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莉
【關鍵詞】益胃養陰湯;消化性潰瘍;療效;不良反應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10-0149-01
消化性潰瘍具體包括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其發病率高,主要受飲食、環境、感染、藥物等影響造成消化道黏膜的防御屏障受損,最終導致胃酸腐蝕胃黏膜而形成炎癥性潰瘍,誘發此病產生的主要原因是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因此臨床要合理選擇藥物治療,減輕炎癥對消化道的損害程度。鑒于此,下文將以我院收治的消化性潰瘍患者展開調查,重點分析益胃養陰湯在臨床中的治療效果及作用。
1.1基礎資料
研究取2018年3月~2020年2月前來我院就診的228例消化性潰瘍患者為調查主體,以隨機數表法為分組依據,對照組114例,男性:女性=63:51,年齡范圍42~75(52.96±5.33)歲,胃潰瘍46例,十二指腸潰瘍40例,復合性潰瘍28例;觀察組114例,男性:女性=60:54,年齡范圍43~76(53.21±5.44)歲,胃潰瘍45例,十二指腸潰瘍42例,復合性潰瘍27例。2組資料對比后,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均衡對比性。
納入標準:經臨床病癥及胃鏡檢查確診;病程>2個月;符合胃陰不足證的中醫診斷標準;患者知情并已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胃穿孔、消化道出血疾病;惡性腫瘤;臟器功能障礙者;藥物過敏史;精神異常等。
1.2方法
對照組:西醫治療,指導患者服用奧美拉唑腸溶膠囊(20mg/次,1次/d)、阿莫西林(0.5g/次,3次/d)以及克拉霉素(0.25g/次,2次/d)治療,持續用藥治療兩周。觀察組在西醫治療基礎上服用益胃養陰湯治療,具體中醫配方是:黃芪45g、白芍30g、生地黃、沙參各20g、當歸、茯苓、麥門冬各15g、檀香、黃連、黃芩各12g、甘草9g,以上藥劑加水煎煮,取汁300ml,每天服用一劑,分早晚溫服,持續服用2周。
1.3觀察指標
療效評價:治愈:臨床癥狀和體征恢復正常;胃鏡檢查病灶完全消失,Hp結果為陰性;有效:臨床癥狀和體征改善明顯,胃鏡檢查病灶消失50%,Hp結果為陰性;無效:Hp結果為陽性,胃鏡顯示病灶消失不足30%。統計觀察其用藥后的不良反應,如腹瀉、惡心嘔吐及頭暈等。
1.4統計學方法
用軟件SPSS23.0統計,定性資料(%)的檢驗用X2,定量資料(x±s)行t檢驗,統計有意義為P<0.05。
觀察組用藥后的總有效率比對照組高,其不良反應率比對照組低,統計差異顯著,P<0.05。見表1。

消化性潰瘍在中醫學中屬于“胃痞、吞酸”范疇,主要因胃氣阻滯、臟器功能失調、細菌病毒感染、飲食不節等導致濕熱傷胃陰、陰虛火旺后發病,因此治療此病要采取辨證施治原則。
消化性潰瘍患者表現為脾胃虛弱癥候,故采取益胃養陰湯治療,藥方中的生地黃、白芍有滋陰養血功效,黃芪能益氣養陰,麥冬能生津清熱,黃連和黃芩有清熱解毒之效,當歸能活血養血,茯苓可健脾祛濕,檀香有和胃理氣止痛等作用,最后搭配甘草調和用藥,可協同發揮益氣養胃、滋陰活血、止痛祛邪等作用。中醫用藥治療的副作用小,相比西藥治療的作用更顯著,可標本兼治,促進潰瘍面積愈合,改善患者的脾胃功能。如研究顯示,觀察組的總有效率比對照組高,不良反應率低于對照組,統計有意義。
綜合上述,選用益胃養陰湯對緩解消化性潰瘍病癥具有極大作用,值得臨床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