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艾廣明
見微知著,意即看到些微跡象,就知道事關大局;觀察苗頭,就能預知未來的演變。史傳商紂王命人做了一雙象牙筷子,就一雙筷子,令太師箕子憂心忡忡。箕子聯想起來:用象牙筷子吃飯就不肯用粗制碗碟,得用犀牛角或玉制作的杯盤;餐具變了,吃的也會隨著改變,珍禽異獸將成盤中之物;食物改變了,穿著也要升級;穿著改了,還將造豪華的車子,建殿宇樓臺……享樂奢華之風定會盛行起來。“紂為象箸而箕子怖”,戰國時期思想家韓非講述這個故事,說明見微知著的道理。
成語故事常有傳奇色彩,日常工作生活用到“見微知著”,并非那么高不可攀。我們思考問題,常常從一件事、一個場景聯想到廣泛的領域。早晨出門,冷風中打個寒戰,于是感嘆天氣很涼,由一人的冷暖自知想到千萬人同感的氣溫,豈不是見微知著?吸收和應用古代文化精華,我們既要看到其深刻雋永,也要理解其與日常工作生活的密切聯系。見微知著的本領雖然人人皆可具備,但在復雜的環境中,敏銳覺察,見識深遠,就是較高的智慧和本領了,人們向往而又不敢輕言做到。
1966年周恩來總理處理人民大會堂窗戶上彈痕一案,可以作為見微知著的典型案例。2月2日下午,服務員發現人民大會堂北側二樓半的雙層玻璃窗被打了兩個洞,像是槍打的。3日上午,周總理來到現場查看,隨即對“槍擊事件”的調查做了指示。周總理指出,人民大會堂遭槍擊是第一次,這是一個危險的信號。對這件事要高度重視,當成大事來辦,絕不能等閑視之。經過幾天認真查驗,調查人員認定“槍擊事件”是小孩子打麻雀的“飛彈”造成的。向總理匯報時,說到該首長家的獵槍及子彈放在傳達室,小孩子可以隨意拿去打鳥時,總理眉頭一皺,說槍支不加管理怎么行?想了想又說,看來各地槍彈無數,保管不善的情況可能是普遍存在的,公安部要盡快搞出槍彈登記管理辦法來。由這件事可見,見微知著是周總理日常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他對一個現象的事關大局很敏感,但并不輕下結論,抓緊調查研究。調查結果出來,周總理并不因“敵情”解除如釋重負,由一個小孩玩槍看到全國的槍支管理問題,立即部署應對之策。我們由此可以得到啟示:見微知著應該滲透到工作中,經常運用。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踐行見微知著,要打破神秘化。看問題全面,思考深入,見微知著的情形就常出現了。由于針對的問題不同,見微知著的價值也不相同。我們應該圍繞工作生活的大事、要事而見微知著。如果離開工作生活的主要問題,不著邊際地敏感,浮想聯翩,意義并不大。領導干部時常面對紛繁信息和復雜情況,對什么敏感,重視什么,深入研究什么,應該把握工作大局。見微知著不僅意味著知道事物自身的演變,更在于其在全局中的意義。離開全局的視野,東也見微知著,西也見微知著,反倒摸不著頭腦了。見微知著貴在針對社會人生重要問題,敏銳洞察,絕非空談。多愁善感之人見葉落而傷情,痛惜人生苦短,所思所想夠得上海闊天空,可有多大社會意義呢?清談家動輒預言大事,但說話并不負責任,信不信由你,別人又何必認真對待呢!
見微知著直接的意思是以小見大,而當時雖小,發展的趨勢卻大,能夠預見尤為可貴。“明者遠見于未萌,而知者避危于無形,禍固多藏于隱微而發于人之所忽者也。”通過細節判斷事物的發展趨向,并作出正確選擇,明智之人應有這樣的素質,領導者更應該比常人看得深遠一些。怎樣增強工作的預見性?要深入掌握情況、信息,對細節保持敏感,由現在推及未來。看趨向,要運用理論指導,也要吸收以往的經驗。每件事都不會是簡單的“古已有之”,思維都要有所創造。
見微知著在工作生活中運用起來,重在知行統一,積極行動。近代軍事學家克勞塞維茨講:“面對戰爭中的不可預見性,優秀的指揮員必備兩大要素:第一,即便在最黑暗的時刻,也具有能夠發現一線微光的慧眼;第二,敢于跟隨這一線微光前進。”如果沒有行動,發現微光對指揮作戰又有什么用呢?“知著”包含知道行動的必要,掌握行動的時機。干事創業者的知,關鍵是知道怎樣行動,不應該只是坐而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