,血液中降鈣素原顯著升高。本研究同樣顯示肺部感染新生兒其降鈣素原水平顯著高于非肺部感染新生兒。近年來,有研究顯示超敏C反應蛋白與新生兒感染緊密相關。本研究結果顯示在診斷肺部感染的新生兒中,臍動脈血超敏C反應蛋白、降鈣素原和血液中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均不同程度增高(P值均<0.05),這表明超敏C反應蛋白和降鈣素原在診斷新生兒肺部感染中均具有良好的應用價值。臍動脈血的采集途徑對新生兒是無創操作,且超敏C反應蛋白、降鈣素原檢測快速方便,因此通過對新生兒臍動脈超敏C反應蛋白、降鈣素原進行檢測,可以作為新生兒早期感染的指標,可以提高診斷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