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市平山區堅持將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與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結合起來,找準問題癥結,強化分類指導。3年來,持續不斷整頓轉化、鞏固提高軟弱渙散村黨組織5個,全區84個貧困戶在村黨組織的帶動下全部摘帽,村級集體經濟收入持續增長,實現了基層黨建和脫貧攻堅雙推進、雙加強。
壓緊壓實責任,牽住脫貧攻堅“牛鼻子”。區委堅持“緊盯不放、一抓到底”的原則,把整頓軟弱渙散村黨組織工作納入“三抓三促”目標考核和年度黨建實績考核,作為黨組織書記抓黨建述職評議重要內容,明確街道黨工委、有關部門和幫扶單位的職責,采取“月匯報、季評議、半年回頭看、年終大檢查”的方式,強化責任落實。軟弱渙散村全部制訂整頓工作實施方案、建立工作臺賬,落實“四個一”工作機制,即每村“一名區級黨員領導掛點、一個區直單位共建、一名街道領導包聯、一名第一書記駐村”,做到整頓責任、人員、期限、任務“四明確”。同時,圍繞脫貧攻堅、基層黨建、產業發展、美麗村莊建設,開展“紅色鄉村”創建評選活動,鼓勵大家比學趕超、晉位爭先。
建強班子隊伍,打造脫貧攻堅“主力軍”。區委派出工作推進組進行“拉網式”排查摸底,針對因班子成員不團結、“帶頭人”作用不突出、村干部能力不強等問題被確定為軟弱渙散村的黨組織,逐村逐人分析評定“兩委”班子成員,及時調整不勝任工作的村干部。由區委組織部、區民政局、區紀委監委、公檢法司等部門對所有村“兩委”成員進行聯審,逐一過篩子,全面清理受過刑事處罰、存在“村霸”和涉黑涉惡等問題的村干部。從本村致富能手、外出務工經商人員、本鄉本土大學畢業生、退役軍人中培養選拔村級黨組織帶頭人3人,村黨組織書記、村委會主任“一肩挑”6人,有效增強了村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和創造力。
健全完善制度,念好脫貧攻堅“緊箍咒”。為確保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區委不斷強化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堅持在制度建設上下功夫。各村黨支部嚴格執行“四議一審兩公開”工作法,建立村“兩委”民主議事決策機制,確保村內重大事務決策“聽群眾意見、讓群眾參與、請群眾監督”。特別是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從貧困戶認定、扶貧項目資金使用、扶貧政策落實,一直到貧困戶退出,都嚴格按章進行、全程留痕。
輸血造血并重,激發脫貧攻堅“內動力”。區委出臺扶持政策,大力支持發展村級集體經濟,通過支部引領、黨員帶動,鼓勵群眾參與,推廣施行“黨支部+合作社+農戶”模式,大力發展種植、養殖等特色產業。對于發展四季果蔬種植基地、軟棗示范園和大櫻桃產業項目的村子,給予最高80萬元的扶持資金。同時,區委還不斷總結探索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新方法、新路子,拓寬集體和農民增收新渠道,確保貧困群眾真脫貧、不返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