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雨辰
【關鍵詞】冠心病;健康管理;不穩定性型心絞痛;常規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10-0253-01
冠心病不穩定性型心絞痛是臨床常見的心血管疾病,病情發展迅速且危害大,若進一步發展則會產生生命危險。為保證臨床治療效果,改善患者的預后,在治療期間配合有效的護理措施十分重要,筆者認為可應用健康管理,為分析其效果而展開研究,現報道。
1.1一般資料
將2019年2月到2020年3月在本醫院接受治療的冠心病不穩定型心絞痛納入研究,共94例,按照隨機抽簽結果將所有患者分成對照組(n=47)和實驗組(n=47)。對照組:男性有26例,女性有21例;年齡為37到56歲,平均值為(48.66±5.04)歲。實驗組:男性有27例,女性有20例;年齡為38到56歲,平均值為(48.33±5.11)歲。比照以上資料,結果表示沒有明顯差異(P>0.05)。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應用常規護理,監測體征、指導用藥、對癥治療、病房護理等。
實驗組患者則于常規護理基礎上應用健康管理,具體方法為:①強化健康意識。以通俗易懂的語言為患者介紹疾病的相關知識,使其認識到健康管理的重要性,并樹立健康意識,能夠嚴格遵守醫囑并改善生活習慣。②管理飲食。為患者制定合理的飲食計劃,以高蛋白、高維生素、低膽固醇、低脂、低鹽的飲食為主,控制進食量以預防發胖;叮囑患者多喝水以促進消化;若患者無法正常進食則可采取腸內營養支持或靜脈營養支持。③管理基礎疾病。密切觀察患者的體征變化,對其血氧飽和度進行監測,若其存在缺氧狀況則給予其低流量吸氧;告知患者遵醫用藥的重要性,監督患者用藥,并注意觀察患者的反應與病情變化。④管理心理狀態。由于疾病的影響,患者通常會存在負面情緒,如焦慮、緊張、抑郁等,護理人員要主動與患者溝通,通過書法、聽歌、看書等方式轉移其注意力,使其保持積極樂觀心態。⑤管理運動。為患者制定運動鍛煉計劃,以提高患者的抵抗力和免疫力;結合患者的興趣愛好與身體素質制定運動方式,以有氧運動為主,每次運動時間要超過半小時,期間做好保暖工作。
1.3評價標準
在護理前與護理后使用SAQ(西雅圖心絞痛量表)對兩組患者進行評估,包括疾病認知、滿意度、肢體功能、心絞痛穩定狀態與發作頻率五項內容,總分為100分,評分越高則表示患者的生活質量與機體功能越好。計算均值并對比。
1.4統計學方法
以SPSS20.0軟件分析對比數據。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形式為(x±s)。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將兩組患者護理前與護理后的SAQ評分進行對比,詳情將表1。與護理前相比,兩組患者護理后的SAQ評分均增加,且實驗組的增加幅度高于對照組,均有顯著差異(P<0.05)。

冠心病不穩定型心絞痛是臨床心血管內科常見的疾病,患者會出現胸悶、壓榨性胸痛等癥狀,若發展為急性心肌梗死則會進一步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該疾病好發于老年群體,受到飲食習慣改變與老齡化等影響,其發病率逐漸增加,受到重點關注。
目前冠心病不穩定型心絞痛無法治愈,多通過對癥治療控制患者的病情發展,但治標不治本。基于此為了強化治療效果,改善患者的預后,采取有效的護理干預尤為重要,以往多采用常規護理,但效果并不理想,筆者認為可在其基礎上應用健康管理。相比于常規護理,健康管理能夠對患者進行指導與管理,幫助其改掉不良生活習慣,強化其自我管理意識,提高其對健康管理的重視程度,使其更為主動的遵守醫囑,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從而促進機體功能恢復,減少心絞痛發作頻率,使心絞痛的進展得到控制。為分析在冠心病不穩定型心絞痛護理中應用健康管理的效果,筆者進行研究,表示:與護理前相比,兩組患者護理后的SAQ評分均增加,且實驗組的增加幅度高于對照組,均有顯著差異(P<0.05),以上結果提示應用健康管理可以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與了解,能改善患者的肢體功能,并使心絞痛更加穩定并降低其發作幾率,同時患者的滿意度提高,由此可見將其推廣于臨床具有必要性與可行性。
綜上所述,在冠心病不穩定性型心絞痛護理中應用健康管理具有理想效果,能夠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與滿意度,降低心絞痛發作頻率,改善其生活質量與機體功能,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