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瑩
【關鍵詞】慢性齦炎;生物抗菌多肽;療效分析
【中圖分類號】R781.4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10-0052-02
慢性齦炎作為口腔科上一類常見的感染性疾病,主要是因為感染菌斑微生物引起,該病的主要臨床癥狀為牙齦紅腫、出血等等,當前臨床上治療慢性齦炎的主要原則是控制并除去牙菌斑。近年來,我院應用生物抗菌多肽牙周凝膠治療慢性齦炎,療效顯著,詳細情況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奧新全民口腔醫院有限公司從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慢性齦炎患者作為本研究的一般資料,從中抽取40例實施常規治療的患者作為對照組,再抽取40例應用生物抗菌多肽牙周凝膠治療的患者作為實驗組。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齦炎的診斷標準,即在刷牙或者咬硬物時伴有疼痛、出血,自覺或者他覺有口臭,經肉眼可見菌斑,齦溝的深度不低于3.5mm;排除對生物抗菌多肽牙周凝膠過敏、合并全身重大疾病、妊娠期或者哺乳期女性、本研究前6周內接受過牙周治療的病例。實驗組:男性、女性各22例、18例,年齡分布18~60歲,中位年齡(42.36±5.37)歲;對照組:男性、女性各24例、16例,年齡分布19~62歲,中位年齡(42.28±5.31)歲。應用數據統計軟件對兩組患者一般資料開展卡方檢驗,結果顯示P值大于0.05,提示具有可對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病例給予常規治療,即應用口腔清洗液對患者清洗潔牙后,再應用過氧化氫進行沖洗。實驗組則是在對照組的基礎上應用生物抗菌多肽牙周凝治療,將生物抗菌多肽牙周凝膠涂在患者齦溝內。提醒患者用藥30min內不可漱口、刷牙以及進食,每周1次,以連續治療5周為1個療程。
1.3觀察指標以及判定標準
1個療程后判定兩組患者的療效,關于慢性齦炎的療效判定標準如下:將治療后患者牙齦紅腫與疼痛癥狀消失,牙齦的顏色與牙齒功能恢復正常,牙齒無松動判定為顯效;將治療后患者牙齦紅腫與疼痛癥狀消失,牙齦的顏色與牙齒功能明顯改善,牙齒稍有松動判定為有效;將治療后患者牙齦紅腫、牙齦疼痛的癥狀無改善甚至加重,伴有溢膿和牙齒松動判定無無效。總有效率為顯效率與有效率的總和。對比兩組患者在治療前與治療1個療程后的菌斑指數(PLI)和齦溝出血指數(SBI)。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數據以均值±標準差(x±s)和百分比(%)表示,用方差T和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總有效率對比
1個療程后,實驗組患者顯效20例(50%)、有效17例(42.5%)、無效3例(7.5%),總有效率為92 5%;對照組患者顯效11例(27.5%)、有效20例(50%)、無效9例(22.5%),總有效率為77.5%,可見實驗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且P<0.05。
2.2兩組患者治療前后PLI、SBI對比
治療前,兩組患者PLI、SBI無明顯差異(P>0.05),但是治療后,實驗組PLI、SBI均低于對照組,且P<0.05,見表1所示:

牙齦炎作為口腔科一類常見的慢性疾病,主要指的是整個牙齦的炎癥,在口腔慢性疾病中,牙齦炎的發病率最高。該病癥發病的主要原因為口腔清潔與衛生不到位導致牙垢長時間未被完全去除,殘留的牙垢在經過一段時間的鈣化后,形成結石并附著在牙齒表面上。牙齦炎的主要表現為口腔發紅、牙齦充血、腫脹等,若不及時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將可能進展成牙周病。當前臨床上治療慢性牙齦炎主要是采用控制與去除牙菌斑等措施。
在上文中,探討了生物抗菌多肽牙周凝膠治療慢性牙齦炎的療效,結果發現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應用生物抗菌多肽牙周凝膠,療效更為顯著,改善患者菌斑指數與齦溝出血指數更為顯著。這主要是因為生物抗菌多肽牙周凝膠的主要成分為抗菌多肽RISE-AP12,這類化學物質的是由天然氨基酸構成,具有較強的殺菌能力,并且抗菌譜廣,藥效持久。將生物抗菌多肽牙周凝膠涂在患者的齦溝上,能夠讓抗菌多肽在齦溝上得以釋放,發揮長時間抑制細菌的目的,逐漸實現牙周組織與黏膜組織的修復。并且生物抗菌多肽牙周凝膠對真核生物病變細胞與原核生物細胞還擁有較強的抗菌功效,但是不會對正常的真核生物細胞產生作用,因此對人體自身的細胞不會產生較大的影響,具有較高的安全性。
綜上所述,針對慢性齦炎患者,應用生物抗菌多肽牙周凝膠治療,療效顯著,改善患者菌斑和齦溝出血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