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甲輝
【關鍵詞】臨床護理路徑;消化性;潰瘍病患者;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10-0012-01
消化情景主要發生在胃和十二指腸中間。其特點是上腹部和上腹部長期疼痛。高發病率時,約10%的人口患消化不良,復發率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臨床路徑是一種標準化、標準化的護理管理模式,有助于提高護理質量。為研究臨床路徑如何應用于消化不良患者的治療,現提出以下報告。
1.1一般資料
將2018年4月~2019年4月在我院就診的100例消化性潰瘍患者納入研究,使用隨機數表法將其分為A、B兩組(A=50,B=50),A組男28例,女22例,年齡21~65歲,平均年齡(47.59±5.63)歲。B組男26例,女24例,年齡23~66歲,平均年齡(47.47±5.54)歲。兩組基線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且該研究已獲得院倫理委員會許可。納入標準:經胃鏡檢查確診為消化性潰瘍;年齡≥18歲;無其他消化系統疾病;溝通、理解能力正常;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重要臟器功能不全;藥物濫用史;藥物過敏;精神障礙;惡性腫瘤;免疫功能缺陷。
1.2方法
治療時,a組患者按常規治療,包括向患者提供藥物咨詢和準備癥狀的解釋措施。病人b的治療,護理方式如下:(1)醫院護理。護士必須耐心接待,必須詳細說明醫院環境和修道院的條件,以便盡快讓病人熟悉醫院,并治療陌生人。護士必須多與病人溝通,建立護士與病人之間的信任。(2)營養指導。進入院子的第二天,病人要指導病歷,多吃蛋白質,集中精力吃容易消化的食物,以免變得太冷、太辣而刺激腸胃。治療過程中嚴禁吸煙、喝酒和喝濃茶的病人。(3)藥物說明。護理也必須在到貨后的第二天進行。應該指示病人按照醫生的規定定期服藥。酸需要飯后兩小時,而加侖則需要飯前一小時左右。阿司匹林和腎上腺素的應用,要密切觀察病人的臨床表現。(4)生活指導。指示病人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給予充足的睡眠,飯后一小時內不要做太多。出血性胃潰瘍的病人應該臥床休息。(五)衛生保健。作為治療的一部分,護理人員應當向病人提供有關疾病的準確信息,包括激勵措施、預防戰略等,以便更好地了解他們的疾病,了解日常生活習慣與疾病之間的關系,提高不良生活習慣的自我調節能力。(6)心理輔導。大多數患者由于早期消化不良者燒傷程度較低,并不明顯患病,經常有壓力和恐懼,尤其是老年人。護士在治療過程中必須密切觀察心理變化,及時提供心理指導,告知醫院主要治療方法和治療效果,培養對康復的信心。(七)解雇指導。告訴那些康復出院的病人繼續服藥、按照醫院護理要求適當計劃日常工作和休息、積極參加體育運動、保持良好生活習慣的重要性。反應不當、嘔吐等情況下,需要在醫院及時檢查。
1.3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住院時間;評估兩組患者護理期間的治療依從性,統計治療依從性良好率,評定標準:患者無逆反心理,可積極主動配合治療,無不遵醫囑行為。使用院自擬護理滿意度問卷評估兩組護理滿意度,總分100分,評分越高表明患者對護理工作越滿意。
1.4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有數據均借助SPSS22.0進行處理,依照(x±s)對計量數據進行表示,借由t檢測,而計數數據則以%表示,X2檢測,若P<0.05則表明數據間存在有較大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住院時間比較B組住院時間(6.83±1.04)d低于A組(8.04±1.15)d,差異顯著(t=5.518。P=0.000)。
2.2兩組患者治療依從性良好率比較B組治療依從性良好率(82.00%,41/50)高于A組(60.00%,30/50),差異顯著(X2=5.877,P=0.015)。
2.3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評分比較B組護理滿意度評分(94.51±3.28)分高于A組(85.17±4.96)分,差異顯著(t=11.106,P=0.000)。
消化性潰瘍的發生與幽門螺桿菌感染、飲食習慣、生活環境和心理因素密切相關。對于飲食不規律、吸煙壓力大的人群,容易發生消化性潰瘍。臨床護理路徑是一種有計劃、有目的、有計劃的護理模式,能糾正患者不良習慣,改變健康觀念,消除消化性潰瘍復發因素,促進預后。消化性潰瘍患者的依從性直接影響疾病的治療和預后。臨床路徑不僅能促使住院病人聽從醫囑,而且能使病人出院后堅持醫囑,減少疾病的復發。而臨床護理路徑的實施有利于將健康教育貫穿于消化性潰瘍治療的全過程,增強護士的責任心和溝通能力。此次研究結果顯示接受臨床護理路徑干預的B組患者住院時間較短,而治療依從性良好率和護理滿意度評分較高,這與相關學者的研究結果較為相似,這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
綜上所述,臨床護理路徑在消化性潰瘍病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良好,可有效縮短患者住院時間,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和護理滿意度,可在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