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仕軍
【關鍵詞】腦出血;微創手術;中少量;高血壓
【中圖分類號】R651.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10-0124-01
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常常在情緒激動的情況下發病,患上此病的患者不僅不能進行劇烈活動,而且用力排便也能導致發病,這是一種發病較為急驟的病癥,患者常常會出現頭痛、惡心、嘔吐以及偏癱、失語的情況,這是高血壓中最嚴重的一種并發癥。由于高血壓導致患者的腦動脈發生了玻璃樣變,因情緒激動、過度腦力與體力勞動或其他因素引起血壓劇烈升高,導致已病變的腦血管破裂出血所致。其中豆紋動脈破裂最為多見,其他依次為丘腦穿通動脈、丘腦膝狀動脈和脈絡叢后內動脈等。當患者的血管壁破裂之后則可能發生高血壓性腦出血的情況,這時則需要對患者進行進行消腫治療,拯救患者的生命。目前對于高血壓腦出血的治療方式較多,本次研究主要以中少量(30-50ml)高血壓腦出血患者采用穿刺置管引流與開顱血腫清除術治療的臨床治療效果比較,本次研究報道如下。
1.1臨床資料
選擇我院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60例中少量高血壓腦出血患者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根據患者入院的先后次序對其進行分組,對中少量(30-50ml)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分為使用開顱血腫清除術的對照組以及使用微創穿刺置管引流手術治療的觀察組,觀察組30例患者,對照組30例患者。觀察組中共男性17例,女性13例,出血量為30-50ml,平均(26.23±3.16)ml;對照組共男性16例,女性14例,出血量為30-50ml,平均(26.01±3.21)ml。兩組患者的基本臨床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不具有統計學意義。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開顱血腫清除術,患者入院之后首先給予患者止血藥物,控制出血及血壓,完善術前準備,急診行開顱血腫清除術,術后主要包括生命體征監測,給予患者降壓藥物,控制血壓140-160mmHg/90-100mmHg,幫助患者維持電解質平衡,預防肺部感染,給予患者吸氧,必要時脫水幫助患者降低顱內壓,當患者出現消化道出血以及意識障礙時則對患者采用禁食方式進行治療。觀察組則給予微創穿刺置管引流術進行治療,入院后密切觀察患者神志、瞳孔變化,動態復查頭顱CT,監測血腫變化情況,待血腫穩定(8小時后,一般24小時),對患者行穿刺手術治療,進行手術之前首先通過CT檢查對血腫部位進行定位,之后根據血腫的位置確定手術位置,采用電鉆行顱骨鉆孔穿刺針帶引流管穿刺進入到患者的血腫中心,穿刺后可對患者進行抽吸,首次抽吸不能超過血量的50%,術后復查頭顱CT了解引流管位置,術后24小時后并注入2~4單位的尿激酶液化血凝塊對患者進行引流。3~5天以后再進行引流管拔除。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血腫清除比率以及治療后的ADL評分。
1.4統計學分析
主要采用SPSS 26.0統計學軟件來對數據進行分析,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數據對比采取X2校驗,計數資料將采取百分比的方式來表示,計量數據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當最后檢驗出的結果為P<0.05,則表示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的血腫清除率與ADL評分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對于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治療的方式較多,主要包括了保守治療以及手術治療,手術治療包括開顱血腫清除術及鉆孔引流術,通過這種方式,能夠有效降低患者的腦內顱壓,不僅能夠有效降低死亡率,而且還能真正幫助患者提高生存質量。當發現患者顱內血量超過30ml時則應該對患者進行及時手術治療。在血腫形成之后半個小時,患者的腦周圍實質將會發生海綿樣變,如果不解除血腫對于患者腦組織的迫壓,腦實質將會出現變性壞死的情況,由于穿刺置管引流術簡單,而且對患者的腦部損傷小,在手術中能夠將風險降低到最低,采用這種方式進行治療,能夠有效幫助患者清除血腫,提高ADL評分,幫助患者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治療效果好,安全性高,能夠真正達到幫助患者恢復身體健康的目的。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治療后ADL評分以及術后恢復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這一結果說明采用微創微創穿刺置管引流術進行治療,能夠有效幫助患者清除血腫,提高ADL評分。這一結果與詹傳偉,鄭仲賢,羅維平在中少量高血壓腦出血微創穿刺置管引流術治療的臨床療效觀察一文中的數據一致。
綜上所述,采用微創穿刺置管引流術治療中少量高血壓腦出血患者效果良好,能夠有效清除血腫,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