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旭 邵士光 張德君
【關鍵詞】脛骨平臺;術后康復治療;膝關節(jié);功能恢復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10-0090-01
膝關節(jié)創(chuàng)傷性復雜骨折中,脛骨平臺骨折是較為常見的病癥,常因墜落或暴力而導致的關節(jié)內骨折。由于近幾年交通事故的頻繁,脛骨平臺骨折患者屢見不鮮。而在脛骨平臺骨折的治療方法中,手術是首要選擇,脛骨平臺骨折術后康復,對膝關節(jié)功能的恢復有重要的意義。脛骨平臺骨折術后康復根據骨折類型、傷口情況、內固定穩(wěn)定性以及愈合程度決定。濟寧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于2018年6月~2019年6月對于脛骨平臺骨折行內固定術治療的患者25例給予康復訓練治療,效果良好。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康復科及骨科脛骨平臺骨折術后患者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齡段為15~68歲,平均年齡為40.5歲,從受傷到患者進行手術的時間段為3~7 d,平均天數為3.5 d,左側骨折22例,右側骨折28例;受傷原因,交通事故致傷18例,高處墜傷的脛骨平臺骨折患者12例,因重擊砸傷的脛骨平臺患者15例,意外摔傷的脛骨平臺患者5例。所有的脛骨平臺骨折患者均為閉合性骨折。將脛骨平臺骨折術后患者50例隨機分組,分為康復治療組和自行鍛煉組,康復治療組為觀察組,自行鍛煉組為對照組,兩組各25例。兩組的年齡,性別,受傷部位,受傷原因,合并損傷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兩組脛骨平臺骨折術后患者均采用加壓鋼板內固定術進行治療,術后觀察組根據骨折愈合不同時間分期規(guī)范康復訓練治療,對照組由患者自行鍛煉,具體方法如下。
1.2.1術后早期 脛骨平臺骨折術后患者,應給予患肢抬高約30°,在術后的24h中,患肢局部給予冰敷,每次冰敷時間約為20 min。脛骨平臺骨折術后1d,患者需在床上進行患側踝泵運動以及患側下肢股四頭肌等長收縮練習。股四頭肌收縮需每2 h進行1次訓練,每次的訓練時間為5~10rain,每天訓練6次。
1.2.2固定期 在患者行脛骨平臺骨折手術后,患肢需以支具固定或是石膏托進行固定,患肢固定中要注意石膏托與肢體的密合度及松緊度,由于石膏托固定患肢會對血液循環(huán)造成不良影響,因此需密切注意被固定肢體的末梢循環(huán)狀況,在脛骨平臺手術后的患肢固定平均時期為兩周到四周。應防止患者因長期的運動量不足,而出現股四頭肌肌肉萎縮現象,因此在石膏固定期,醫(yī)療人員應指導患者在床上活動趾關節(jié),活動腳踝或是髖關節(jié)。患者還需根據醫(yī)生對其的指導進行健康肢體的訓練,如彎曲肢體,足跟用力,以使健康肢體的股四頭肌在不斷的收縮中得到訓練。在石膏托固定期問,患者不能夠用力,即負重,患者若需要站立,則需拄雙拐,以此來避免患肢負重。進行患肢訓練時,需向內收斂髖、踝關節(jié),或是向外展髖、踝關節(jié),患肢經過輕微、緩慢及循序漸進的訓練可逐漸恢復股四頭肌肌力,同時亦使髖、踝關節(jié)靈活度隨著股四頭肌肌力的恢復而增加。
1.2.3固定解除后 患肢固定期后是解除固定的時期,需要不斷鍛煉患肢的小腿腓腸肌或是患肢的股四頭肌,以使患肢肌力能夠迅速恢復,鍛煉的首要步驟是患者先采取仰臥位,重要訓練患肢的髖關節(jié)、踝關節(jié),在訓練中注意患膝的牽拉程度,以及患者的膝部的牽拉感,在每次訓練中,少則五組或六組,多則十組以上。每日訓練兩次。
1.2.4肢體負重練習 在患者進行石膏托或是支具固定恢復的3個月后,可根據石膏托固定患肢康復的效果以及患肢的愈合程度,制定相應的肢體負重訓練,可在患者的床前依附床頭,對患肢進行適當訓練,通過下蹲,站立,緩慢行走等方式增加患肢負重,以使患肢的肌力力度,關節(jié)的靈活度均得到訓練,以達最終恢復的目的。再接下來的1個月后,需訓練患肢的抗阻能力。在此訓練前,應結合患者的恢復情況,決定患者能夠承受多大的負重量。結合患者在治療中的身體恢復情況以及相關的x線片基本情況,決定患者在肢體負重訓練中的負重量。先行踝關節(jié)、膝關節(jié)、髖關節(jié)的肢體負重訓練,在肢體負重訓練中,患者在行走時用雙拐支撐,緩慢增加患肢的負重量,然后轉為依附單拐行走,最后撤離雙拐。
康復訓練組優(yōu)良率為92.0%,明顯比自行鍛煉組優(yōu)良率60.0%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在膝關節(jié)創(chuàng)傷性復雜骨折中,脛骨平臺骨折是較為常見的病癥,常因墜落或暴力而導致的關節(jié)內骨折。由于近幾年交通事故的頻繁,脛骨平臺骨折患者屢見不鮮。而在脛骨平臺骨折的治療方法中,手術是首要選擇,脛骨平臺骨折術后康復,對膝關節(jié)功能的恢復有重要的意義。脛骨平臺骨折術后患者進行分期規(guī)范康復訓練比自行鍛煉臨床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