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萍 王巧燕
【關鍵詞】優質護理;心內科護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10-0256-01
引言:心內科疾病種類多樣,發病原因復雜,病情發展速度快,需要對患者實施針對性治療與護理。本次研究對心內科患者運用優質護理措施,具體研究結果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76例心內科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運用分組式結果分析,將患者按照不同護理方法分為觀察組(38例)與對照組(38例),患者抽取時間段介于2019年2月到2020年2月期間。對照組心內科患者運用常規護理措施,患者年齡≥32歲,≤71歲,平均年齡(43.69±3.25)歲,患者男女比例(22:16)例;觀察組心內科患者運用優質護理措施,患者年齡≥33歲,≤72歲,平均年齡(44.69±3.42)歲,患者男女比例(21:17)例,兩組患者基礎資料差異較小(P>0.05)。
1.2方法
對照組心內科患者運用常規護理措施,主要依據患者實際情況進行生命體征監測、用藥指導等。觀察組心內科患者采用優質護理,具體實施如下:(1)科室護士長需要做好本職工作,注意觀察科室患者疾病特點、護理工作狀況以及護理人員工作狀態等,增加與護理人員之間的溝通交流,通過交流充分了解護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主動幫助護理人員解決工作、生活中的問題,促使其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依據科室住院人流量,采用彈性排班制度,保證護理人員休息時間,留給護理人員一定的學習時間,每周定期組織護理人員進行理論知識與專業技能的學習,從而降低不良事件發生率,提升護理質量。(2)護理人員需要將人性化護理貫穿于患者入院前、入院時以及入院后,以積極的態度、飽滿的熱情與患者溝通交流,在交流過程中注意觀察患者心理狀態、情緒狀況,如果發現患者具有不良情緒,需要對其進行心理疏導,主動解答患者提出的問題,并對患者做出科學、合理的解釋。此外,還需為患者提供舒適、整潔的治療環境,合理控制病室溫度、濕度,避免溫度過低、過高,引起患者靜脈痙攣、消化道不適。在對患者進行每項護理操作時,均需要向患者說明操作意義、注意事項等。
1.3觀察指標
觀察組與對照組心內科患者觀察指標為護理有效率、護理滿意度。
1.4統計學處理
兩組患者研究數據需要通過SPSS22.0軟件進行統計處理,(n)表示本次研究計數資料,護理有效率、護理滿意度使用(%)來表示,采用t進行數據檢驗,兩組數據存在差異時,以(P<0.05)為具有可比性。

如表1所示,觀察組心內科患者運用優質護理措施,護理有效率優于對照組患者(P<0.05)。

如表2所示,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顯著(P<0.05)。
心內科又被稱為心血管內科,為院內重要科室之一。其收治的患者疾病種類多樣,多為高血壓、心絞痛、心力衰竭、心包炎、急性心肌梗死以及心律失常患者,此些疾病發病速度快,病情會在短時間內惡化,并發癥發生率高,預后效果差,需要及時對患者采取有效的治療手段。其護理在患者治療過程中也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臨床中運用的常規護理方式,已經滿足不了患者的治療需求、護理服務要求,該種護理方式缺乏對患者心理、舒適度等方面的護理。本次研究對觀察組心內科患者運用優質護理,優質護理主要是以患者為護理服務中心,在對患者實施基礎護理的基礎上進行人性化護理,不斷提高護理人員專業水平。結果顯示觀察組心內科患者運用優質護理措施,護理有效率優于對照組患者(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顯著(P<0.05)。主要因為該種護理方式,會通過科室培訓不斷提升護理人員專業技能,為患者進行心理疏導、提供舒適的治療環境,在進行健康宣教護理時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問題,提升患者對自身疾病的了解度,進而提高護理配合度,對疾病恢復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