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萬物,皆有其度。凡事都要遵循一定的規則和標準,這是做好各項工作的根本保證。高標準、嚴要求固然重要,但不等同于層層加碼、無限拔高。隨著體制編制調整優化,基層人員少、事情多、節奏快已成為新常態,倘若標準“過量”“失度”,基層勢必捉襟見肘、疲于應付,減負松綁也就無從談起。
根子是戰斗力標準樹得不牢。實踐第一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首要的基本觀點,這一觀點用于軍隊建設,就是用戰斗力標準檢驗和衡量軍隊一切工作成效。堅持高標準,歸根結底為的是提高戰斗力,而不是提高影響力。有的單位要求工作事事“出彩頭”、樣樣“高大上”,材料標題要駢四儷六,語言詞句要清新脫俗,迎接檢查各種繁文縟節,大事小情極盡細枝末節。結果,機關被按在了“材料”里分身乏術,基層被捆在了“瑣事”中動彈不得。人力有窮時。如果跳不出這個怪圈,就只能在戰斗力之外打轉轉,空耗官兵心力。習主席多次強調,“軍隊首先是一個戰斗隊,是為打仗而存在的”“軍隊建設各項工作,如果離開戰斗力標準,就失去其根本意義和根本價值”。無補之功不可作,無益之事不可為。要牢固樹立戰斗力唯一的根本的標準,把那些偏移中心的干擾排除掉,把過量“標準”丟棄掉,把有害積極性降到最低,破除虛功,消除虛耗,排除虛光,切實立起重心在戰的鮮明導向,使官兵掙脫羈絆、輕裝上陣,專心謀戰、聚力練兵。
關鍵是依法治軍水平滯后。屋漏在下,止之在上。“過量”問題出現,與黨委機關指導方法和工作導向有很大關系。《軍隊基層建設綱要》規定,不得在內務條令規定以外,增加基層登記統計事項。但現實工作中,有的單位舊的思維慣性仍然存在,以“痕跡”考評“政績”的理念還未根除,甚至改頭換面,變文字留痕為音像留存,反而增加了基層負擔,以至于有官兵調侃“不求機關管得好,但求機關管得少”。這種現象值得深思。有的機關干部把《綱要》掛在嘴上,講起來頭頭是道,指導基層時卻舍本求末、另搞一套;有的把條令條例鎖在柜子里,長期束之高閣、蒙灰落塵,下部隊檢查調研盡說“外行話”、念“歪經”。正所謂“不帶《綱要》不下連,不懂《綱要》不發言”。軍隊的條令法規就是指導部隊建設的依據和準繩。黨委機關要把滯后的思想觀念轉變過來,把偏了的工作指導糾正過來,把陳舊的模式方法革新過來,促進基層建設減壓釋負、提能增效。

背后是官僚主義、形式主義作怪。“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有的領導干部為了顯示自己官的威儀、權的影響,不從效果出發,不顧客觀實際,把折騰當創新,把虛花當果實,一門心思在裝點門面上大做文章、做大文章,標準要求多是華而不實的條條框框,基層面對戴上職務帽子的標準只能勉為其難、敷衍了事。問題的背后是政績觀錯位,眼睛只會向上看,凡事以領導滿意不滿意、高興不高興、關注不關注為風向標,仿若只有層層加碼方顯得“高度重視”,聲勢浩大才好說“堅決落實”。凡此種種,敗壞的是黨風政風,侵蝕的是基層的根基,傷害的是官兵的信任和信心。從一定意義上講,形式主義是表,官僚主義是里;形式主義是果,官僚主義是因。古人云,“為政戒貪,貪利貪,貪名亦貪,勿騖聲華忘政事”。不受虛言、不聽浮術、不采華名、不興偽事,自古就是官德至理。領導干部要在思想上率先破冰,戒斷形式主義的官僚氣,徹底減掉添枝加葉、畫蛇添足的表面文章,叫停標新立異、華而不實的亮點工程,多一些腳踏實地,少一些好高騖遠,真正把各項工作歸正到合理的標準、正確的軌道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