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平
【關鍵詞】益氣養血溫陽方;帕金森病;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742.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10-0024-01
帕金森病又稱震顫麻痹,是一種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現為運動障礙及非運動障礙癥狀,如靜止性震顫、運動遲緩、肌強直、姿勢步態異常、認知障礙、精神心理異常、自主神經功能異常等。中醫本病屬“虛損”范疇,稱之謂“顫痙”,“顫”謂肌肉震顫;“痙”謂肌肉強直。明代孫一奎早在《赤水玄珠》將此病稱為“顫振證”。《證治準繩》指出本病發病特點為“壯年鮮有,中年以后乃有之,老年尤多”;現代醫學研究顯示65歲以上老人患帕金森病概率在1%-2%,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亦給社會和家庭造成嚴重負擔。目前西醫治療主要是補充多巴胺及刺激多巴胺受體生成。本文意在探索中西醫結合能否更好改善帕金森病患者臨床癥狀。故筆者收集本院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期間共60例帕金森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治療方法差異進行分組,旨在探討益氣養血溫陽方聯合美多巴治療帕金森病的臨床療效,促進患者預后。詳細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將本院2017年12月-2019年12月間收治的60例帕金森病選作本次研究對象,PD患者符合2016年中華神經學會神經病學分會帕金森病及運動障礙制定的《中國帕金森病的診斷標準》,基于治療方法的差異將樣本分組。對比組:30例,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齡范圍為51-72歲,平均年齡(62.0±5.6)歲;觀察組患者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齡范圍為49-73歲,平均年齡(63.0±6.1)歲。兩組患者病程均在2-18年,均自愿參與本次分組治療,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
注:將繼發性帕金森綜合征患者、精神疾病或認知功能障礙患者、服用抗帕金森類藥物有不良反應者、嚴重肝腎功能異常者、存在行為障礙或喪失自理能力者及失去視聽能力患者予以排除。
1.2方法
對比組采取美多巴(上海羅氏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10930198)治療,開始階段:早、中、晚各125mg,并逐步每周遞增125mg,最大劑量3片(750mg);
觀察組采取在對比組治療的基礎上加服益氣養血溫陽方,即在對比組藥物治療的基礎上加服益氣養血溫陽方。基礎配方為:當歸、川芎、陳皮、干姜、桂枝各10g、灸甘草5g、熟地、茯苓、何首烏各20g、白芍30g、白術15g、黃芪30g,水煎,早晚溫服,持續治療三個月。
1.3評判標準
采用UPDRS評分(帕金森綜合評分量表),記錄分析兩組患者治療前及治療3個月后的精神行為評分、日常生活能力評分、運動功能評分,精神行為、日常生活評分、運動功能評分的分值越低表示改善情況越好。治療有效率分顯著、有效、無效三個等級,UPDRS總分減少率大于等于50%為顯效;UPDRS評分大于等于20%并小于50%為有效,UPDRS評分小于20%為無效。治療有效率=(顯著+有效),總例數*100%;
1.4統計學方法
以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于兩組患者臨床相關數據進行對比檢驗,若P<0.05,則表明療效差異顯著。
統計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對比組(P<0.05),組間療效差異顯著。詳細數據見表1。觀察組精神行為評分、日常生活能力評分、運動功能評分均低于對比組(P<0.05),組間比較差異顯著。詳細數據見表2。


注:與對比組比較*P<0.05
帕金森病臨床難治之癥,極大威脅患者的生活質量乃至生命健康。西醫認為本病主要與中腦黑質多巴胺能神經元變性相關,同時與環境、遺傳、年齡、胃腸道微生物作用相關,治療上主要以單胺氧化酶抑制劑、多巴胺受體激動劑、左旋多巴類制劑為主,但副作用多,治療效果隨服藥時間延長而遞減。中醫認為本病是多種因素引起機體過早衰老,本質為虛。故本文重視補益虛損為主,在西藥多巴胺基礎上加服益氣養血溫陽方治療帕金森病,與單獨應用美多巴對比,能有效緩解患者臨床癥狀,顯著減少UPDRS評分。方中黃芪益氣,現代藥理研究顯示其有抗氧化,改善微循環,抗癌等作用。白芍養血斂陰,現代醫學研究其含有白芍甙能明顯松弛骨骼肌,阻斷神經肌肉之間的結合。以上兩種藥物共為君藥。何首烏、熟地益精血滋腎陰,干姜、桂枝溫陽氣,共為臣藥;配合當歸、川芎、陳皮行氣活血,茯苓、白術健脾為佐藥;甘草調和諸藥,為使藥。帕金森病中醫病機主張“虛”字,故本方重在補益氣血陰陽,佐以活血行氣。總之,中西藥結合比單獨應用西藥治療帕金森病療效好,亦能明顯提高患者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