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耶雅億
Q
因父母經商,我家的經濟條件很好。我是那種歲月靜好的女孩,不怎么有上進心,在二線城市做著一份月入七八千元的工作。男友是剛工作兩年的公務員,他希望我婚后生兩個孩子,全職育兒。我們的父母都支持這種生活方式。最近,我看到麗江華坪女子高中校長張桂梅堅決反對女生做全職太太的視頻,不知道自己應該何去何從?可否給我一些建議。
A
張桂梅認為,與丈夫沒有共同語言,停留在原來水準,被社會淘汰是全職太太的必然宿命。我認為,在農村,男女不平等了太多年,如今追求平等的姿態一定是激烈的,甚至是偏激的、不雅的。我打心底理解這位校長的偏激。對于十幾歲的貧困少女來說,啟蒙她們:男人靠不住,早點打碎全職太太的夢,走出大山去發展自己吧。總比教育她們“你也可以成為楊超越”“女孩只要漂亮就有飯吃”“輟學打工吧,到大城市找個有錢男人,走捷徑”要好得多。
一旦這些少女走進大學,就會遇到另一種同齡人:她們在大城市長大,養尊處優,按部就班,被家庭保護得很好。多數父母不圖她賺錢回家,只希望她們在大學階段找到男朋友、為自己謀得一份“什么年齡干什么事情”的踏實。
貧困山區擠過獨木橋拼出來的女孩,秉持“我要靠自己,扎根大城市,活下去”的價值觀。衣食無憂的女孩,想著“我要借力更好資源的男性家庭,培養后代,愉悅家人,也讓自己美美噠”的價值觀。
有對錯嗎?沒有。結婚生子之后,面對大城市的高房價、高消費,外地女孩需要工作賺奶粉錢。“歲月靜好”的女孩則有更多選擇,老公與爹媽鼓勵說:咱家啥都不缺,你的學歷輔導孩子綽綽有余;給你請個鐘點工搭把手,你在家里專心育兒吧……
沒錯,是親爹親媽親老公,他們不是要害你、控制你、剝削你。大城市里的富裕家庭,不把全職太太與“缺乏價值、丈夫背叛、社會拋棄”劃等號,是因為見識更廣泛、閱人更多,知道什么對于孩子的健康與家族的長期發展更重要。
作為資深“樹洞”,我見到不少全職太太在人老珠黃后被逐出家門。所以,我建議讀者們在做全職太太之前,想清楚兩件事情:
一、經濟問題要提前協商好,在家的一方要有自己的經濟備案。
當你準備辭職時,要么你手握經濟大權,要么請賺錢一方給你發一份體面的薪水,要么把家庭的不動產勻到你名下。
提錢很俗氣,但很現實。錢的問題越早談越好,你趁著戀愛時期就可以跟男友和其家人談。不要拖到孩子出生了,工作沒了,再跟賺錢一方談條件,姿態就不好看了。
二、不能離開人群,要有社交,有同伴,終身學習,服務社會。
在你邁向全職太太的道路上,要每日三省吾身:我的知識是不是越來越枯竭了?我的價值是不是越來越模糊了?我的圈子是不是越來越小了?
我們可以做義工幫助別人,參加社區活動,有意識地擴大生活圈子。同時,在外打拼賺錢的一方與資助你們經濟的老人們,必須意識到“丈夫要平分妻子家庭和教育的責任”,而不是有一種“誰賺錢,誰被伺候”的心態。
你與丈夫的家人們如果都知道女性在家工作的價值,那么就可以有一個人全職顧家。只要一方不夠成熟,最好繼續預備自己吧,好好成長,謹慎結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