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想起那段“痛并快樂著”的高強度工作時光,梁建英心中滿是成就感與自豪感。同時,也盡是對被無暇顧及女兒和家庭的愧疚。
“每個人其實都可以有自己的‘高鐵’——在事業的軌道上安全高速地疾馳,你人生的高鐵就出現了。”梁建英是我國高鐵裝備行業唯一一位女總工程師,她帶領上千人的高鐵研發團隊,掌握高速動車組關鍵核心技術,實現了中國高鐵從“跟跑”到“領跑”的精彩蝶變,讓中國高鐵成為一張亮麗的“國家名片”。近日,梁建英被全國婦聯授予2019 年度“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榮譽稱號。
梁建英用“熱愛”來描述從事了22 年的高鐵研發事業。如今,她是中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公司(以下簡稱“中車四方”)副總經理、總工程師,高速動車組技術專家。從一名普通技術人員成長為總工程師、技術帶頭人和公司高管,梁建英與中國鐵路事業的不解之緣,是從1995 年她畢業于上海鐵道大學后,被分配到中車四方公司成為一名鐵路列車設計師時開始的。
2004 年,我國正式拉開發展高速鐵路的大幕。兩年后,中車四方開始自主研制時速300 公里高速動車組,由梁建英擔任項目主任設計師。第一次親手設計高速列車,面對僅是動車組零部件就有數十萬個的龐大系統工程,“早八晚九”成了梁建英的工作常態。梁建英帶領一支上千人的研發團隊從關鍵技術研究到方案設計,從仿真分析到試驗驗證,攻克一道道技術難關。功到自然成。2007 年12 月,梁建英團隊成功突破空氣動力學、系統集成、車體、轉向架等關鍵技術,短短一年,國內首列時速300—350 公里動車組成功問世。


“有天晚上,女兒指著電視上飛馳而過的動車組大喊‘媽媽,你的車!’”回想起那段“痛并快樂著”的高強度工作時光,梁建英心中滿是成就感與自豪感,同時,也盡是對被無暇顧及女兒和家庭的愧疚,“但卻無悔”,容不得梁建英過多的感傷,使命任務便接踵而至。
2008 年,中車四方全面自主創新,開始研發CRH380A 高速動車組的工作。CRH380A最高設計時速達380 公里,是當時世界設計運行時速最高的動車組,這個速度等級,世界上也沒有先例可循。梁建英再勇挑大梁,擔任主任設計師。
梁建英帶領團隊迅速開展海量的科學研究試驗。他們奔赴全國各地,每天凌晨四點就開始為一天的試驗工作做準備,不僅白天需要跟車十幾個小時,晚上還需要整理、研究當天繁雜的試驗數據,并且制定次日的工作方案,基本的睡眠已成為奢求。在時而是北國的數九寒天,時而是南方的酷暑悶熱的環境下,梁建英帶領團隊在京津、武廣、鄭西高速鐵路累計完成了長達兩年的線路試驗,進行了450多項仿真計算、1050 多項地面試驗、2800 多項線路試驗,攻克了一道道技術難關,只為“刨根問底”掌握動車組在高速運行條件下的動態行為、性能和規律。“在我們行業有這樣一句話:高速列車是試驗出來的。”梁建英說。
一次線路試驗中,梁建英下車檢查車輛狀態,由于接連數日的疲勞乏困,就在她彎下身體查看車輪時,腰突然無法動彈。為了不耽擱進度,她堅持“必須看到試驗結果”,忍著疼痛等到第二天凌晨試驗結果出來,與試驗人員溝通,提出試驗改進方案。
2010 年,CRH380A 高速動車組成功問世。同年12 月,在京滬高鐵先導段,CRH380A跑出了時速486.1 公里的世界鐵路運營試驗最高速!“中國速度”震驚世界!
2013 年,中國高鐵又開啟了新的征程——“復興號”動車組研發項目啟動。梁建英瞄準了高速列車技術的新高峰,她帶領著團隊以實現“復興號”的技術升級為主攻目標。“我們一共設計了46 個概念頭型,通過反復的對比,實施了23 個工業設計方案,再遴選出7 個頭型,進行海量的仿真計算和試驗。”梁建英帶領團隊殫精竭慮、精益求精地設計最佳性能的車頭,當最終方案出爐時,車頭的數據打印出的A4 紙堆了1 米多高。
降噪的解決方案又是鐵路領域的另一個哥德巴赫猜想。在CRH380A 動車組車廂內的噪音指標已低于國外的優異基礎上,梁建英團隊提出了再降低3 分貝以上的“高”目標,要知道,在有限的空間和重量的約束下,哪怕降低1分貝也是極大的技術挑戰。她和團隊在實驗室進行了長達1 年多的試驗,光對不同材料和結構的隔音試驗就做了3000 多次……
2017 年,“復興號”正式投入運營,整車阻力降低了12%,噪音降低了4 到6 分貝,平穩性指標達到優級……一項項先進的指標,標注了中國高速列車的新高度。9 月,在京滬線上以350 公里時速運營的“復興號”,使我國成為世界上高鐵商業運營速度最高的國家。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梁建英在中國鐵路事業上創新的步伐也從未停止。2012 年,梁建英開始擔任中車四方的高管職務,研發工作之外還要負責帶領團隊與國外企業洽談工作。
2014 年,中德軌道交通技術聯合研發中心開始籌建。梁建英多次帶領團隊出國與意向團隊進行工作溝通,由于兩國的時差,國內外頻繁的電話會議、視頻使得她作息不規律,身體透支十分嚴重。有一次,在德國商談合作事宜時,梁建英居然暈火車,這讓長期自己開車,從不暈車的“鋼鐵俠”梁建英哭笑不得。2015 年5 月11 日,中德軌道交通技術聯合研發中心正式成立。也是源于這份拼搏,梁建英帶領團隊先后建立了中泰、中德、中英軌道交通技術聯合研發中心,搭建起全球框架下的創新體系。
梁建英這樣描述自己的女性身份——我們的肩膀或許并不強壯,但我們的智慧與毅力并不輸于旁人。如今,由梁建英及其團隊親手設計制造的動車組已經讓全世界領略到中國“智”造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