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少良
【關鍵詞】眼底激光;雷珠單抗;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587.2;R779.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10-0065-01
糖尿病患者臨床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就是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對患者的機體健康有嚴重危害。雷珠單抗是一種抑制劑,能夠對血管內皮生長因子進行抑制,防止患者形成血管滲漏及新生血管,從而有效以抑制患者視網膜脈絡膜部位生成新生血管,臨床治療效果顯著。本研究將醫院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66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眼底激光聯合雷珠單抗治療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1臨床資料
選取醫院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66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按照隨機數表法,將其分為實驗組和常規組,每組33例。常規組患者男女比例為16:17,年齡36-72歲,平均年齡(55.2±1.2)歲,視網膜病變病程0.5-2.0年,平均病程(1.2±0.1)年,糖尿病病變病程2.6-17.5年,平均病程為(12.5±2.5)年,空腹血糖為(6.6±0.2)mmol/L;實驗組患者男女比例為15:18,年齡37-73歲,平均年齡(56.3±1.4)歲,視網膜病變病程0.6-2.1年,平均病程(1.3±0.2)年,糖尿病病變病程2.7±18.2年,平均病程為(13.2±2.2)年。對比臨床資料,兩組患者并沒有明顯的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給予常規組眼底激光治療,實驗組眼底激光治療聯合雷珠單抗治療。眼底激光治療如下:1)全面檢查患者的眼部,確保激光只靠更加安全。2)在患者眼球滴入托吡卡胺滴眼液進行散瞳,然后采用鹽酸歐布卡因滴眼液麻醉患者眼部。3)用局部視網膜激光治療非增殖期的患者,全視網膜激光治療增殖期或者增殖前期的患者。4)光斑設定為中度,200-300um的激光直徑,0.2s為曝光時間。5)若增殖期患者出現嚴重病變,治療可用眼底激光,用黃斑格柵光凝治療患者的水腫情況。6)連續治療三到四次,兩個星期為間隔時間,治療結束后隨訪觀察三個月,如果患者血管沒有出現閉合,再用眼底激光進行治療。
在以上治療基礎上聯合雷珠單抗治療如下:1)先按照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用藥。2)在患者眼鞏膜表面以及邊緣后方3.5毫米的部位的玻璃體腔當中注入1.5毫克的雷珠單抗,對進針的部位進行壓迫,再在該部位涂抹適量的地塞米松眼膏。
1.3判定標準
觀察兩組患者的視力改善情況,采用標準視力表五分法評定患者的視力情況按照視力下降、視力穩定、視力提高、視力改善判定臨床效果。
1.4統計學分析
兩組患者的研究數據采用spss25.0軟件分析處理,計量資料采用標準差(x±s)表示,組間差異用t進行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組間差異用x2進行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和常規組的視力改善情況對比,實驗組的視力改善情況明顯優于常規組的視力改善情況,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是糖尿病在眼部的嚴重并發癥之一,它是與持續的高血糖以及其他與糖尿病相關聯的狀態,比如高血壓、高血脂相關的一種慢性的進行性的,但是對視力又不可逆性損傷的一種視網膜的微血管疾病,它在視網膜上主要是表現為一些出血、滲出、甚至是增殖膜的形成,從而對視力造成視物的變形,視力的下降,嚴重者甚至導致失明的一種嚴重的增殖性的視網膜病變。它確切的原因并不清楚,但是發生的主要因素還是與病程、血糖、血脂、血壓控制的不穩定或者不理想有關系,此病癥能夠讓患者致盲嚴重影響患者眼部的健康。眼底的激光治療能夠有效治療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患者,但是不能夠有效抑制患者的血管內皮生長因子,雷珠單抗是一種抑制劑,由血管生成,能夠在患者血管內皮生長因子-A上緊密結合,將其與眼底激光聯合使用,能夠降低患者視網膜新生的血管中血管內皮生長因子-A水平,患者的血管出血和滲漏情況能夠得到改善,具有明顯的臨床治療效果。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視力下降比率為3.03%,視力穩定比率為15.15%,視力提高比率為66.66%,視力改善比率為90.90%,而常規組患者視力下降比率為24.24%,視力穩定比率為18.18%,視力提高比率為36.36%,視力改善比率為48.48%,差異顯著,實驗組的治療方法效果明顯,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
綜上所述,眼底激光聯合雷珠單抗治療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的臨床效果顯著,能夠緩解患者的病癥,對其視力具有改善作用,同時,患者能夠很快吸收眼底的出血和滲漏,有利于恢復視力,值得在臨床醫學上推廣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