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們常說,生活是小說之母,但當生活過于強悍時,作家會喪失想象力。
——麥家談創作。
2 年輕作家總是憋著壞看老作家,特別愛看老作家露破綻。
——70 后作家石一楓的自我剖析。
3 詩人總是有追趕的焦慮感,但時代在不斷轉變之中,詩人急起直追也無法跟上步伐,所以無法安心下來專心詩意的雕琢,荒廢了手藝;而中國現代性尚在進行之中,指望僅僅百年的中國新詩走向成熟,獨自創立巔峰,可謂癡心妄想。
——為何中國新詩經歷百年,仍給人一種身處“青春期”之感?《詩刊》主編李少君如是說。
4 人物傳記或是以人物關系為核心的歷史故事,就是最被社會大眾需要、也廣受社會大眾歡迎的歷史讀物。可是,在歷史學者的專業領域內,大多數專家卻對撰著歷史人物傳記或是講述歷史故事抱持一種輕蔑的態度。
——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辛德勇試圖找到專業治史者同社會大眾讀史需求的結合點,他認為“人物”是關鍵的一環。
5 與流量的戰爭,現在已經成為了一場人民戰爭的一部分。資本媒體一體橫行霸道,流量明星沒有演技,知識精英缺位……我們已經退無可退,唯望往前走,不要停息。
——知名編劇汪海林在題為《我與流量的戰爭》的演講中向當今的影視圈開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