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利娜
【關鍵詞】護理質量;心血管內科;心理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10-0215-01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進步,人們生活水平也在不斷的提高。與此同時,患者及其家屬對醫院環境和服務質量的也越來越高。臨床一直堅持“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把患者放在第一位。護理工作不單要追求更好更優的基礎護理,心理護理也十分重要。臨床上,心血管內科的護理工作被看作是對一個醫院綜合性護理的完整表達和展現。與此同時,患者接受的治療時間較長、易反復發作、疾病癥狀多較復雜等問題都給護理工作帶來了跟多的考驗。因此如何進一步提高護理水平,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成了臨床護理工作的重點目標。本文通過對心血管內科患者的護理中加入心理護理干預進行調查研究,詳細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現擇取2019年3月至2020年4月期間到我院診斷并接受治療的心血管內科患者100名。將這100名患者隨機分成實驗組(n=50)、對照組(n:50)兩組。其中實驗組患者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1例;年齡為在46~79歲之間,平均年齡(55.51±2.67)歲;患高血壓24例、冠心病14例、腦出血12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患者例28,女性患者22例;年齡為在44~78歲之間,平均年齡(57±2.53)歲;患高血壓26例、冠心病10例、腦出血14例。對比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患者入院之后首先對所有患者進行相關的常規檢查。然后對照組進行常規臨床護理。實驗組在對照組的現有的基礎上增加心理護理干預。護理時對有吸煙、酗酒等不良嗜好的患者進行強制要求,逐漸改變患者的不良生活習慣。要去鼓勵患者做喜歡的事情,以分散注意力。護理人員也要多和患者溝通,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幫助患者平復緊張焦慮等負面情緒。同時還要保證醫院環境干凈整潔,氣氛要盡量舒適,多鼓勵患者做戶外運動。給每個患者建立獨立護理檔案,記錄患者的病情和精神狀況,以及患者在住院時的訴求等。平日里多多鼓勵患者,幫助患者建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1.3檢查指標
護理同時對患者的情緒進行觀察,然后進行評判。評判標準:①顯效:患者積極配合治療,且療效顯著,癥狀有好轉,患者心情愉悅;②有效:臨床癥狀有所緩解,患者心情有所好轉;③無效:患者不配合治療,臨床癥狀無明顯好轉,或惡化,護著情緒較差。
1.4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的所有數據均由SPSS21.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為具有統計學意義。
由表1可以得出,實驗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的總有效率%,其中實驗組顯效例、有效例、無效例;對照組顯效例、有效例、無效例。兩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根據眾多臨床報告顯示,心血管疾病患者都患有不同程度的情緒問題,情緒障礙嚴重影響著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療進程和恢復情況。而且情緒障礙容易造成患者對治療失去信心,有甚者會抵觸治療,拒絕接受治療等情況。疼過通過本次研究實驗可以明顯的發現增添了心理護理干預的實驗組的治療總有效率(98%)要明顯高于對照的治療總有效率(66%)。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就本次實驗的結果來看,無論是治療效果、痊愈情況、需要的時間,增加心理護理干預的實驗組患者的各項指標數據要明顯優于未增加心理護理干預的對照組。由此我們可以斷定增加心理護理干預對臨床治療心血管疾病有著重大的意義。對于心血管疾病的畫著來說如果存在問題心理,則很容易影響治療的進程和療效,有甚者還會加重病情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康復時間的延后。在進行心理護理干預的同時,護理工作者要給患者詳細的介紹病情的相關知識和治療程序,增加患者的信心,這樣可以有效的拉近患者與護理人員之間的關系,讓患者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積極配合醫生與護理人員展開治療和護理工作,有利于患者更快的痊愈和康復。
綜上所述,針對心血管內科患者的護理質量應用心理護理干預可以大大減輕患者產生的焦慮、緊張、抑郁等負面情緒。對提高心血管疾病的治愈率有著很大的提高,同時降低了治愈成本,對患者的治療和生活有著重大的意義,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