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煥營
【關鍵詞】喉罩全麻;腦動脈不同部位拉栓時;丙泊酚;瑞芬太尼
【中圖分類號】R614.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10-0010-01
隨著我國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全世界范圍內對于麻醉藥物越來越重視,因為特殊的患者機體免疫水平較低,更對麻醉的深度和操作的方式提出更高要求。因此,本文以病例隨機對照展開,探討喉罩全麻下腦動脈不同部位拉栓時丙泊酚聯合瑞芬太尼用量的比較,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根據2017年6月-2018年10月喉罩全麻下治療不同部位拉栓時患者76例作為對象,隨機數字表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38例,男18例,女20例,年齡(11-86)歲,平均(58.25±8.53)歲;觀察組38例,男26例,女12例,年齡(12-81)歲,平均(47.54±6.31)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納入標準:(1)所有患者均獲得病理學檢查確診。(2)能嚴格遵循醫囑完成有關治療工作。排除標準:(1)病歷資料不全者。(2)排除哺乳期或者孕婦患者。(3)合并凝血功能異常、精神異常者。
1.2方法
兩組患者進入手術前均遵照術前規定,禁飲禁食8h,對照組給予丙泊酚(AstraZeneca公司,英國,批號:ET868)進行治療,3mg/kg靜脈注射。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瑞芬太尼(湖北宜昌人福藥業有效公司,批號:090924)進行治療,進行靜脈靶控麻醉,首先將瑞芬太尼藥劑控制在2ng/ml,然后注入到丙泊酚,濃度控制為2μg/ml,然后根據患者的麻醉情況,逐漸將瑞芬太尼藥物劑量控制在4~6μg/ml,然后靜脈注射瑞芬太尼和丙泊酚。
1.3觀察指標
(1)根據臨床的效果進行比較。主要從蘇醒時間、拔管時間、自主呼吸時間比較幾方面進行比較。
1.4統計分析
采用SPSS18.0軟件處理,計數資料行X2檢驗,采用n(%)表示,計量資料行t檢驗,采用(x±s)表示,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蘇醒時間、拔管時間、自主呼吸時間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蘇醒時間(5.33±0.34)min和拔管時間(6.45±0.87)min、自主呼吸時間(7.93±1.37)min均短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瑞芬太尼復合丙泊酚憑借靜脈麻醉適用于各種外科手術,具有很好的協同作用。對于傳統的麻醉的方式相比,這兩種藥物結合具有藥動力學的模式互補,用于患者的靜脈麻醉后,臨床效果更加明顯。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的蘇醒時間(5.33±0.34)min和拔管時間(6.45±0.87)min、自主呼吸時間(7.93±1.37)min均短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將丙泊酚聯合瑞芬太尼進行合理用量在喉罩全麻下腦動脈不同部位拉栓時治療中效果顯著,有效降低患者蘇醒時間,減少患者痛苦,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