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晨光
(河北省唐山市樂亭縣馬頭營鎮馬頭營中心小學,河北唐山 063604)
傳統教學思維的根深蒂固,使得當前的學校教育尤其是小學階段的學校教育,其課程教學依然只重視形式化的內容,對于美術、體育、品德和科學等課程的重視程度存在嚴重的不足。而且在課時不多的科學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學情況往往處于有活躍課堂氣氛但學生自主操作的機會較少的局面,這樣雖然能夠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卻不能有效鍛煉學生的探究能力。課時較少、學生思維鍛煉程度不足、實踐機會較少,這些因素綜合起來導致小學的課程教學無法實現教學目標,無法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為了有效改變科學課堂的教學尷尬局面,使小學科學教學真正達到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的目標,就需要對科學教學進行系統深入分析和改革。
由于傳統學校教育模式的長期影響,使得科學課程在小學教育的課程體系中得不到充分的重視,許多小學的科學教學只是流于表面的形式。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雖然有活躍的課堂氣氛和學生主動積極的學生態度作為基礎,但是在教學體系上的不完備和老師對于科學課程教學的不重視,就使得學生們的科學學習只是處在玩的狀態下,無法真正為學生綜合素質的養成而助力。另外,還要很多老師受傳統教育思維的嚴重影響,在教學的過程中只追求最終的教學成果,因此在課堂教學展開時并不會以學生作為教學中心,只是完全按照自己認為的教學進度進行機械式的講解,這樣的課程教學嚴重限制了學生們的學習思維,使小學科學的課堂教學始終處于惡性發展的狀態,阻礙了小學科學的課程改革[1]。
在小學學校教育的課程體系當中,科學課程是實踐性科目的代表。小學科學的課程教學目標更為注重培養學生對身邊事物的觀察和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這與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探究能力產生了呼應[2]。所以為了促進小學科學課程的有效教學改革,就需要老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重視對于學生疑問意識的培養。在課堂教學時更多地引入學生生活中常見的自然事物,引起學生的思考,并且以此激發學生的好奇心,鼓勵學生更加主動地親近自然,并且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進行深入探究,增強學生對于自然的認知程度,從而刺激學生主動地進行學習探究,從而促進學生探究能力的養成。
主動學習和主動發現問題是學生所具備的難得可貴的品質,而小學的科學課程所重視的就是學生主動探究學習的過程,在進行小學科學課程的教學過程中,需要老師在充分講解科學知識的基礎上,盡可能地多留給學生一些時間進行主動研究學習。老師要通過課堂教學盡可能地拓寬學生的思維,進而讓學生自主思考、大膽提出疑問,在思考的過程中產生疑問,在探究問題解決方法的過程中鍛煉思維。此外,老師在面對小學生們所提出的問題時,要尊重并積極的給予解答,鼓勵學生大膽的提出疑問,從而深度激發學生們的探究能力。
除了引導學生主動思考、鼓勵學生大膽提出疑問以外,在小學科學教育的過程當中,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溝通能力也是促進學生探究能力有效提高的重要保障。在小學科學課堂教學過程當中,老師還應該留給學生一定的實踐進行合作和交流討論,讓學生們在討論的過程當中鞏固所學的科學知識,并且通過交流實現思維的互換來優化自身的思維。此外,通過合作交流還能夠有效培養學生們的自信心和溝通能力,自信心和溝通能力得到了培養和提高,不止可以幫助學生提高探究能力,還能夠更為深入的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養成。
興趣是一切學習的前提,為了充分調動小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讓小學生們養成主動學習的良好學習習慣,就需要充分利用興趣的力量。立足于興趣而展開的科學教學,還能夠使科學課程的教學內容得到更為生動立體的展現,可以使課堂教學的效果得到有效的提升。在興趣的指導下,學生們在學習科學知識的過程中就會更加主動的去進行學習探究,從而也能更為積極的新興自主思考,從而對科學知識產生疑問,進而在疑問的影響下主動探究更深入的科學知識,進而促進探究能力的養成。只有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充分激發的前提下進行科學學習,才能夠建立起科學合理的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模式。在興趣的引導和課堂氣氛的感染下,學生才會真正主動的去思考學習,只有學生的思維得到充分的調動,才能使其探究能力得到鍛煉,從而深入的培養提高[3]。除此之外,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還可以將實驗視頻、課本科學知識和教學圖片等素材的展示充分結合,從而滿足學生的綜合學習需求。通過將教學資源與課本知識結合展示的形式,全方面的滿足學生們的學習需求,從而保證了小學科學課堂的教學效。此外利用多媒體教學法深入課堂教學,還通過豐富的教學資源將課本上的文字內容進行完整充分的展現,在幫助學生更加準確的理解教學內容的同時,還可以潛移默化的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并且不斷完善學生的審美思維,讓學生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有一種良好的美學體驗,從而真正愛上科學學習。
小學科學是一門具有很強綜合性的社會實踐科目,這就使得在小學科學課程的課堂教學過程中需要要經常開展實驗活動,這些科學實驗不僅可以讓學生更為直觀清晰地理解所要學習的知識,更能夠在培養學生科學學科意識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但是許多實驗所要用到的實驗工具和設備用法較為復雜,為了保證良好的實驗效果,實現實驗促進學生探究能力發展的作用,就需要老師在實驗課時開始之前充分教導學生應用實驗儀器,保證所有學生都能充分掌握實驗儀器應用的注意事項,從而保證實驗的順利開展,進而實現促進學生探究能力培養的作用。
因為小學科學涉及的知識范圍較為龐大,課本只能對最核心的知識進行總結,不能夠實現科學教學知識的全面展開,這就要求老師在具體的課堂教學過程中以課本為主體為學生進行知識的延伸講解,并且在擴充學生基礎知識的過程中針對性的培養學生的學習綜合素質,包括探究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和交流能力等等,為學生日后更為專業性和深入的學習發展打下堅實基礎。此外,老師還可以通過倡導學生在課下進行與課上教學內容相關的課后閱讀,通過網絡多媒體教學資源庫為學生提供可參考的閱讀書目,鼓勵學生以所閱讀的內容作為基礎展開自我思考,對于自我思考成果要積極與老師進行交流溝通。通過學生更主動的去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進行課外知識的補充,這樣不僅可以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使學生的學習更為全面深入,提高學生探究能力的養成,還可以有效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和學生綜合素質的深入培養。
在電子信息技術成為主要生產力的今天,社會生活生產的方方面面都發生了信息化的轉變。對于學校教育教學而言,傳統的成績論教學已經不能滿足新時代對于人才的培養需求,為了有效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就需要在學校教育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進行相關能力的養成,引導學生打好思維能力和學科素養的基礎,從而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對于小學教育而言,小學階段的學校教育是學生們接受系統教育的第一部分,小學階段的教育教學效果將直接影響到學生未來的發展。因此在小學學校教育過程中,要首先重視對于學生探究意識和創新意識的養成,引導學生形成以探究和創新為主的思考方式,從而鍛煉學生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養成,為其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而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