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銀鳳
“我是一個粉刷匠,粉刷本領強。我要把那新房子,刷得更漂亮。”我的父親就是這樣一個普通的粉刷匠,盡管他每天下班回家,衣服上總會沾上一些斑斑點點,但在我心中,他是一位偉大的父親,因為他不僅將無數房屋粉刷得漂漂亮亮,還一次又一次地用愛心和行動,將家鄉粉刷得更加美麗、更加和諧、更加有魅力!
在我的記憶中,父親每天都很忙碌。為了家人的生活,他四處奔波,粉刷了一家又一家。但他的忙碌并不全是為了家人,他每年都會為村里人做許多好事。村里的路燈壞了,他義務修理,不收分文,有時還要自己掏錢買燈泡。冬天,天寒地凍,橋面結冰,為了避免村民滑倒受傷,他帶頭鏟雪鏟冰,清理道路。為了防滑,他還會運來稻草,將橋面和上下坡一一鋪上。以前村里沒有公共食堂,鄉親們辦喜事很不方便。他走東家,跑西家,募集資金,組織施工,在茅山地區率先建成村民共用的百姓大餐廳。大家不用再擔心冬天的寒風冷雨,不用再擔心夏天的蚊蟲叮咬,歡笑聲到處飄蕩。
我的父親皮膚很黑,長相粗糙,有點像《水滸傳》中的黑旋風李逵,但他的內心柔情似水,也像李逵一樣極富孝心。我家有個本家爺爺,他無兒無女,是個雙目失明的孤寡老人。爺爺晚年生活不能自理,父親便像他的親生兒子一樣,為他端茶送飯,噓寒問暖,無論寒冬烈日,無論刮風下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直到老人安詳地去世。村民都夸我的父親是個大孝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在父親的眾多公益活動中,他非常注重關愛孤寡老人。每年中秋和春節,父親都會組織一些愛心人士,為集鎮及周邊村莊的數百名老人獻上月餅、新年紅包等禮品。2019年中秋,興化電視臺《民生直通車》欄目還專程來到茅山,采訪了我的父親,并以《不忘初心,回報桑梓》為題做了專題報道。
水鄉茅山是江蘇省特色文化之鄉,有兩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三項江蘇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還有多項泰州市和興化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我的父親雖然文化水平不高,但他熱愛家鄉,為弘揚地方文化做了許多有益的實事。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清明節茅山會船傳承人的代表,我的父親多次接受新華社、中央電視臺、江蘇衛視等媒體的采訪。有時,一些媒體記者為使采訪更加全面、真實,常常吃住在我家。父親對待他們如同親人一般,從來不收取任何食宿費用。當記者們回去時,父親還會自己掏錢購買一些茅山特產,如茅山竹筷等贈送給他們。事后,關于這些費用,父親從來沒有向政府文化部門申請過報銷。
家鄉茅山文化資源非常豐富,但經濟比較薄弱。茅山東岳廟會遠近聞名,是著名的江蘇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但由于地方經濟水平的限制,茅山東岳廟年久失修,部分屋頂漏雨,墻壁開裂,有些房屋成了危房。父親發現祖先留下來的遺產竟然衰敗到了這樣的地步,極為心疼。他不辭辛勞,多方募集資金,親自負責施工。一年后,茅山東岳廟煥然一新。
今年四月的一場風雨中,茅山的另一文化遺產——千年鳳凰墩不幸被毀。我的父親又帶領大家捐資捐物,積極修復這一文化遺產。目前,已收到現金34萬元,各類物資60多萬元。據父親講,擴建后的鳳凰島,不僅會修復鳳凰墩這一文化遺產,也會成為茅山美麗鄉村建設的一個亮點。
知道父親姓名的人很少,但他的外號“二寶”,在茅山可以說是家喻戶曉。我驕傲,我的父親是一名粉刷匠!他粉刷了房屋,粉刷了人心,粉刷出一個美麗的新家鄉!
(指導教師? 郭子林)
【評點】
寫人離不開寫事。文章通過列舉父親主動為村里人做好事、照顧失明且不能自理的本家爺爺、關愛孤寡老人、全力保護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產等事件,塑造出父親熱心公益、尊老愛老、熱愛家鄉的“粉刷匠”形象,選材充實且貼近生活,充分彰顯出父親無私奉獻的性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