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英 曾肅英
【關鍵詞】胃脘痛;中醫飲食指導;心理疏導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10-0206-01
胃脘痛在中一種屬于“胃病”范疇,其產生主要是由于胃氣瘀滯、胃氣不和等因素導致的,并且和生活方式以及飲食習慣也有著一定聯系,酗酒、不合理飲食以及暴飲暴食等都會傷害脾胃,造成濕熱內生、運動不力,對中焦氣機的升降水平進行阻礙,進而使患者產生胃脹以及胃痛等現象。這種疾病常見于中老年人群,由于患者缺少對疾病的認識和了解,治療依從性相對較低,因此,對其實行相應的護理干預是非常有必要的。其主要是從患者的飲食、心理以及日常生活出發對患者實行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本文的主要目標就是研究胃脘痛(慢性胃炎)中醫飲食與心理疏導護理分析,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84例胃脘痛患者開展研究,標本納入時間為2019年02月-2020年02月,隨機分為參照組和觀察組,各42例。參照組男、女患者各22例和20例;平均年齡為(57.26±2.31)歲,觀察組男、女患者各24例和18例;平均年齡為(57.14±2.32)歲。兩組基線資料對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以及患者家屬均知情同意本次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方法
1.2.1參照組
本組實行常規護理干預。護理人員為患者講解治療過程中需要加以重視的相關事項,飲食上以清淡容易消化的飲食為主,遵循少吃多餐的原則。對其所產生的不良情緒進行疏導。
1.2.2觀察組
本組在參照組基礎上實行中醫飲食和心理疏導。①飲食干預。護理人員要按照患者的自身飲食習慣以及病情狀況為其制定相應的飲食計劃,告知患者遵循少吃多餐的原則,不要暴飲暴食,進而避免產生胃脹以及胃痛等現象,多食用一些具有養胃作用的食物。②心理護理。因為胃脘痛患者需要進行長期治療,患者在治療期間很容易產生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這就會在一定程度上對整體性治療成效帶來影響,對此,護理人員應該對患者實行健康教育,為患者講解和疾病有關的知識和內容,和患者保持良好溝通和交流,傾聽患者訴說,對其實行針對性的心理指導,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另外,還要對患者進行鼓勵和引導,拉近和患者之間的關系,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問題,提高其治療依從性。③日常護理。中醫認為,過于勞累會損傷脾部,長時間久臥不動,會對患者的脾胃以及消化功能產生影響,所以在治療期間,合理運動是非常重要的,有利于促進患者病情的盡快恢復。④健康教育。為患者講解疾病相關知識,強化患者對自身疾病的認識和了解,使其可以以積極樂觀的心態接受治療,可以以講解治療成功的典型案例的形式提高患者的治療信心,使其可以更好地配合治療。
1.3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癥狀;并且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進行比較,并詳細記錄。
1.4統計學分析
通過SPSS21.0軟件統計分析數據,使用(±s)和(%)分別表示計量資料和計數資料,并開展t檢驗和卡方檢驗;當統計值P<0.05,則表示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1兩組并發癥狀況比較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參照組且差異顯著(P<0.05)。詳見表1。

2.2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參照組的護理滿意度顯著低于觀察組(P<0.05)。詳見表2。

胃脘痛在臨床中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疾病,其發病機制通常和情志、飲食以及外感寒冷等有著一定的關聯。中醫飲食和心理疏導能夠按照患者的因熱、因氣以及脾胃虛寒等癥狀實行針對性的護理,使患者的臨床癥狀以及疼痛感得到有效緩解,延遲病情發展,進而實現對患者病情進行控制的目標。
當前,中醫護理在臨床中獲得了非常廣泛的關注,其是一種整體性護理模式,可以在各種疾病所進行的護理中進行應用。中醫護理主要是對患者的飲食、心理以及日常生活等實行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在患者實行胃脘痛治療的過程中有著非常顯著的作用,其對于緩解患者病情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中醫護理主要是遵循科學化、標準化以及系統化等原則對患者實行相應的護理干預,可以提高護理工作的人性化程度,護理人員通過對患者的現實狀況進行整體性分析,進而利用中醫護理方式對其實行護理。和常規護理方式相比較,中醫護理操作起來較為便捷,其有著適用范圍廣、經濟實用等優勢。在對胃脘痛患者所進行的治療中,對中醫護理計劃進行合理應用,能夠強化和患者之間的溝通和交流,降低患者的心理負擔,能夠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使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療。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參照組,且和參照組相比,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相對較高,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表明在對胃脘痛患者所進行護理中,中醫飲食和心理疏導能夠緩解其不良反應,提高患者對護理干預的滿意度。
綜上所述,在對胃脘痛患者所進行的護理中實行中醫飲食干預和心理疏導,能夠獲得非常顯著的護理效果,可以減少并發癥的產生,促進患者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