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廖吉軒
2018年8月29日,遼寧省紀委網站發布消息:沈陽市遼中區人民政府副區長、沈陽市公安局遼中分局局長李丹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9月5日,丹東市紀委監委通報寬甸滿族自治縣虎山鎮長崗子村黨支部原書記、村委會原主任都興義涉黑涉惡等損害群眾利益典型問題。都興義因挪用扶貧資金、私自占用村集體土地等被開除黨籍,涉嫌犯罪問題移交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近年來,遼寧省紀委監委按照十九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的部署,把整治群眾身邊腐敗和作風問題作為重點,注重提升內生動力,創新體制機制,通過設立鄉鎮紀檢監察協作區和建設村監督員隊伍,整合力量4285人,充實基層監督力量,實現對6488個縣直部門和鄉鎮、街道的監督全覆蓋,打通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的“最后一公里”,取得較好的成效。
在開展基層黨風廉政建設工作中,“為什么做”“做什么”“誰來做”“怎么做”等一系列具體問題,擺在了各級紀委監委的面前。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只有到群眾身邊去,依靠基層的力量,提高發現問題的能力,才能把基層問題解決在基層。”遼寧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省監委主任廖建宇介紹,省紀委監委從“為什么做”“做什么”“誰來做”“怎么做”等方面著手,對全省推進基層黨風廉政建設工作作出部署,明確提出全省鄉鎮(街道)都要按照“兩專三兼”要求配齊專職紀委書記、專職紀檢監察工作人員;根據“區域協作、就地就近”原則,組建紀檢監察協作區。
省紀委監委強化組織推動和壓力傳導,建立定期通報機制,對進展緩慢、成效不明顯地區點名通報,持續傳導工作壓力;集中開展專項檢查,省紀委監委領導班子成員帶隊,對全省14個市開展點對點、面對面督導檢查,推動工作落實;建立包片聯系點制度,省紀委監委每名班子成員牽頭包1縣2鄉鎮,以解決縣級紀委“零移送”、鄉鎮紀委“零辦案”問題為突破口,著力解決基層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薄弱環節和突出問題。
鞍山市岫巖滿族自治縣下轄26個鄉鎮(街道) 和205個行政村。在縣紀委監委的統一領導下,成立了4個協作區,每個區負責5至7個鄉鎮(街道),形成立體交叉的監督網絡。
岫巖縣第一協作區在集體研判分管鄉鎮案件線索時,發現牧牛鎮紀委因該鎮南馬峪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劉某的問題線索涉及該鎮經管站干部,遲遲沒有處置。協作區負責人立即協調區內另一鄉鎮紀委負責辦理該案。最終,劉某、村會計于某、鎮經管站站長張某分別受到黨紀政務處分。
在省紀委監委的統一部署推動下,各地區積極行動,主動作為,牢牢抓住主體責任“牛鼻子”,通過下發通知、召開會議、約談提醒等形式,傳導責任壓力。
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縣委書記代表縣委和鄉科級黨委(黨組)一把手簽訂了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狀106份,縣紀委書記監委主任代表縣紀委監委和全縣鄉鎮街區紀委(紀工委)、縣直派駐紀檢組組長、紀委書記簽訂監督責任狀59份,24個鄉鎮場街區黨委(黨工委)和190個村12個社區簽訂黨風廉政建設責任書202份,將從嚴治黨要求和加強基層黨風廉政建設責任落實到最基層。
省紀委監委還進一步厘清基層紀檢監察機構工作職責,使重點任務更加聚焦、專職專責進一步強化。縣級紀委監委主要負責對縣直部門的日常監督,緊盯“關鍵少數”;縣級派駐紀檢機構在配合縣級紀委監委做好日常監督的同時,著力解決群眾身邊的腐敗和作風問題;鄉鎮紀委不再承擔紀檢監察工作以外分工,著力做好鄉鎮日常監督工作;村級監督員收集群眾反映,發現問題,著力發揮好“探頭”作用。這些都促進了基層沒人管、管不到位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自十二屆撫順市委巡察工作啟動以來,撫順市委巡察組先后對全市26個鄉鎮提級開展了5輪‘政治體檢’,共發現12個方面1768個問題……”2019年3月底,撫順市紀委監委向全市各縣區、各鄉鎮(街道)發出一份翔實的市委巡察通報。集體約談、警示教育、聯合督導、掛圖作戰、責任到人、問題起底、銷號管理……短短幾個月里,全市圍繞市委巡察鄉鎮發現的突出共性問題,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中的“污染源”發起了總攻。撫順市委態度堅決,立場鮮明,強化頂層設計;各縣區委主動擔責,精心謀劃,積極推動整改;各鄉鎮(街道)黨委積極履責,掛圖作戰,全力進行整改。截至目前,全市79個鄉鎮(街道)80%的整改任務已經完成。
“就兩人,咋辦案?”執紀力量薄弱一直困擾著鄉鎮紀委,也是“零辦案”的主因。
在縣級派駐機構改革方面,遼寧各地區把縣級綜合派駐機構改革納入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大盤子”,改革前,在機構、職數、編制“三個不增加”的前提下,注重內部挖潛、盤活存量,通過優化工作機制,先行整合縣級派駐機構力量,把有限的人員集中起來。目前,全省已整合設立機構196個,配備“兩?!比藛T3236人,鄉鎮(街道)配備率均達到100%。
本溪滿族自治縣紀委書記、縣監委主任曹強表示,縣區派駐機構改革把鄉鎮紀委工作提級到縣紀檢監察組層面,在組織、溝通、協調力度上都明顯增強,以往鄉鎮紀委位低權輕、勢單力薄、單兵作戰的困境得到徹底改變,許多過去想辦無法辦、想做無法做、想管無法管的問題得到解決。
各地區結合實際,采取“縣級紀委監委+派出鄉鎮紀工委”“縣級派駐機構+鄉鎮紀委”“鄉鎮紀委+鄉鎮紀委”“鄉鎮紀委+村級監督員”等模式,著力發揮“片區”監督作用,實現了“1+1>2”的效果。在延伸監督觸角方面,全省共選配村級監督員22643人,真正把監督觸角延伸到了最基層、最末梢。
“2019年以來,我們加強對基層的監督檢查,探索建立了對村、社區的延伸巡察機制,有效發揮正風肅紀監督組和村紀檢監督員的作用,主動發現問題線索,通過創新機制整合力量,問題線索比去年同期增加了62.7%。”在全省“送培訓下基層”巡回宣講的課堂上,授課教師、營口大石橋市紀委書記趙連海與朝陽紀檢監察干部分享了大石橋市的工作做法。
遼寧省紀委監委注重廣泛發動群眾參與監督,通過發放民生監督卡和惠民政策手冊、公開項目資金、公開舉報電話等方式,為群眾知曉情況、反映問題創造有利條件,群眾主動參與監督意識明顯增強,信訪舉報數量有了顯著提升。
解決基層問題,離不開精準發現問題。為拓寬監督渠道,遼寧省紀委監委下沉監督力量到鄉鎮、社區,組織紀檢監察干部走村入戶,面對面了解政策、項目、資金的落實情況。同時,在基層選聘村監督員,負責宣傳政策、了解民情、發現問題、反映情況等工作,使監督觸角直抵“神經末梢”。
2009年至2017年,時任新民市敬老院院長的李某把敬老院92畝土地申報為糧食種植土地,套取國家糧食直補金共計6.7萬余元。而這一問題線索正是該市新城街道前長新村監督員在走訪中發現并上報的。縣、鄉兩級紀檢監察機構同向發力,使李某受到嚴肅處理。
群眾關心什么,工作重點就在哪里,監督觸角就延伸到哪里。遼寧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變坐等群眾舉報和上級交辦為主動作為,下沉監督力量,強化日常監督,緊盯群眾關注的基層辦事不公開、不公平,優親厚友、涉民生領域政策不落地,截留私分、侵占集體資財等方面問題,精準發現、精準監督、精準施治,形成強烈震懾。
市縣巡察是遼寧省將巡視利劍向基層延伸的重要舉措之一,已成為推動基層黨風廉政建設、壓實主體責任、持續整治群眾身邊腐敗和作風問題的有力抓手。目前,全省14個市均開展了提級巡察,11個市開展了交叉巡察。自巡察工作開展以來,沈陽市紀委監委根據市委巡察組發現的問題開展專項整治行動,收繳“小金庫”資金1.88億元,清理公有住房出租(借)未上繳財政資金38.46億元,收繳違規使用加油卡違紀款4850萬元,清理個人名義借公款問題,涉及金額2.25億元。錦州凌海市委通過開展五輪巡察,實現了扶貧領域巡察鄉村全覆蓋,走訪3000多戶貧困戶,精準發現問題170件,追責13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