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惠
“聽黨話,農村不比城市差;跟黨走,日子越過越富有。”2020年7月17日,天津市武清區白古屯鎮韓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武清區委講師團成員、區委黨校高級講師張艷華正帶著村民一起學習《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
“我們為什么要聽黨話、跟黨走?因為中國共產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幸福的黨。大家打開第133頁,《我們的目標就是讓全體中國人都過上更好的日子》。”話音剛落,講臺下就響起陣陣翻書聲。
談及共產黨員如何“我將無我,不負人民”,張艷華又詳細介紹了書中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春節深入大涼山腹地考察脫貧攻堅時的圖片。
“山高路遠,千里迢迢。大伙兒知道總書記是怎么去的嗎?乘車走了70 多公里的盤山公路,到了嗎?還沒有。又翻過海拔3200 米的山峰,最后深一腳淺一腳地走進農戶家。這說明什么?說明每一個老百姓都裝進了總書記的心里。那么,人民在總書記心中的位置有多高?大家打開第139頁,看第三自然段的‘三個始終’……”話沒說完,村民們紛紛點頭稱是。
“我們歲數大了,也沒啥文化,下地干活兒還行,看書挺費勁的,一聽老師講課,全都明白了。”53 歲的韓村村民李玉明笑著說,“就拿我們村來說,以前是臟亂差,干啥都沒心氣兒。這幾年新書記帶著‘兩委’班子苦干實干,村里環境大變樣,業余生活特豐富,跳舞的、唱戲的、扭秧歌的,什么都有,日子好過了,鄰里和諧了,村民心氣兒也高了。”
一堂課下來,村民們不僅加深了對黨的認識,更堅定了對未來的信心。“現在村里的日子,真是天翻地覆。你看,志愿者剛免費給我剪的頭發,沒有共產黨哪有現在的好日子。我相信,只要聽黨話、跟黨走,生活肯定越來越好。”72歲的村民王寶齊說。
“日子富了,還得舒心,瞅哪兒都高興,這就是鄉風文明,是咱們要過的新生活。”接地氣地講解,讓韓村婦聯主席楊鳳婷感同身受,“是啊,總書記為了老百姓到處奔波,感覺特別溫暖。我們從今以后更得聽黨話、跟黨走。對我來說,更得用好村婦女兒童之家這個陣地,帶著村里的姐妹們,不光把日子過紅火,還得把日子過順心,讓村里處處都是歡聲笑語。”
說起收獲,村民感觸很多,講師團成員亦然。“這種宣講方式非常新穎,與村民一起學習,共同研究,也讓我受益匪淺。”張艷華說,基層講師團的職責和使命,就是用身邊人身邊事深入淺出地講解黨的創新理論,用“泥土味兒”宣講讓村民聽得進、記得住、潤心田。
同一天,天津市寶坻區新開口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也對《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進行了一次別開生面的導讀。
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寶坻區委黨校“理論宣講”志愿服務隊志愿者劉東霞先結合自己的學習心得進行了導讀。導讀結束后,新開口鎮村干部、各村黨員代表和學習宣傳志愿服務隊志愿者代表圍坐在閱讀長廊,暢談學習心得。
新開口鎮郭莊村村民張善從《新聞聯播》中得知這本書已出版,一直盼著早點見到。“沒想到這么快愿望就成真了,老師領讀一遍,回去以后,我還要好好細讀、深讀,再把自己學到的理論和精神講給身邊的黨員和群眾聽。”張善說。
“是啊,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聽了老師的講解,收獲很大。”新開口鎮江石窩村老黨員佟福來說,“我從早先在大隊(注:現為村)喊廣播開始,就愛學理論,現在歲數大了,空閑多了,回去之后,得抓緊時間好好學習,及時領會黨的精神,作好表率。”
一年來,寶坻區堅持深入各村(居)開展理論宣講活動,把課堂開到了桃花園、樹蔭下,開到了田間地頭、百姓炕頭,極大地激發了群眾學習理論的內生動力。善行公益志愿服務社志愿者胡紹兵說:“我是頭一回參加這樣的交流,比在會議室好,一點也不拘束,還能學到很多知識。”
“讓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是新時代文明實踐試點建設的首要任務。”寶坻區實踐辦志愿服務組組長董利偉介紹,下一步,他們將在全區各所站全面鋪開對《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中國制度面對面》的學習交流,用大白話、大土話,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