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濤
捧讀報告文學作家張文寶新出版的報告文學《萬國互聯》一書,感到激動和震撼。這是一個在連接世界的最長的物流通道上發生的故事。在我們的心中,張蹇時代的“絲綢之路”似乎很虛渺,很空泛,很遙遠。而報告文學的魅力有這么個特點——它以時代為背景,用獨特的視角去發現和揭示身邊最新發生的重大的歷史事件,給人以啟示、頓悟和感染。品讀《萬國互聯》一書,內心立刻產生強大的觸動和不平靜,因為故事就發生在連云港,發生在劉斌這樣一位平凡的糧食貿易“經銷商”的身上。做貿易經銷的老板我認識很多,但作為在中哈物流基地上擔任中哈合作項目總經理的劉斌及他身邊的合作者們不一樣,他們身上承載的東西太多太多,他們用一種獨特的方式向世界呈現一種卓越和不凡。用作者的話說,這是“一群奮斗者跋涉在新絲綢之路上一絲一縷的苦與樂”,“看到一個、一群普通的中國人在新絲綢之路上,怎樣與不同機制、不同思想、不同觀念、不同文化背景的哈薩克斯坦人走到一起,怎樣進行親密無間的合作,怎樣從猜忌懷疑、迷惘、困頓,到互相依存、理解、寬容、尊重、體貼,最終成為不是兄弟勝似兄弟的朋友”。對于劉斌本人,則是“看到了他代表著中國人忘我的、有眼界、有境界的飛翔姿態……”,他理應成為新亞歐大陸橋上的“現代張蹇”。該書意境深遠,情節扣人心弦,哲思頻發于字里行間。當陪同主人公闖過一關又一關從故事中走出時,自豪和敬仰溢滿心間。若說該書的精彩之處,有以下四個鮮明特點:
作為報告文學作家,作者起筆首先是從世界大格局和國家大布局的坐標體系中闡述連云港的戰略地位,在漫漫歷史長河中溯源“絲綢之路”的演變,在近代史上,孫中山就有連云港建立東方大港的預言,現實的連云港更是一塊風水寶地。濱臨黃海,東靠太平洋,隴海鐵路東端起點,是中國西部省份和中亞物流漂洋過海到日本、韓國等國家最直接、便利的通道,專家們給他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叫新亞歐大陸橋。哲學家說存在就是合理的,存在就要去擔當其應盡的歷史責任。守著“一座聞名于世、世界上最長的橋”,智慧的連云港人民是不會無動于衷的,他們在努力,在向上,在追趕前面發展的腳步。于是,在這座“橋”上書寫發展的傳奇,用智慧和汗水鑄寫了一個中哈物流基地上“拓荒者”的故事。這個故事是完整的,也是精彩的。按照“布局—春耕—播種—收獲—憧憬”的順序線索,作者用生動文筆敘寫了中哈物流基地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精彩華章。(一)布局:搶抓強路之機。有了“橋”,誰來過、誰來讓其繁榮,都是問題,也都是現實。蒼天不負有心人,哈薩克斯坦總統納扎爾巴耶夫親率十幾個部長來沿海考察,尋找出海口,合作建設中哈物流基地。連云港港口的地理位置吸引了他們的目光,連云港人的魅力贏得了中亞這個“鄰居”。有力的雙手握到了一起,一條金色的絲綢從連云港神奇浪漫地鋪展到哈薩克斯坦;(二)春耕:共筑中哈平臺。合作意向達成了,連云港中哈國際物流基地(下文稱“中哈物流基地”)一天就注冊完畢。這個基地承載了雙方國家領導人的美好意愿,也代表了雙方國家的共同利益。如何搭好這個國際平臺,“這是一種策略,也是哲學”。當雙方的企業代表到位后,基地運行的機制磨合也就開始了。中方代表劉斌與哈方代表薩吾特“斗智斗勇”的磨合也就開始了,圍繞規劃、生產、拓展、效益、管理,雙方代表們的思想激烈“碰撞”也就開始了。付出真誠必收信任。在雙方各為其主的前提下,所有的分歧最終都回歸到企業利益最大化的目標上,回歸到“國際多式聯運”模式的達成。無論多少次的爭執和沖突,無論多少次的交鋒和碰撞,只要堅守真誠,只要雙方利益分配公平,彼此心中的“雪山”就會一點點,一滴滴融化,如清澈的流水最終淙淙流入大海。眼中沒有誤會的陰霾,世界就會變大,在中哈物流基地平臺上就能聯手做一番大事;(三)播種:破解互聯關隘。既然合伙做生意,就要追求效率和產能,通過KTS箱子“下了海”,“跑”起來了,箱子價格降了下來了,形成了國際大循環。第一年合作就突破了6.5 萬箱業績。為了提升中哈物流基地的承載能力,中方又以神話般的效率修建了中哈物流基地鐵路專線,修建過程中面臨廟嶺職工通行讓路,沿途多家單位須拆房破墻等現實問題,但港口集團領導為了項目明確表態:“逢山開道,遇水架橋”,展示了中國人“千條理由萬條理由,在國家大事跟前都不是理由”的胸懷和風范。(四)收獲:共享滿園豐碩。道路暢通了,中哈物流基地建好了,接下來就是如何開啟一個繁榮的新亞歐大陸橋的問題,作為中哈物流基地總經理的劉斌首先想到的是哈薩克斯坦的小麥,但國家與國家間的小麥進出口要求十分苛刻。在一群忠誠衛士的配合幫助下,歷經波折,終于解決了新絲綢之路上的“重來重去”問題。中哈物流基地最終拿到哈薩克斯坦糧食過境連云港的路條。“中哈物流基地變得越來越寬闊了”,隨著智能化管理系統的投入,中哈物流基地管理邁上了業務發展的快車道,中哈從此走向科技智能發展的新時代,攜手壯麗未來。(五)憧憬:展望金色未來。這個故事平看是一架中哈通商之橋,深看它又是中哈兩國人民友好相識相處的心靈之“橋”。
從中哈國際物流基地故事來看,作者以中哈物流基地建設運行的事件為背景,大開大合地書寫了以劉斌為首的一批拓荒者的傳奇風采。劉斌作為《萬國互聯》報告文學的主人公,自然成為作品的主線而貫穿文章的始終。自2014 年第一天走上中哈物流基地一把手崗位后,他就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兩個國家搭起的一座"橋"上。在中哈物流基地同步建設和經營的過程中,劉斌一路與中哈物流基地合資公司派來的領導和員工相互碰撞著、爭執著、信任著、關愛著,用他的人格魅力、專業水平和管理經驗,調和兩國員工間觀念、習慣、文化的差異,征服了一座又一座心靈的“冰山”,把他們串成友誼的“項鏈”,從而凝聚成一股強大的合作動力,推動項目建設和貿易經營的快速發展。
在雕塑這一組中哈物流基地人物群像時,作者精準地勾畫出一個個性格鮮明,敬業向上,富有追求的合作對手形象,以及他們在合作過程中出現的各類困難、挑戰和沖突時,所表現出來的可貴品質,讓讀者為之動容。第一個哈方副總經理薩吾特,是鐵骨柔情的。他對工作極為負責,在對待關乎國家利益的事情上非常較真,是“寸土必爭”,他如同一只“雄鷹”,無怨無悔地背負著國家賦予的使命和厚望。他心懷祖國,想為祖國做點事,愿意把自己的能量全部獻給國家,肝腦涂地,在所不惜。但面對身患重病的孩子,他又是不顧一切,竭盡所能去挽留孩子的生命,面對隨時隨地可能走掉的孩子,他痛得說不出話來,也流干了淚水,從他身上可以看到一個人格完美的人。
除了薩吾特,作者還細致描寫了其他扎根中哈物流基地的團隊成員。做翻譯的哈寶山,做人做事低調,謙虛好學,但在大事小事上都會較真。達爾漢是國際業務部副部長,語言天賦很強,有時不忘秀一把中國話和連云港話的方言,并且喝酒厲害,他與中國緣分太深了,把第一個兒子生在東方醫院,留下了兩代人的中國情結。娜比拉是財務副部長,她在中國財務業務方面的工作能力在劉斌總經理指導下得到飛快成長,她懂得感恩,并樂于經常去做哈方人的思想工作,引導雙方互相信任。做國際業務的小帥哥丹尼,則是一個勤奮好學才參加工作的大學生,在這里很快中國化了,他最大愛好是跟團旅游,他在吃喝上很節儉,也不喝酒,但對牛肉海鮮來者不拒,他還能唱一首標準又好聽的中文歌。幾位哈方員工都是性格鮮明,帶給中哈物流基地一片生機。
在作家的筆下,伴隨中哈物流基地的建設和業務的縱深推進,更多富有個性、魅力四射的人物先后出場,第二位基地副總經理卡納特、阿騰科里火車站站長站多斯、無名小草“喬港”、“知音”卡爾、總設計師陳光平、裝卸能人吳法清、國際貿易部長顧丹鳳、為工作推遲婚姻的帝瑪希等等,他們不論是來自哈薩克斯坦的還是來自中國的,個個都有很強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人物的形象是豐滿的,也是真實的,更是閃耀光芒的。就如同一顆顆星星裝點了中哈國際物流基地事業的燦爛星空,讓讀者久久難以忘懷。
有故事的地方就有傳奇,有傳奇的地方就會匯聚一種精神和力量。在中哈國際物流基地這個國際合作項目上,它承載了太多太多的東西讓我們去回味。這里,既有世界大變局中的國際合作愿望,也有崛起東方大港的夢想。既有震撼人心的家國情懷,也有忠誠奉獻的感召力量。這種探索的背后,是一種國際的,也是民族的自強。它在呼喚一種精神,合作共贏的精神,開山辟路的奮斗精神!作者對劉斌的人格揭示是一往情深的,也是不惜筆墨的。從劉斌義無反顧地接手中哈國際物流公司開始,一路走來,可謂是過關斬將,大有唐僧西天取經的傳奇意味,在一個又一個矛盾沖突中,展示了他杰出的企業家智慧。在寫作技巧上,作者對人物性格的塑造是放進多重矛盾沖突中展開的,在化解與薩吾特的認知沖突中,推行了“國際多式聯運”,實現了kTS 箱子“下了海”,提高了運輸效能,形成了國際大循環。在轉變薩吾特的思想認識過程中,處處體現了劉斌對合作伙伴的真誠相待。在描寫他的母親意外事故摔倒后住院搶救,因為忙于事業而無法親自護理盡孝時,淋漓盡致地展現了他內心對父母的深深愧疚之情,我們從中看到的是他的家國情懷。在薩吾特的第二個孩子不幸患了白血病后,他像對待自己孩子一樣,全力以赴尋求各種資源去搶救孩子。從去北京治療,到回國治療再到回中國上海、蘇州治療,他盡心盡力,精心安排,并時刻對薩吾特進行安慰和關心,甚至為保住他的工作據理力爭。這種超越國度的真摯友誼,無不令人贊服。在協調與哈方領導層的關系上,我們看到了劉斌高超的外交公關藝術。為了平息哈方鐵路快運公司副總裁扎克舍夫在交流談判中的不快,他巧妙運作,通過一碗葛藤粉和一杯酒,化解了隔閡拉近了距離,優化了合作關系,表現了他靈活的合作策略。在面對哈方合作集團高層領導對合作經營情況的全面質疑和苛刻發問時,劉斌以大無畏的擔當精神和對業務的精通實力,以一當十,舌戰群“雄”,演繹了一場“笑傲江湖”的辯論戰,以敬業、精業和專業贏得了哈方人的理解和敬重。在修建中哈物流基地鐵路專線、建立連云港到阿拉木圖“點對點”快速班列、爭取連云港口岸為哈薩克斯坦糧食過境中國唯一離境口岸、推行中哈物流基地智能化管理系統、協調越南與哈薩克斯坦的質檢貿易協議、解決與新加坡貿易中心賠償等重大問題上,無不顯示出他的勇氣和智謀。特別是為了能讓中哈兩國領導人通過遠程視頻連線,共同見證中哈物流合作最新成果,啟動中哈亞歐跨境運輸儀式上,看到班列火車頭上掛出連云港標語牌,劉斌經歷了“鳳凰涅槃式”的考驗,以超人的見識、膽魄和能力,順利完成了國家和地區及公司領導交付的重任,給中哈物流基地和家鄉父老一個圓滿的交代。他不畏困難,勇往直前的堅定執行力和頑強斗志,較好地代表了中華民族最優秀的品質。
“眼光是用來向前看的”。中哈國際物流基地的成功運行,給中哈兩國的商貿交流帶來了希望和信心。在國家“新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戰略構想下,連云港隴海鐵路成了新亞歐大陸橋,特別是東西橋頭堡的合作運行,賦予了這段“新絲綢之路”更現實的意義。作為新時代的“張蹇”——劉斌,他用實實在在的努力和業績證明了走好這條路的價值和意義。“中國人心中的新絲綢之路,那是時光之河淘洗不褪色的“絲綢”,是沙漠飛石阻擋不住的精神。”中哈物流基地通過“牛刀初試”,已看到了它美好的前程。“中哈物流基地塊頭不大,卻是個巨人”。作者在文中描繪:“新絲綢之路是一座橋,是一條經濟帶,是中國一個夢,是中國人一次了不起的長征”。面對新絲綢之路在中國和哈薩克斯坦之間激起的時代雄闊壯麗的浪花,作者大膽并預言“連云港不僅承載了新絲綢之路的歷史與現實,還會書寫激動人心的神奇和浪漫”。這是不可改變的事實和方向,因為多種優勢已經凸現出來并集聚成一股不可阻擋的奮進力量,正義無反顧地向前推進。從中哈物流基地建設的基礎來看,各項硬軟件環境基本配套,場地管理實現了智能化管理系統,建立了國際多式聯運模式,做到了“空箱配貨”要求,內部設備配件管理推行了“零庫存”,雙方“無水港”都做到了集倉儲、物流、貿易加工于一體,基地整個服務功能做得更加完善,具備了進一步做大做強的支撐能力;從雙方互相信任度來看,通過雙方的前期無數次的合作和磨合,認識高度統一,隊伍配合默契度極大提升;從國家領導層,到公司管理層,再到業務具體經辦人員,相互之間都是信任有加,都能在理解尊重的基礎上去高效合作,使誤區越來越小、盲區越來越少,信心越來越高,合作越來越好;從合作的成效來看,連云港港口拿到國家唯一糧食過境的離境口岸通行證,哈薩克斯坦小麥出口越南、新加坡已成功兌現,而且項目補貼逐步下降,正慢慢走向市場化運作。新絲綢之路上的“重來重去”也有了保證;從未來的發展潛力和空間來看,為了能在新亞歐大陸橋上做到心里更有底氣,更有縱橫馳騁、決勝千里的實力,經過艱苦卓絕的工作,中哈物流基地拿到了鐵路運輸公司“運價代碼”,自2018 年7 月1 日,哈薩克斯坦境外最低鐵路運費交到中哈國際物流公司,中哈物流基地未來業務發展成本進一步降低,將走向一個更高的通商平臺。
“信念有多長,腳下的路就有多遠”。中哈物流基地在不斷超越中帶給我們更多的美好憧憬。這篇報告文學是一個兩國合資公司在做生意的故事,但故事的背后承載了一個世界格局的大裂變,在“劉斌們”的身上,演繹出讓信念長出“谷穗”的傳奇,也創造了一次屬于自己的時代和未來。
不久的將來,世界將從這里起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