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冰 康偉民
(長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吉林長春 130031)
2019 年4 月,國務院辦公廳下發《關于加強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工作意見》,接著國衛辦下發《關于加強二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工作通知》,從2019—2020年國家DRGS 支付改革的推進速度不斷加快,國家醫保局也相繼出臺了相關政策和方案,可以看出國家推動DRGS 的意志和決心。我校2012 年創辦衛生信息管理專業,創辦之初,專業的培養方案定位在醫院信息系統的開發和應用上,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我發現對于大專起點的學生想掌握信息系統的開發是很難的,甚至是不可能實現的,若單純的培養醫院信息系統的應用又過于簡單,近幾年我校經過了解行業需求并結合國家醫院各項改革方案,我們發現國際疾病分類、病案質控、病案信息統計才是衛生信息管理專業的靈魂,今年的疫情更是告訴我們醫療大數據統計的重要性,為了幫助病案學子們更快地進入角色,更好地掌握病案管理技能,我校于2019 年重新修訂衛生信息管理人才培養方案,將國際疾病分類、臨床醫學、數據庫應用技術、病案信息學、醫院管理學作為衛生信息管理專業的核心課程,培養新一代的病案人。作為新一代的病案人必須掌握疾病學的意義和深度,并掌握病案信息管理的相關知識和核心技術,并能夠掌握DRGS 的最新分組原則,開拓更廣闊的職業空間。具體方案如下:
本專業培養人才理想信念堅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掌握一定基礎醫學、臨床醫學、流行病學、衛生統計學的專業知識及相關技術技能,能熟練應用醫院信息系統、國際疾病和手術操作進行編碼,病案質控、信息安全等基本技能,面向衛生行業的其他衛生技術人員,能夠從事病案信息管理、衛生信息統計、衛生行政事務管理、醫院信息系統操作等工作的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具有現代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高素質技能復合型和應用型人才。
衛生信息管理專業的畢業生應在專業素質、知識和能力方面達到如下要求。
具有健康的心理、體魄和健全的人格,掌握基本運動知識和多項運動本領,養成良好的健身與閱讀習慣,良好的行為規范;具有一定的審美和人文素養,能夠形成一兩項藝術特長或愛好;具有崇高的理想和社會責任感;具備良好的人文素質、具有優秀的職業道德和健全的法律意識,身體狀況和心理素質良好,適合履行基層醫療工作職責的需要;具備誠實守信、嚴肅謹慎的工作態度,具有強烈的求知欲望和科學嚴謹的學風;能夠運用計算機、外語的基本知識,掌握獨立獲取、分析和應用新知識的能力和方法;具有較強的專業素質,具備基層醫藥管理行業第一線復合型人才的技能,能夠從事醫藥衛生行業中衛生信息的收集、處理、管理和服務等工作。
掌握醫學信息學和數據庫應用技術基本知識;掌握病案信息管理、疾病分類、醫院信息統計知識和技術方法;熟悉計算機應用和網絡信息技術基本知識;掌握相應崗位的標準操作規程和技術安全操作規程;熟悉病案信息管理、醫院信息統計相關的法律法規;熟悉基礎醫學、預防醫學、流行病學和衛生統計學基本知識。
能熟練使用辦公軟件;具有應用衛生信息系統開展衛生信息管理與服務的能力;具有病案信息管理、疾病手術分類編碼能力;具有開展醫院管理統計、撰寫分析報告的能力;具有數據庫應用和管理、衛生信息系統維護的初步能力;具有計算機硬件設備維護、網絡基礎設施管理的初步能力;具有較好的團隊協作與溝通能力、自學能力和終身學習的精神;具有較強的學習能力、適應能力、實踐能力、語言文字表達能力、社交組織能力;具有不斷獲取本專業新知識、新技術信息的能力。
本專業課程設置為專業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專業拓展課程三部分,每部分均有其明確的教學目標任務,并有多門課程組成。其中,公共基礎課程和專業基礎課程圍繞專業課程的要求而安排理論與實踐教學內容,拓展課程和綜合技能課程為職業發展提供必要的素質保障。因此,在專業課程的教學內容中是以體現完成衛生信息管理相關崗位工作任務的知識、技能、素質的綜合應用為核心的,同時也有輻射相近崗位和發展崗位群的工作內容要求。專業課程中尤其突出與崗位工作任務匹配的綜合實訓和頂崗實習,并把它們作為專業課程的中心內容[2]。
根據黨和國家有關文件規定,將思想政治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大學英語、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體育、形式與政策、就業指導、軍事訓練、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等列入公共基礎課;并將思政專題教育、生命教育、大學人文基礎、信息素養教育、大學生創業基礎、醫學遺傳學、醫學心理學和倫理學、醫學相關法律常識列入公共基礎選修課。
包括專業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專業拓展課程,并在實踐性教學環節中貫穿專業技能。
(1)專業基礎課程:基礎醫學概論、衛生統計學、醫學計算機與信息技術應用基礎、衛生法律法規、流行病學、預防醫學、信息系統工程。
(2)專業核心課程:臨床醫學概論、數據庫應用技術、醫院管理學、醫學信息學、病案信息學、國際疾病分類、手術操作分類。
(3)專業拓展課程:醫學文獻檢索、衛生經濟學、信息安全技術、計算機維修與維護、計算機網絡、衛生信息管理綜合實訓。
實踐課主要包括實驗、實訓、社會實踐和實習等。實驗、實訓在校內實驗實訓室、校外實訓基地、附屬醫院或相關協作醫院相應科室完成;社會實踐由學校組織,利用寒、暑假在社區醫院、鄉鎮衛生院及基層衛生行政機構等開展完成;實習要嚴格執行《職業學校學生實習管理規定》有關要求。社會實踐由學校組織,在教學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場所(機構)進行。注重理論和實踐一體化,融入創新創業教育內容;組織開展德育活動、志愿服務和專業實踐活動[3]。
加強以人為本的醫德教育,重視實踐教學環節,開展以問題、案例為導向的教學改革,開展微課、翻轉課堂等新型教育。
設置課程的教研室組織實施,制訂較強針對性的教學計劃。學生要在學校內完成兩年的專業理論教學以及相關實驗、實訓課程。第三學年的實習在校外合作基地進行10 個月以上完全工學結合的實習,畢業理論考試在學校完成。
(1)采取2+1 的人才培養思路。設置相應的課程體系,制訂科學、實用的教學計劃。學生在學校內完成為期兩年的公共基礎知識學習、醫學基礎和專業理論學習以及相關實驗、實訓技能學習。第三學年在醫療機構進行為期10 個月完全工學結合的實習,實習結束后要對學生進行理論和實際操作考核[4]。
(2)采取學生主體、教師引導的教學方式。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采取討論、啟發式、互動式、角色扮演等不同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參與。并提高自學能力,通過自習、討論、答疑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指導學生利用數字圖書館、知網、萬方和維普查找醫學文獻,并利用電子書等網絡資源查閱相關參考資料,既讓學生學習到豐富的專業知識,又讓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掌握獲取新知識的方法和技能,提高教學效果。
時代的進步,要求培養新一代的病案信息管理人才,并能夠適應國家醫保改革的人才。當前,病案管理人才不足,行業對病案信息管理人才的要求在不斷地提高,我們將繼續探索衛生信息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創建更系統化規范化的培養模式,提高病案信息管理人才的職業素質,應用技能,準確使用行業標準,規范操作技能,進一步提升衛生信息管理專業的畢業生的職業能力,讓衛生信息管理專業的畢業生有更好的就業前景,促進病案信息管理產業的整體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