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陳晴
紀伯倫曾說過,所有的工作都是空洞的,除非有愛。于教育而言,有愛,卻還不夠。有些看不見的手,如懶懶的微風吹過,正在我的心上奏著潺潺的樂聲。它告訴我:心,要讓學生聽見 ;愛,要讓學生看見。
你望著我,
孩子,
就像我,
從那純真的童年望著自己一樣。
國學誦讀課上,班級的孩子初讀一篇晦澀拗口的新古文時,我總是會給他們范讀??捎袝r候因工作繁忙,課前我沒有認真細讀文章,范讀時也會出錯。有一次,我在課上范讀古文時,突然一只手小心翼翼地舉了起來,舉手的學生說:“老師,你剛剛有兩個字讀錯了。”教室里的氣氛立馬變得尷尬了起來。我覺得窘迫極了,但還是立馬笑著說:“那大家一起來找一找剛剛老師讀錯的字。以后老師要是再出現錯誤,同學們完全可以大膽地指出來?!痹谕瑢W們的努力下,我糾正讀錯的字音并再次認真地進行了朗讀。臺下的“小老師們”居然激動不已,給予了我熱烈的掌聲。從那以后,我每次上課前都要先下一番功夫,生怕又被學生挑出毛病,而孩子們也聽得比以往更加認真。看來他們都非常有興致想要當我的“老師”!
經歷過這樣的尷尬,學生和我的距離反而拉近了,覺得我坦誠、親切,值得信任。
讓孩子看見你的愛,就要從“尊重的教育”開始,身和心一起蹲下。我們在平等的對話中,學會相互尊重、相互傾聽,彼此敞開心扉,真誠肯定對方、賞識對方、悅納對方;學會彼此共享知識、共享經驗、共享智慧、共享豐富多彩的生活意義與曼妙豐盈的人生價值。
不要著急,
最好的總會在最不經意的時候出現。
縱使憂慮,
也不要愁眉不展,
因為你不知道誰會愛上你的笑容。
班級新轉來一個女同學小妍,成績不理想,人也很內向,總是窩在教室角落沉默不語。這樣的她,在班級里顯得有些格格不入。
我為她的成績焦急,在她身上花費了比別的學生更多的精力,課后單獨輔導她的作業,努力想要讓她趕上大部隊,卻還是力不從心。小妍的課堂作業總是拖到放學后還無法上交,留校輔導成了家常便飯,而每天的家庭作業更是胡亂完成,還經常漏做。我又急又氣,多次批評她不認真的學習態度,她卻不曾有所轉變。
在和家長溝通時我才發現,她是個極度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因為工作原因,家長無暇照顧孩子,于是把她送進課后托管班。缺少父母陪伴的家庭教育,使得諸多弊端開始萌芽、生長。教師有多頭疼孩子的問題,或許孩子就有多缺少愛與陪伴。所幸,經過和她母親的溝通,家長決定把孩子接回家,親自輔導和陪伴??墒牵呐挛液图议L做了諸多努力,孩子的成績也并無多大起色。我開始反思,是不是哪里出了錯,對大多數同學適用的方法,是不是并不適用于她。
學生間存在差異,直面差異,追求更美好的教育正是我們每天工作的重心。于是,我調整策略,布置差異化的作業,讓她從基礎抓起,有一定難度的能力提升型學習任務,她可以選擇不做。慢慢地,她原本錯誤百出的拼音有了明顯的提升,聽寫也從錯十幾個減少到幾個,有一次她甚至全對了。之后,我在全班同學面前大力地表揚了她的進步。在大家自發的掌聲和贊揚的目光中,小妍的笑容靦腆而又溫暖。
小妍雖然在班級里還是那么不起眼,但我發現她開始舉手發言了,上交的作業質量更高了,臉上的笑容也明顯多了起來。遇到我,她總是會特別主動且響亮地向我問好。雖然我還是會為她的成績憂慮,但我不再滿眼只看到她的“糟糕”,而忽略她的“精彩”。
作為孩子重要的人,我們應該給予孩子的是溫情,是理解,是寬容,是愛。何必一定要追求每個孩子都“最好”呢?在教育中,我們應該學會始終堅持,也應該學會用另一種智慧忽略學生的不完美,讓學生看見你的愛。
誠然,我們應該不遺余力地輔導每個孩子,但有時結果未必就能抵達自己期待的理想狀態,教師有時候真的應該有所妥協,給予孩子更多的心靈呵護,等待每個孩子抵達屬于自己的彼岸。
讓我的愛,
像陽光一樣,
包圍著你,
又給予你光輝燦爛的自由。
“老師,小蔣扔了一團廢紙打我。”自習課上,同學們都在安靜地寫作業,我也正埋頭批改作業,突然一聲控訴傳來。我抬頭一看,和小蔣隔著一條過道的小余同學正一臉不滿。我看了小蔣同學一眼,他一臉驕傲地跟我宣告:“老師,我作業都已經做好了?!?/p>
此刻,如果當眾批評他,必然會影響整個班級的學習氛圍。于是,我走過去,輕輕地對他說:“你作業做得這么快,老師要表揚你。但你影響了周圍的同學,這是不對的,你明白嗎?”小蔣同學撥弄著手里的尺子,頗有些心不在焉。
我走回去繼續批改作業,過了一會兒,我抬頭像是不經意地夸獎道:“哇,小夏同學做完作業已經在默默地閱讀了。這本書我也看過,特別精彩。做完作業的同學,老師獎勵你們看課外書哦!”此刻,閱讀并不是對做完作業的孩子的一種強制規定,而是一份受到獎勵的榮譽。接著,我看到小蔣同學慢慢地從課桌里拿出一本課外書,靜靜地看了起來。
你微微地笑著,
沉默不語。
而我覺得,
為了這個,
我已等待很久了。
孩子需要愛,可只有愛還不夠,還必須善于愛。既然我們愛學生,就要讓我們的愛變得更明亮一些,讓我們像陽光一樣,引領孩子健康成長。心要讓學生聽見,愛要讓學生看見,不辜負孩子的愛與信賴,別讓美好變成遺憾,我們的教育才真正地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