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加強,范秀磊,李 昂,馮啟言,楊成方
(1.中國礦業大學環境與測繪學院,江蘇徐州 221116;2.徐州工程學院環境工程學院,江蘇徐州 221111)
城市內湖是城市水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調節微氣候、防洪排澇、改善生態環境等功能[1-3]。隨著城市快速發展,人類活動日益頻繁,且城市內湖多呈相對封閉狀態,水體缺乏流動性,水體富營養化、水體水質季節性惡化問題越來越突出[4-5]。水體富營養化導致藻類和其他水生植物過量繁殖,水體透明度下降,溶解氧含量降低,進而引起水生生物大量死亡、水質惡化、發腥發臭,嚴重影響水域功能的發揮[6]。因此,分析城市內湖水質年際變化規律及水體氮、磷營養鹽的季節變化規律,有助于揭示水體污染成因,為有效提出正確的水體富營養化控制措施提供科學依據,對改善城市人居環境和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7-8]。
某城市內湖位于蘇北某市,距離市中心3 km,該湖集雨面積為59.1 km2,湖區面積達11.4 km2。其中,水域面積為3.76 km2,總庫容為3 330萬m3,興利庫容為905萬m3,最大水深為5.1 m,平均水深為2.5 m,為典型的城市淺水型湖泊[9-10]。經過多年的開發與保護,該湖已成為一座以城市防洪為主,結合城市風景、農業灌溉、市區沖污、水產養殖、旅游開發、度假休閑和餐飲美食等綜合效益功能為一體的風景旅游區[11]。
為研究湖區水質的時間變化特征,將湖區分為東湖、西湖和小南湖3部分。西湖設置采樣點4處,分別為Ⅰ、Ⅱ、Ⅲ、Ⅳ;東湖設置采樣點4處,分別為Ⅴ、Ⅵ、Ⅶ、Ⅷ;南湖設置采樣點2處,分別為Ⅸ、Ⅹ。采樣點布置如圖1所示,采樣頻次為每月3~4次。數據來源于水庫管理局提供的水質監測專報,監測指標主要包括pH、DO、渾濁度、電導率、CODMn、NH3-N、TN、TP等。重點對變化幅度較大的CODMn、NH3-N、TN、TP這4項指標進行篩選和整理,統計出2013年—2018年各指標的平均含量。為考查湖區氮、磷含量的季節性變化規律,統計出2018年8月—2019年7月TN、TP的平均含量,并以6月—9月作為豐水期,3月—5月、10月作為平水期,11月—次年2月作為枯水期進行分析。

圖1 采樣點布置圖Fig.1 Layout of Sampling Points
采用內梅羅指數法進行水質定量評價[12],并用污染分擔率研究指標體系中各項污染因子的貢獻程度[13]。執行的環境質量標準為《地表水環境質量》(GB 3838—2002)中的Ⅲ類水質標準[14]。
由圖2可知:2013年—2018年整個湖區的NH3-N濃度存在波動,但變化不大,NH3-N濃度為0.334~0.391 mg/L,變化率為17.1%;CODMn、TN濃度變化表現為先降低后升高,CODMn、TN的濃度分別為3.959~4.983、1.023~1.822 mg/L,變化率分別為25.9%、78.1%;TP濃度變化存在較大波動,TP的濃度為0.063~0.117 mg/L,變化率為85.7%。綜上分析,2013年—2018年TN、TP濃度變化率最大,特別是2017年、2018年,CODMn、TN、TP的濃度明顯高于其他年份。

圖2 湖區水質年際變化規律Fig.2 Interannual Variation of Water Quality in Lake Area
采用內梅羅指數法對湖區各部分水質監測指標進行統計評價,統計結果如表1所示。從整個湖區的內梅羅指數來看,2013年—2018年水質表現為由差轉好再到惡化,其中,2015為轉折點,2017年污染最為嚴重,2018年次之。

表1 各湖區與整個湖區年均值內梅羅指數結果Tab.1 Annual Mean Nemero Indexes of Each Lake and Whole Lake Area
將各湖區與整個湖區作為變量,導入SPSS統計軟件進行定量相關性分析,采用雙側顯著性檢驗,計算Spearman相關系數rs(rs>0正相關,rs<0負相關,其絕對值大小反映變量相關程度高低)[15]。由表2各湖區與整個湖區相關性分析結果可知,P<0.05、rs>0.8,說明各湖區與整個湖區存在正向顯著極強相關關系。從相關系數rs的大小來看,西湖(1.000)>東湖(0.943)>小南湖(0.829),說明西湖水質與整個湖區水質的相關性最強。因此,可以用西湖的水質變化情況來反映整個湖區的水質變化規律,可使水質評價工作簡化,操作性更強。

表2 各湖區與整個湖區相關性分析結果Tab.2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Each Lake and Whole Lake Area
通過污染分擔率來反映污染構成,結果如表3所示。污染分擔率為TP>TN>CODMn>NH3-N,且不同年份TP、TN污染分擔率的和占比為75%~79%,說明TP、TN在整個污染構成體系中污染最為嚴重,應引起足夠重視。不同年份、不同污染因子的污染指數均呈現先降低后升高的趨勢,2015年、2016年是轉折點,近2年(2017年、2018年)水質污染加劇。

表3 水質評價指標體系中各因子的污染指數及分擔率變化Tab.3 Changes of Pollution Indexes and Share Rates of Each Factor in Water Qualit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氮是生物的重要營養元素,在某些情況下也是浮游植物的限制性營養元素[16]。磷是水體初級生產力的限制性營養元素,磷的過量輸入是引起水體富營養化的直接原因[16]。氮、磷含量的動態變化對于整個湖區的水質具有重要影響[16]。各湖區TN、TP平均濃度月度變化如圖3所示,各湖區TN、TP年平均濃度如圖4所示。

圖3 湖區TN、TP平均濃度月度變化Fig.3 Monthly Change of TN and TP in Lake Area

圖4 湖區TN、TP平均濃度Fig.4 Average Concentration of TN and TP in Lake Area
由圖3可知,西湖、東湖及南湖的TN變化趨勢非常接近,TP類似。從整個湖區來看,TP含量為0.055~0.12 mg/L,全年平均值為0.083 mg/L,2018年8月—10月TP濃度明顯高于其他月份,8月TP濃度最高,達0.12 mg/L;TN濃度除1月—3月外,其他月份波動較大,TN含量為1.471~2.217 mg/L,全年平均值為1.87 mg/L,2019年6月TN濃度達到最高,達2.217 mg/L。
由圖4可知,TN、TP的平均濃度分別為西湖>東湖>南湖,西湖在整個湖區中污染最為嚴重,主要原因是西湖上游補水河道補水線路較長,約40 km,集雨面積達28 km2,占整個湖區集雨面積的52%,且河道兩側現狀為農村和部分鄉鎮,沿線污染未徹底治理(特別是農業面源污染)。
湖區各期營養鹽濃度如表4所示,TN濃度大小為平水期>豐水期>枯水期,總體相差不大。TP濃度大小為豐水期>平水期>枯水期,豐水期濃度明顯高于平水期、枯水期,這說明降雨徑流攜帶污染進水水體,對湖區污染影響較大。

表4 湖區各期營養鹽濃度Tab.4 Nutrient Salt Concentration of Each Period in Lake Area
湖區流速分布如圖5所示,該湖1進3出,僅1處進水點,水量為15萬 m3/d,整個湖區流速較大的區域主要為進水口和出水口附近。湖區大部分面積流速在0.2 cm/s以下,整體水動力條件不足,換水周期約為220 d,遠大于國際公認的湖泊水體水力停留時間>30 d為富營養化潛在發生區的值。另外,沉積物是污染物的重要儲蓄積庫,在一定的環境條件下,沉積物作為內源向上浮水中釋放氮磷,從而對水體產生污染[16]。相關研究中,分別將東湖和西湖10個取樣點同一深度沉積物中TN、TP的含量進行平均,結果如圖6所示。沉積物中TN含量東湖高于西湖,東湖和西湖TN平均含量為0.7~0.89 mg/g;沉積物中TP含量除次表層外,西湖高于東湖,東湖和西湖TP平均含量為0.068~0.11 mg/g[9]。該湖多年來未清淤,沉積物中氮磷的內源釋放對水體水質的影響不容忽視。

圖5 湖區流速分布示意圖Fig.5 Schematic Diagram of Velocity Distribution in the Lake Area

圖6 不同深度沉積物TN、TP含量對比[9]Fig.6 Comparison of TN and TP in Different Depths Sediments[9]
(1)通過分析東湖、西湖和南湖與整個湖區的相關關系,得出各湖區與整個湖區均存在正向顯著極強相關關系。其中,西湖與整個湖區的相關性最強,因此,可以用西湖的水質變化情況來反映整個湖區的水質變化規律。從水質評價結果來看,2013年—2018年湖區水質整體呈逐漸轉好到污染加劇的發展趨勢,特別是TP、TN在整個污染構成體系中污染最為嚴重。
(2)通過分析湖區氮、磷含量的季節性變化規律,得出TN濃度:平水期>豐水期>枯水期,總體相差不大;TP濃度:豐水期>平水期>枯水期,豐水期濃度明顯高于平水期、枯水期,降雨徑流攜帶污染進入水體,對湖區污染影響較大。
(3)湖區上游補水線路較長,沿線污染未徹底治理。另外,湖區僅1處補水點,整體水動力不足,該湖多年來未清淤,沉積物中氮磷的內源釋放對水體水質的影響不容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