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艷華
【關鍵詞】延續護理;直腸癌造口;心理情緒;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R473.7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10-0209-01
直腸癌為常見消化道惡性腫瘤,直腸癌根治術是目前治療該病主要手段,但中下段直腸癌接近肛管括約肌,手術治療無法保留肛門及肛門功能,為彌補這一不足臨床多選擇永久性結腸造口,以代替肛門功能,但直腸造口的建立會改變機體排便途徑,致使患者無法自主控制排便,降低其生活質量及信心。有學者指出對直腸癌造口患者提供院外延續護理對增強其自護能力有積極作用,本文選擇60例2018.04-2019.12區間收治直腸癌造口患者研究,對比不用護理方案價值,匯總:
1.1一般資料
納入研究60例直腸癌造口患者均選自2018.04~2019.12區間。觀察組男~15例、女~15例,年齡均值(55.42±6.21)歲;分期:12例A期者、10例B期者、8例C期者。對照組男~16例、女~14例,年齡均值(55.15±6.38)歲;分期:13例A期者、11例B期者、6例C期者,數據統計P>0.05。
1.2方法
常規護理:出院前由護理人員為患者發放自我護理指南,詳細為其講解生活中注意事項,造口護理知識、技巧。
延續護理:(1)組建護理小組:由護士長、責任護士組建延續護理小組,由護士長帶領護理人員學習延續護理實施流程、措施,根據患者實際需求、病情制定針對性護理方案。(2)延護檔案:在患者出院前1~2天采集其一般信息、家庭住址、病情、治療方案等,將其整理后納入“延護系統”,由護理人員定期進行隨訪工作。(3)隨訪方式:每周2~3次電話、微信隨訪,20min/次,開通胃腸道疾病公眾號,指導患者及其家屬掌握公眾號咨詢、內容檢索方法;并建立“結腸造口”護理群,邀請患者及其家屬加入群聊,每周定期在群中分享優質自護病例,在公眾號推送優質護理文章、視頻等。每月上門隨訪1-2次,幫助患者解決近期生活、自我護理中遇到難題。(4)隨訪內容:護理人員通過溝通了解患者心理狀態、生活狀態,強調造口護理重要內容,系統講解造口改變不會對生活產生嚴重影響,指導其掌握心理疏導、心理支持等心理疏導方案,引導其積極樂觀面對生活。指導患者保持造口清潔程度,使用生理鹽水定期清潔造口,選擇寬松棉質衣物,叮囑其定時更換造口袋、造口袋更換方法,若發現異常及時入院。
1.3觀察指標
①參考SAS、SDS量表評價兩組焦慮、抑郁評分,分值:0-100分,得分越高心理狀態越差。②參考NSNS量表評價護理滿意度,分值:0-100分,得分越高滿意度越理想。
1.4統計學方法
借助SPSS22.0分析,t、平方差表示計量資料,%、卡方表示計數資料,P值表示檢驗結果。
2.1統計兩組心理狀態
護理前兩組焦慮、抑郁評分無差異,護理后觀察組焦慮40.51±3.22分、抑郁評分41.82±3.72分低于對照組(P<0.05)。

2.2統計兩組護理滿意度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93.15±2.51分;對照組護理滿意度82.34±1.62分,兩組對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t=19.1548,P=0.0000。
直腸癌造口是治療直腸癌重要治療措施,對保障直腸癌根治術效果有重要作用,但術后排便方式的改變雖可為患者帶來新的生活方式,還會影響其心理狀態、生活質量及社會功能。既往有研究顯示延續性護理在改善直腸癌造口管理效果中有理想價值,本研究中觀察組焦慮40.51±3.22分、抑郁評分41.82±3.72分低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93.15±2.51分高于對照組,此結果提示延續護理在改善直腸癌造口中價值,分析:對出院直腸癌造口患者實施常規護理干預,無法滿足其院外護理需求,不僅會影響康復效果,受患者專業技能不足等影響,導致其出院后生活質量持續下降,科學有效的院外護理既可增強患者治療信心,還可引導其正確認知該疾病。延續護理由專業護理人員通過電話、微信、上門隨訪等方式,持續為患者講解直腸癌造口護理知識,逐漸提高對直腸癌造口專業認知,其次通過為其講解造口袋使用方法、更換方法,降低直腸癌造口中不良事件發生率,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
綜上,將延續護理應用在直腸癌造口恢復中效果理想,既可提高護理滿意度,又可改善心理狀態,值得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