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含英 焦磊
【關鍵詞】微量元素;早產兒;新生兒;靜脈營養支持
【中圖分類號】R722.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10-0138-01
早產兒和低體重兒在臨床實踐當中是相對常見的患兒群體,早產和低體重都會對患兒的成長發育以及生活質量造成一定的影響,并且容易導致患兒出現并發癥,致死率相對較高。現階段,臨床對于早產兒和低體重兒的微量元素補充治療十分重視,積極尋找治療方式改善患兒的早期微量元素補充情況。靜脈營養支持手段能夠短時間內相對有效的為患兒補充所需的微量元素和營養物質,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究對早產兒、低體重兒展開靜脈營養支持,用于早期微量元素的補充治療臨床效果,具體研究內容如下。
1.1研究對象
選擇自2017年1月之2020年1月到本院新生兒科早產兒、低體重兒住院患兒300例,按照隨機分組的方式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每組均150例患兒,所有參與研究的患兒滿足研究條件,為早產兒與低體重兒,且微量元素相對缺失。其中男患兒178例,女患兒122例。所有參與研究的患兒在一般資料方便并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滿足可比條件。
1.2研究方法
研究組和對照組入院后均給予母乳喂養,完善微量元素監測,同時完善血常規、電解質、肝腎功、心肌酶譜等相關檢查。研究組患兒采取靜脈營養治療同時給予多種微量元素補充。按照患兒的年齡以及體重提供液量等其他成分,營養成分主要包括葡萄糖、氨基酸、脂肪、維生素、電解質以及微量元素等等。入院階段采取靜脈營養,按照患兒的治療效果逐漸轉為部分靜脈營養或者經口喂養。對照組患兒僅給予靜脈營養支持,每天為患兒進行體重稱量,并且計算身體指標,對患兒的并發癥情況進行密切觀察。
1.3觀察指標
研究對象的生長發育情況通過體重進行對比,分為三個等級,體重明顯上漲且每天增加20g左右為顯效;體重未達到上述標準但是有所增加為有效;體重無變化或者下降為無效。神經、運動系統發育情況分為5個維度,分別為頭生長、社會互相作用、評價被動肌張力、運動活動、反射,0分為正常;1分為中度異常;2分為重度異常,每個維度均為1分。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5.0統計學軟件對本次研究的數據加以分析,計量資料計量。數據用(±s)進行標識,兩組之間的差異比較采用t檢驗,當P<0.05時表示所得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患兒治療后生長發育對比情況
兩組患兒在治療之后的體重均得到了顯著提升(P<0.05),研究組患兒的生長發育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患兒(P<0.05)。如表1所示。

注:對比治療前.aP<0.05;對比對照組:bP<0.05
2.2兩組患兒治療后神經、運動系統發育對比情況
在治療之后,兩組患兒的神經、運動系統均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且研究組患兒的神經、運動系統發育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如表2所示。

早產兒以及低體重兒為出生尚未到到30周且超過28周,體重不超過2.5kg的新生兒。因為這類新生兒的身體組織以及器官并沒有發育完全,生理功能尚未完善,且免疫力和抵抗力相對較低,致死率是其他健康新生兒的數倍之多。相關報道中,早產兒以及低體重患兒的死亡率高達20%以上,并且體重越低越容易死亡,不足1kg的新生兒死亡率超過70%[3]。為早產兒以及低體重兒展開靜脈營養支持,能夠很大程度上降低死亡率,同時對患兒的生長發育以及神經、運動系統發育有著良好的保障作用,因此現階段在臨床實踐當中也備受關注。
本次研究當中,兩組患兒在治療之后的體重均得到了顯著提升(P<0.05),研究組患兒的生長發育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患兒(P<0.05)。在治療之后,兩組患兒的神經、運動系統均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且研究組患兒的神經、運動系統發育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以上實驗結果都能夠證實靜脈營養能夠很大程度上改善早產兒以及低體重兒的營養情況,增加其體重,改善生長發育以及神經、運動系統發育情況,具有很好的臨床效果,值得大力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