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新冠病毒的斗爭消耗了巨大的社會財富,但以今天中國的積累,我們有條件褒獎那些災難壓向頭頂時保持站立的人。除了沖向生死一線的醫護人員,還有義務接送醫護人員上下班的志愿者,還有那位連續十七八個小時轉運重癥患者的武漢公交司機……
2月13日,武漢“封城”后的第21天。抗疫前線的局勢依然緊張,科學家們還在警告著“未來潛藏疫情上升的拐點”。不同的是,中國社會不再是最初被病毒打得張皇失措的樣子,越來越多的有效管理已經出現。隨著更多增援大部隊的到來,最早一批直面生死的醫護人員開始逐漸撤向后方,只是倒在前線的“戰士”再也回不來了。他們是和平年代最美的天使,整個中國應當用讓人眼紅的關愛去表達對他們的感激。
前一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三部門通知,它被媒體定義為關心醫護人員的“國家保障”。這些措施覆蓋了很多方面,有的表述流露著人性的善意,比如“盡量不安排雙職工的醫護人員同時到一線工作”。它讓我們想到網上傳播的那一段視頻—同為醫護人員的丈夫和妻子在急救室內相見,隔著防護服擁抱。與其說這一幕看上去很溫暖,不如說更有無可奈何的殘酷。有了這份“國家保障”,相信類似的情景不會再出現了。
或許是中國太大了,很多好的政策落實到基層,有時就會走偏一些。關愛能不能真正到位,需要政府督查,需要輿論監督。戰時狀態下,有的基層官員行使權力底氣十足,攔截過境口罩,封門限制出行,希望他們在落實醫護人員身心健康的保護措施上,不要站到社會的對立面。搞匯演鋪場面大把花錢,解決職工困難卻摳摳搜搜,類似這樣的事情,傷過很多職工群眾的心。這一次,如果還有人想要把“國家保障”打折扣,就一定要讓他們付出代價。
我們注意到,一些地方政府采取的措施更顯細致,比如南京。所有這次赴湖北的醫護人員,均將享受一次性子女就學照顧。當年入學幼兒園的,結合家長意愿,優先安排在區內普惠性優質幼兒園就讀。參加中考的,予以加分照顧錄取;其中,報考本市三年中職的,按照家長和學生意愿直接錄取。這樣的實事,南京能辦,相信很多地方都能辦。至于有的所謂破壞教育公平的指責雜音,就讓它自生自滅好了。生死關頭時沒有講的公平,如果在向死而生之后再講,這就很不公平。
災難總要過去,人們終歸需要擦干淚水繼續前行。與新冠病毒的斗爭消耗了巨大的社會財富,但以今天中國的積累,我們有條件褒獎那些災難壓向頭頂時保持站立的人。除了沖向生死一線的醫護人員,還有義務接送醫護人員上下班的志愿者,還有那位連續十七八個小時轉運重癥患者的武漢公交司機。更多的人一時無法列舉,但我們需要一個接一個地找到他們,說一句感謝,送一份讓人眼紅的關愛。公平需要我們這樣去做,良心需要我們這樣去做,為了下一個生死關頭還能有人挺身而出,中國社會需要這樣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