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東
【關鍵詞】骨性關節炎;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軟組織平衡;HSS;膝關節功能
【中圖分類號】R687.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10-0082-01
近年來,我國的經濟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但是隨之而來的是逐漸步人老齡化的社會問題。老齡化程度的逐漸加深不僅對社會和生活帶來了諸多不便,也給公共衛生醫療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其中,骨性關節炎就是目前老年人群體中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給老年人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是目前臨床上針對該病的主要治療方法。但是,I臨床調查發現,全膝關節置換術的效果往往不是十分理想。為此,本文選取了我院行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的骨關節炎患者80例,以分析骨性關節炎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中軟組織平衡的方法以及效果。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行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的骨關節炎患者80例。其中,男43例,女37例;年齡55~76歲,平均(65.5±6.1)歲。
1.2軟組織平衡方法
對于內翻畸形患者膝蓋的矯正,使內側軟組織得到有效松解是軟組織平衡技術的關鍵。對于外翻畸形的患者,矯正的難點在于外側副韌帶的攣縮,因此應在處理完股骨以及脛骨的遠端截骨之后再做松解。術者可以嘗試先讓屈曲間隙平衡,之后再對腘肌腱進行松解。對于屈曲畸形的患者,應該在將膝關節后方骨贅完全去除后再進行后方關節囊的松解,且在進行松解時要注意緊貼骨面進行,以免損傷重要組織。必要時可以讓股骨與脛骨的截骨增加。最后注意進行間隙平衡的評估,若膝關節在伸屈時內側與外側的間隙可以達到平衡,則可以繼續對伸膝間隙和屈曲間隙進行測量,同時進行調整直到二者相等。
1.3評價標準
HSS評分標準是依據紐約特種外科醫院規定的膝關節評分標準制定。具體如下:評價內容包含關節穩定性、疼痛、活動范圍、肌力、功能、關節穩定性以及屈曲畸形。百分制,等級分為優(85~100分)、良(70~84分)、可(60~69分)、差(<59分)。
1.4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資料均采用SPSS 22.0系統軟件進行分析;HSS評分等計量資料采取(x±s)表示,采用t檢驗,關節恢復情況等計數資料用(n,%)表示,并用x2檢驗;P<0.05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經過統計發現患者術前的HSS評分為(45.7±4.5)分,出院時的HSS評分為(82.1±5.7)分,顯著高于術前(P<0.05)。經過隨訪后發現,全膝關節置換術中軟組織平衡處理后,患者的恢復優良率達到了92.5%(表1)。

臨床發現骨性膝關節炎常常合并內翻畸形以及伸屈障礙等問題,且關節軟組織也會存在失衡的情況。因此,全膝關節置換術中對軟組織進行平衡的處理是十分重要的,其處理的優劣可能直接影響手術的效果和患者的預后情況。
研究證明要想達到較好的手術效果首先要保證內外翻畸形得到良好的矯正;屈膝與伸膝的間隙要對稱;保證髕骨的軌跡正常;協調好膝關節的活動度與穩定性。本次實驗結果顯示出院時的HSS評分顯著優于術前評分(P<0.05),隨訪后發現經過全膝關節置換術中軟組織平衡處理后,患者的恢復優良率達到了92.5%。
綜上所述,全膝關節置換術對于骨性膝關節炎的治療效果是顯著的;在全膝關節置換術中使用軟組織平衡的方法可以有效的促進患者膝關節功能的恢復,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