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晨曦
新年伊始,濟南農商銀行的彭博因尋釁滋事被判刑的消息甫出,立即引起輿論嘩然。從去年6月起,彭博多次通過網絡媒體發布實名舉報信息,引發輿論持續發酵。最終由省紀委監委、省委組織部等部門組成的聯合調查組公布調查結果:彭博為了滿足自己不正當利益訴求,將道聽途說、主觀推測的不實材料進行加工,通過網絡公開發布,造成惡劣影響,涉嫌嚴重違紀違法。從彭博案發時輿論的一邊倒、網民的信以為真,到調查結果公開、輿論發生反轉,再到司法公正判決。在查處誣告陷害行為等方面,對黨員干部極具警示效應。
向潑污者亮劍,才能清潔網絡環境。在網絡上,之所以類似的熱點事件時有出現,違法“成本”太低是一大原因。彭博把傳言當作事實,并信誓旦旦地宣稱“為每一個字負責”,迷惑了眾多網友。如果不是被舉報人選擇報案,舉報人一般只被告知舉報不實,而留給被舉報人的則是無盡的傷害。因此,必須讓編造、散布虛假信息者付出代價,才能有一個純凈的網絡空間。
向潑污者亮劍,才能警醒黨員干部。多部門調查和法院一審判決的結果顯示,彭博案發生的起因在于2011年時任山東銀監局工會副調研員的彭博主動申請調整工作后,要求按其原級別對等安排職級未被滿足,此后便開始了信訪之路。去年,彭博高價雇“網絡推手”共謀炒作方案,上演網絡舉報的鬧劇。這也警示人們,黨員干部接受的監督更嚴格更全面,在“紅紅臉、出出汗”成為常態的同時,絕不能因息事寧人而滿足不當訴求,為搬弄是非的歪風邪氣提供滋生空間。
向潑污者亮劍,才能形成正向激勵。改革到了滾石上山、爬坡過坎的關鍵時期,迫切需要敢于擔當、敢于碰硬的黨員干部,將全面深化改革、將新舊動能轉換推向深入。因此,要減少誣告陷害,就要為勇于擔當者撐腰鼓勁。黨員干部面對矛盾要敢于迎難而上,不能因被潑污而失去敢闖的激情、氣魄和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