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俊春
【關鍵詞】下肢靜脈;血栓;濾器;溶栓;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10-0180-01
深靜脈血栓(DVT)是指在深靜脈系統內血液異常凝結,堵塞靜脈管腔,導致靜脈回流障礙,是靜脈梗阻的最常見原因。DVT多發生于下肢,血栓脫落可引起肺栓塞(PE),合稱為靜脈血栓栓塞癥(VTE)。
下腔靜脈濾器可以預防和減少肺栓塞的發生,在抗凝血治療基礎上置入下腔靜脈濾器雖然可減少肺栓塞的發生。隨著時間的延長,放置濾器患者有更高的深靜脈血栓復發的趨勢,故置放濾器后,應立即行抗凝血治療。國外資料顯示充分抗凝血治療后肺栓塞(PE)是靜脈血栓致死的重要原因。故放置濾器是十分有必要的。我科于2017年開始進行下肢靜脈血栓的治療,先行下腔靜脈濾器植入,防止血栓進入肺靜脈出現肺栓塞,然后進行血管腔內的溶栓治療,再配以其他的藥物治療,配合有效的護理措施,使患者達到了良好的治療效果。現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2018年7月-2019年7月我科共收治21例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其中男9例、女12例,年齡26-81歲,平均56歲。臨床表現為患肢疼痛伴麻木,下肢腫脹,肢體活動受限、皮膚蒼白、肢端皮膚青紫,伴行走困難或不能行走,皮溫降低,足背動脈搏動減弱,保守治療效果不佳或無效。根據臨床癥狀,結合彩超檢查診斷為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并經術中血管造影證實。
1.2手術方法
患者取仰臥位,通常選擇右側股靜脈穿刺,穿刺成功后,在導絲引導下送入下腔靜脈造影導管,行下腔靜脈造影,導入鞘管,進行下腔靜脈造影,確定雙側腎靜脈開口進行定位,導人下腔靜脈濾器予以固定,在導絲引導下撤出外鞘,釋放濾器,釋放完畢應再造影觀察濾器的位置。過濾器放置完畢后,置溶栓導管,保留鞘管,可行患肢機械溶栓或藥物溶栓。術后應維持肝素抗凝治療,并定時測定PT值,避免溶栓過度而引起出血。
1.3術前護理
1.3.1一般護理 向患者及家屬講解下肢靜脈血栓的危險性,告知血栓脫落易發生肺栓塞,囑患者不按摩不熱敷患肢,防止血栓脫落。測量腿圍:取距髕骨上、下緣10cm處用記號筆做一標記,測量腫脹部位的周徑,了解下肢血液循環和患者腫脹的消腫程度。囑患者絕對臥床休息,患肢高于心臟20-30cm,改善靜脈回流,減輕患肢腫脹和疼痛。為患者提供低脂、低蛋白、粗纖維飲食,戒煙戒酒,多飲水,保持大便通暢。預防便秘的發生,防止腹壓增高影響靜脈回流。
1.3.2心理護理 術前向患者及家屬耐心介紹下腔靜脈濾器植入的目的、方法、療效,使其及時了解手術過程是否順利、有無并發癥,術后溶栓的必要性及注意事項等,消除患者的思想顧慮、解除緊張、恐懼的心理,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以積極的心態配合治療和護理,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1.3.3術前準備 完善術前檢查,包括彩超、核磁共振檢查明確診斷,胸片、肝、腎功能,血、尿、糞常規,凝血功能等各種化驗檢查等。訓練床上大小便,以適應需要臥床及肢體制動;詢問有無過敏史、糖尿病、高血壓、腦出血、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病史,做藥物過敏試驗如碘過敏試驗,手術部位備皮,囑排空大小便,給予心理護理,消除緊張情緒。
1.4術中護理
備好各種急救器械、急救藥品等急救物品。建立靜脈通道,嚴密監測心電、血壓的變化,發現異常及時處理,以免手術出現意外。在造影后,及時詢問有無不良反應,發現造影劑不良反應及時進行處理。術中保持靜脈通道通暢,根據治療需要,準備好各種手術材料,在手術過程中要嚴格遵守無菌操作原則,預防并發癥發生。
1.5術后護理
1.5.1一般護理 下腔靜脈濾器置入術后4~6h要嚴密觀察生命體征的變化,注意穿刺部位有無滲血、血腫、搏動性包塊。定時觀察足背動脈搏動情況及患肢皮膚溫度、顏色,詢問有無疼痛和感覺障礙。保持大便通暢,囑患者多飲水,有利于造影劑排出。觀察有無咳嗽、胸悶、呼吸困難,加強基礎護理,注意肺栓塞、濾器脫落等并發癥的發生。認真做好記錄,發現異常及時處理。
1.5.2患肢護理 穿刺側肢伸直制動24h,穿刺部位彈力繃帶加壓包扎,彈力繃帶不宜過緊,注意觀察患肢皮溫、顏色、足背動脈搏動情況。保持患肢皮膚清潔干燥,避免局部受壓,促進血液循環,防止壓瘡發生。指導患者做足部伸屈運動,促進靜脈血回流,減輕腫脹,防止血栓再次形成。每班測量并記錄患肢的周徑,以便與術前及健側周徑相比較,判斷治療效果。
1.5.3導管護理 告知患者留置導管的意義;導管部位關節禁止過度屈曲和活動,防止導管在靜脈內打折和移位妥善固定導管,避免導管滑出或移位,定時檢查導管有無受壓、扭曲、折斷;溶栓導管處敷料保持清潔干燥,如有滲血滲液及時更換,防止發生局部感染,導管、鞘管分別做好標志,加強巡視及交接班。
1.5.4溶栓及抗凝藥物的護理 用藥過程中應嚴格掌握用藥劑量、給藥方法以防使用不當引起出血,嚴格無菌操作,用藥期間嚴密觀察,防止導管脫出、堵塞、藥液滲漏等現象發生,確保溶栓藥物注入的準確。觀察穿刺部位是否滲血、血腫,及時更換污染敷料。注意觀察溶栓效果,如患肢疼痛減輕,皮膚顏色轉紅、轉暖,腫脹較前消退,表示治療有效。應用尿激酶等溶栓藥物期間,觀察藥物的不良反應,要注意皮膚黏膜有無出血點、牙齦出血、鼻出血,還要觀察有無頭痛、視力模糊、嘔吐、意識障礙等顱內出血的表現。溶栓期間每日監測凝血功能,合理調整藥物用量,發現異常及時報告醫生處理。
1.5.5并發癥的觀察 出血是溶栓、抗凝血治療最主要的并發癥,治療期間應嚴密觀察有無出血前向,有無皮膚散在出血點、牙齦出血、鼻出血,穿刺點出血。肺栓塞(PE)是深靜脈血栓最嚴重的并發癥,術后必須嚴密監測生命體征,仔細詢問并觀察有無胸悶、胸痛、憋氣和呼吸困難以及咳嗽、咯血、腹痛等癥狀和體征。備齊必備的搶救物品及藥品,準備隨時搶救。必要時可做動脈血氣分析、心電圖及心肌酶譜檢查,動態監測有無肺栓塞發生。
1.6出院指導
指導患者注意保暖,避免冷熱刺激患肢;長期臥床患者要抬高患肢,以利于靜脈血回流;在床上進行肢體主動或被動運動,促進靜脈血回流。出院后適當活動肢體,3個月內避免負重;堅持功能鍛煉,站立或活動前穿彈力襪,但避免長時間站立和行走;囑戒煙、酒,控制體重,勞逸結合,注意休息,避免久坐、久站、久行及重體力勞動;宜進食低脂、高纖維素、高維生素、高蛋白、易消化食物;禁食生、冷、刺激性的食物;保持大便通暢,避免便秘,以防腹壓增加,影響下肢靜脈血回流。指導患者出院后遵醫囑服用抗凝藥3~6月,指導患者注意觀察皮膚、黏膜有無出血現象,發現異常及時就醫;定期到醫院復查血常規、凝血功能、下肢彩色超聲波。
本組21例患者放置下腔濾器成功率100%,21例中全部痊愈、無感染、出血、肺栓塞等并發癥,所有患者肢體腫脹明顯減輕,疼痛消失,肢體的正常功能恢復,無下腔靜脈內栓塞及肺栓塞發生,療效滿意。
下肢深靜脈血栓臨床上較為常見,下腔靜脈濾器的放置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血栓脫落造成肺動脈栓是危及生命的嚴重并發癥。因此在抗凝、溶栓治療中,隨時有血栓脫落的危險,而下腔靜脈濾器的放置可防止治療中血栓脫落所致的再栓塞。由于濾器的使用,有效防止下肢深靜脈血栓并發肺栓塞的發生率。有效的心理護理、嚴密的術前、術后護理及溶栓護理措施、正確的健康指導,能使下肢靜脈血栓的患者得到安全有效的治療,對下肢深靜脈血栓治療的良好恢復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保證了患者無嚴重并發癥發生,提高了治療效果,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