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關工委名譽主任 沈瑞庭
今年是中國關工委成立30 周年,走過了持續推進、不斷發展的輝煌歷程。作為多年從事關心下一代工作的一名“80 后”老兵,我見證、參與了湖南省關工委的創立與發展,從中受益匪淺,深切地感受到“我參與、我奉獻、我快樂”。回望省關工委30 多年發展歷程,深感成績來之不易,經驗彌足珍貴。
一是高起點抓謀劃推動。湖南省關工委從創建伊始就立足于高位推動。1984 年河南安陽成立全國第一個關心下一代協會時,省顧委主任、省委原書記萬達同志就帶隊去考察和學習。隨后,在時任省委書記毛致用同志的重視支持下,成立了湖南省關工委(時稱“關心下一代協會”),并確定在省委組織部領導下,掛靠省委老干部局開展工作,2013 年列為省委議事協調機構。省委、省政府始終高度重視關工委工作,建立完善“四納入、四同步、四到位”工作機制,把這方面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幫在實處,先后以省委、省政府“兩辦”名義下發了8 個加強關心下一代工作的指導性文件。歷屆省委書記和省長對關工委和廣大五老,都是高看一眼、厚愛三分,省委常委議事協調會議每年專題研究一兩次關工委工作,省委主要領導同志經常作指示、交任務、解難題,并在機構編制、辦公經費、辦公室工作人員配備、工作用車等方面給予支持保障,先后為關心下一代基金投入資金1600 萬元。各級黨委、政府上行下效、層層推進,逐步形成了領導重視、部門配合、全社會支持的良好工作格局。一大批投身關心下一代工作的老同志,滿懷著對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深切關注,對年輕一代健康成長的真摯熱愛,以此作為一項崇高而偉大的事業來抓。萬達同志常講:“我們退休老同志要抓一點未來的事情,做一點面向未來的工作。”他倡導建立關工委的初衷,就是心系祖國和民族的未來,為在職領導干部當好幫手。我在宣傳和發動大家都來關愛“一老一少”時,常用一句順口溜:“家家都有小,個個都會老。關愛老和小,人人都叫好。”實踐證明,做好這方面工作,對老同志老有所為和青少年健康發展,對家庭幸福美滿和社會和諧穩定,對國家長治久安、后繼有人等都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這既是黨中央交給的重要任務,也是人民群眾共同的心聲和期盼。全省各級關工委成員和廣大五老,從一開始就是懷著這種神圣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不計報酬、無私奉獻,用心用情用力投身關心下一代事業。
二是高規格抓班子搭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關工委領導班子建設,認真選配組成人員,并確定由5 位在職領導(省委副書記、省委秘書長、省委組織部部長、省委宣傳部部長和分管教科文衛工作的副省長)及幾位省級老領導擔任省關工委名譽主任。同時,把關工委作為退休老同志發揮作用的首選崗位,精心選派、積極動員剛退下來而又年富力強、熱愛關心下一代工作的領導干部充實到關工委班子中來。目前,省關工委班子中從副省級以上崗位退下來的老同志達18 名,近年又新增了3 名。市、縣、鄉也都參照省關工委模式,大力抓班子建設。省里把加強市州關工委班子建設作為推動工作的重要途徑,以求賢若渴的姿態和“三顧茅廬”的誠意,物色了一批有能力、有威望、樂于奉獻的市州關工委班子領頭人。
三是高質量抓工作創新。30 多年來,各級關工委依托本地資源優勢,緊貼時代特征和青少年特點,積極探索創立了一系列具有特色和影響力的教育、關愛、幫扶工作品牌。習近平總書記對長沙市開展“五老四教”活動的報告很重視,先后兩次作出重要批示,中組部在全國推廣了這個典型經驗。婁底市關工基金達到1.92 億元,位居全國前列,16 年來扶助貧困學子資金達1.23億元。張家界市連續20 年開展“三送一扶”關愛活動,籌集扶貧助學專項資金近千萬元。還有衡陽市的“關愛之光”,株洲市的《成長ABC》青少年法治教育電視專欄,湘潭市的紅色主題教育,邵陽市的“四幫一創”,岳陽市的“家規家訓進萬家”,常德市的“百童千詩頌中華”,益陽市的創建“四點半學校”,郴州市的青少年普法教育,永州市的“最美孝心少年”評選,懷化市的“百老千童講紅色故事”,湘西州的“民族文化進校園”等,在全省乃至全國很有影響,得到中國關工委主任顧秀蓮批示和點贊。楊志海、閔振環、武韜等幾位常務副主任對湖南的工作都很支持,在項目建設等方面給予了傾斜和關照,且常來檢查指導工作。工作中,我們堅持研究新情況、把握新規律、探索新方法,先后建立了教育系統關工委、直屬機關關工委和民營企業關工委等組織體系,完善了省關工委委員對口聯系市州的工作機制。從2001 年起,每年輪流在一個市州開一次市州關工委主任會議,邀請當地黨政主要領導出席并講話,集中交流推介好經驗、好做法,共同促進工作發展。
四是高效能抓工作合力。我們積極爭取各級各部門支持配合,形成了全社會重視關心下一代工作的濃厚氛圍。省委組織部、省委宣傳部、省政法委等14 個部門和群團組織為關心下一代工作成員單位。建立了全省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家庭教育工作、中小學德育工作等四個聯席會議制度。省文明委、志工委、少工委、婦兒工委分別牽頭的四項議事協調工作,都將關工委列為成員單位。省關工委積極協調整合社會組織、民營企業等各方力量和資源推動工作,近年來聯合省廣播電視臺芒果V基金、湖南東方紅建設集團等開展扶貧助學活動,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五是高標準抓隊伍建設。通過持續抓基層、打基礎,深入開展“基層工作年”“創建五好基層關工委”“示范鄉鎮”“示范家長學校”等活動,全省關工委組織從小到大、由少到多,縱向到底、橫向到邊,逐步建立起覆蓋全省、遍布城鄉、涵蓋多個行業系統的5.7 萬多個工作網絡,形成了以五老為主體的85 萬多人的工作隊伍。每年對關工委成員和各級五老層層進行培訓,并廣泛組織業務輔導、專題講座、研討交流、集體備課、考察調研等活動,隊伍素質和工作水平不斷提升。
回望是為了更好地前行,目標是取得更豐碩的成果。新時代關工委踏上新征程,必將展示新形象、彰顯新作為。今后我們將繼續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關心下一代工作重要指示的要求,按照中國關工委部署安排,虛心學習借鑒兄弟省區市好的經驗和做法,守正創新,努力奮進,持續做好下列五個方面文章。
堅持一個根本,就是切實推進黨建帶關建。努力推動關心下一代工作全面納入黨建總體部署,以黨的建設帶動關工委政治、思想、組織、班子、隊伍、作風、陣地等各方面建設。如何更好地用黨的最新理論成果武裝廣大五老、如何落實黨建帶關建領導責任、如何實現黨建工作與關工委工作資源共享、如何推進基層離退休黨組織建設與基層關工委組織建設同步發展、如何圍繞黨組織中心工作推進關工委活動開展,我們感到,這些都是應當重點探索研討的課題。
抓住一個關鍵,就是逐步推進關工委制度機制建設。按照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對群團工作和關心下一代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努力把關工委建設成為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力量。一方面,深入總結、認真研究、全面梳理歷年來的成功經驗做法,使其上升到理論的高度,最終固化為制度機制。同時,根據時代發展和工作變化需要,不斷修訂、完善、更新已有制度,推動關心下一代工作更加制度化、科學化、規范化。
緊扣一個重點,就是著力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面對新形勢新要求,如何提高對新時代青少年教育的“入心率”、有效性,更是關心下一代工作的重中之重、難中之難。我們決心堅持守正創新、因勢利導,在繼承發揚過去那些行之有效的好做法的同時,力求在教育的內容、方法、手段和機制上全方位的變革創新。同時,按照省委要求,下大力抓好隔代家庭教育工作,引導廣大老同志在教育孫輩怎樣做人,怎樣做一個好人上更好的發揮作用。
夯實一個基礎,就是探索繼續加強基層關工委建設。把基層作為關工委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繼續以“五好基層關工委”創建活動為抓手,進一步推動基層組織建設、基本制度建設和基本能力提升。
契合一個趨勢,就是探索加強網上關工委建設。積極適應信息化時代青少年成長特征和學習生活需求的變化,推動關工委工作與互聯網的深度融合。不僅在技術層面推動工作內容上網,并且進一步探索如何運用互聯網思維對關工委工作理念、運轉方式以及制度機制等進行“升級換代”,著力構建全新的網絡化工作格局。
回顧多年來的關心下一代工作實踐,感觸良多。最近有兩件事情讓我很有觸動。一是香港一部分青年學生被別有用心的外部勢力所蒙蔽、蠱惑、欺騙和利用,在非法集會、暴力抗警等活動中成為政治陰謀的炮灰,令人十分痛心和惋惜。另一件事,就是在國內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中,許多“90 后”“00 后”的年輕人,深愛家國、心系人民,挺身而出、沖鋒在前,仁心仁術、抗疫救人,用實際行動證明了新一代青少年是完全可以信賴、堪當大任的接班人。一正一反兩個事例,充分說明做好關心下一代工作、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的極端重要性和緊迫性。按照中國關工委的部署安排,全省各級關工委正在深入開展“傳承紅色基因,爭做時代新人”主題教育活動。這項活動的開展,極大地激發了廣大青少年愛黨愛國愛人民的摯情,堅定了聽黨話,跟黨走的決心。青少年在這次抗疫阻擊戰中的優秀表現和感人事跡,體現了黨和國家重視關心下一代工作所取得的顯著成效,也讓我們從事關心下一代事業的老同志深受激勵、倍感欣慰。近幾年我已不再擔任省關工委主任,仍在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參與、支持關工委工作。以前我說過做關工委工作要當好“三工”:組織委派的臨時工,社會服務的義務工,關心青少年的保育工。而今要再加上一句:努力為關心下一代事業當一輩子的長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