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雙城

新一季的英劇《王冠》要和觀眾見面了,而在上一季中令人們印象深刻的無疑是根據英國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阿伯方礦難為背景的故事。作為世界工業強國的英國,歷史上很少發生嚴重的工業事故。但1966年的阿伯方礦難卻是難以抹去的傷痛。
上世紀60年代的英國煤礦產業,給經濟發展帶來巨大的推動力。英國南威爾士默瑟特德費爾的村莊阿伯方,就是這段歷史的縮影。從1869年起,當地人就在阿伯方采礦,村民多為礦工。曾經的綠色村莊,因煤炭業而變成黑色。不過,煤炭在當時被稱為“黑色的金子”。煤礦給當地人提供了穩定的就業、優厚的薪資、比較完善的生活服務。當時間走到1966年10月21日,一切都改變了。
當天早上9點多,當地潘特格拉斯小學的孩子們在禮堂唱完歌進教室。誰也沒有留意到,遠處地勢隆起的煤礦尾礦堆積的默瑟山,在經歷了兩天的大雨后,第七號垃圾場的廢土堆在毫無預期的情況下壩垮渣流。山下村莊里的8到10歲的116名小學生被200萬噸礦渣、石頭和煤泥深深掩埋。在生還者中,一個被救出來的學生回憶說,窗外的砂石土泥鋪天蓋地滾下來,他聽見他的同學們驚叫,“隨后,大家的聲音越來越小,他們被掩埋,漸漸沒了氧氣,同學們甚至來不及呼救,就再也發不出聲音。”
這場事故總計造成144人遇難,其中大部分都是孩子。2000多名警察、消防隊員、民防以及志愿人員在礦渣中挖了一條45英尺長的通道,找出尸體并搜尋幸存者。在現場,那些遇害者的父母、祖父母們用指尖扒礦渣堆,就連現場的記者和警察都禁不住痛哭流淚。
這場事故,很快掀起英國的政治風暴。威爾遜領導的工黨政府成為首當其沖的輿論目標,人們質疑為什么如此嚴重的事故發生前,擁有和經營當地煤礦的國家煤礦局沒有任何防范措施?調查發現,當地采礦過程中產生的大量廢土,長期被傾倒在第七號垃圾場的位置,而這個在1958年建立的垃圾場,的確建在一個天然泉水上方的砂巖上,而泉水位于村子上方陡峭的山上。在1966年秋天,威爾士連續數周暴雨,讓第七號垃圾場廢土堆嚴重液化,最終導致災難發生。當地居民在此前幾年就曾向國家煤炭局提出了他們的憂慮,但被認為是杞人憂天。另一方面的原因是,要運走采煤所產生的廢料,運費成本高。所以煤礦就將這些廢料倒在附近的山坡上。時間一長,就堆成了許許多多的小山。
直到調查報告公布之后,國家煤炭局才不得不承認錯誤。而當時的輿論矛頭已經進一步指向了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英國媒體引述女王的回憶說,她當時不打算立刻前往阿伯方,是因為“我覺得他們會將沒必要的人力花費到我身上,所以我選擇不出現在現場。”但在時隔數天之后,事態愈發嚴峻,女王才決意親自前往阿伯方,而她抵達當地的時候,已經距離礦難發生過去了8天。
在10月27日,10萬人在這座因煤礦產業而興的小鎮,參加了為死難孩子舉行的第一次葬禮。小棺材被埋入了山坡公墓的兩排長長的泥坑里。這些墳墓上矗立著一個高100英尺、由花圈組成的十字架。當葬禮上誦讀禱文時,英國全境降半旗志哀。
身在現場的女王也一反往日的鎮定和矜持,流露出深深的悲傷之情(如圖)。出于愧疚心理,此后英國女王連續四次訪問了阿伯方,但這依舊不能平復那些死難者親屬乃至英國民眾的心情。
除了令女王的聲譽受損之外,阿伯方礦難也給英國政府的問責制打了一個大大的問號。在英國煤炭局承認錯誤之后,當局對受害者家庭全部給予了賠償。但如此嚴重的事故并未令任何人受到起訴。不過對于威爾遜來說,阿伯方礦難還是令他失去了不少工黨支持者的信任。1970年是英國的大選年,但當時工黨的支持率已經開始下滑。他低估了民間抵制工黨的情緒,最終這位研究采煤工業的統計學家和經濟學家,被保守黨領袖擊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