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敏
【關鍵詞】女大學生;乳腺癌;預防知識
【中圖分類號】R19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10-0110-01
從目前健康衛生的問題來看,乳腺癌的健康衛生問題是一個全球性的健康衛生問題,全球每年新發的乳腺癌病例約為167.1萬,而在2011年期間,僅我國新發的女性乳腺癌病例就約24.9萬,在女性惡性腫瘤的發病首位居高不下,并且近十幾年來總體在呈不斷上升的趨勢并且趨向于年輕化的狀態,對當前乳腺癌的預防和治療的形勢嚴峻。有部分相關研究資料表明,對乳腺癌實施一級預防,可使其在近30年內的發病率大幅度下降。通過由美國癌癥協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ACS)推薦的乳腺癌篩查指南,提高對年輕女性的乳腺癌篩查的重要性。根據現有的研究資料顯示,目前不少高校的女大學生對乳腺癌知識存在一定的認知誤區并且對乳腺癌認知度和乳房自查率較低。為進一步對高校女大學生乳腺癌預防知識行為現狀及影響因素的了解,對其進行探討和分析。為了對乳腺癌防治制定切實有效的健康宣教方案提供依據,項目組為此對某高校800例女大學生開展問卷調查,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本次調查的800名女大學生在年齡、學歷、年級、專業等其他一般資料上無具統計學意義(P>0.05)。800名調查對象在是否接受乳腺癌知識健康教育和獲取乳腺保健知識途徑的調查中,存在著較為明顯的差異,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自行編制問卷,按隨機抽樣法分層抽取某高校800名女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在調查時著重調查800例女大學生是否接受乳腺癌知識健康教具和獲取乳腺癌保健知識途徑。
1.3統計學方法
本次調查問卷的數據處理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調查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x±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表示。當p<0.05時,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調查結果顯示,本次進行問卷調查的800例高校女大學生在年齡、學歷、年級、專業等其他一般資料上差異無具統計學意義(P>0.05)。在是否接受乳腺癌知識健康教育和獲取乳腺保健知識途徑的調查中,存在著較為明顯的差異,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本此研究結果發現預防知識的影響因素并不包括年齡,與以往對乳腺癌預防知識調查研究的結果不一致。乳房疾病史是對目前高校的女大學生乳腺癌預防行為知識的影響因素之一,出現的原因可能是曾經有過乳房疾病史的學生會對自身乳腺癌的嚴重性和易感性有一定的感知,自覺加強自身的乳房保健意識。在對高校女大學生進行乳腺癌知識的科普教育時,除了讓學生了解乳腺癌的相關知識以外,還應該讓學生能夠感知到自身的乳腺癌易感性,提高學生對乳腺癌知識理性且正確的認知。
根據調查顯示,在接受過乳腺癌知識健康教育的調查對象中,其行為、知識的得分和及格率普遍的要高于未接受過乳腺癌知識健康教育的調查對象,與以往對乳腺癌的研究結果略相似,結果均顯示乳腺癌知識的健康教育是一個相對有效的預防方法,乳腺癌知識的健康教育是一項能夠促進女性群體對乳腺癌預防的有效途徑。同時本次的研究結果還發現知識、行為是能夠影響乳腺保健知識途徑的重要因素,而能夠限制女大學生乳腺癌預防知識及行為障礙的有可能是由于當代女大學生缺乏相關乳腺癌預防知識途徑,因此,要為女大學生提供更專業更便捷的多樣化知識渠道,如開設與乳腺癌預防知識的相關課程,設置乳腺癌預防知識的專題講座以及在網絡平臺上進行預防知識的宣傳等,能夠有效的讓當代女大學生對乳腺癌防治知識的認知程度提高,從而促進自身的乳房保健行為。
根據相關的知信行的理論,可得知乳腺癌預防知識是預防行為的基礎,良好的乳腺癌預防知識會對自身預防信念有一個正確的形成,從而進行有利于自身健康的行為。因此在對女大學生進行乳腺癌知識的科普教育時,應要重視知識和行為兩者之間相互影響和相互促進的關系,為學生提供乳腺癌預防知識的支持,做好對乳腺癌的一級預防,要求做到知而行。
綜上所述,在對女大學生進行乳腺癌知識的科普教育時應考慮接受教育的人群背景特點,為更好的對教育女大學生進行有效的教育,應將非醫學專業、低學歷以及低年級的女大學生作為本次乳腺癌知識健康教育的重點教育人群。對于從事健康教育的工作者來說,理應在高校中積極的開展女大學生對乳腺癌防治知識的科普教育活動,加強高校女大學生對自身乳房保健知識教育,增強自身的乳房保健意識,有效的促進自身乳房保健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