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進
固定資產投資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是社會再生產活動的重要環節,也是調控和優化經濟結構、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原動力。近年來,興文縣大力實施項目興縣戰略,全縣固定資產投資規模持續擴大,投資結構不斷優化,為促進全縣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升經濟綜合實力、改善城鄉居民生活水平奠定了堅實物質基礎。
2016年至2019年,興文縣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20.91億元,近4年,全縣固定資產投資保持10%以上年增長速度,其間,宜敘高速興文段、成貴鐵路興文段、納黔高速連接線等大項目實現竣工投用。但從當前投資運行情況看,仍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研究分析當前興文縣固定資產投資情況和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今后推動項目建設、擴大有效投資需要精準施策。
抓好項目儲備包裝,夯實投資基礎
一是加強項目包裝。搶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四川南向開放等重大政策機遇,圍繞鄉村振興、基礎設施、生態發展等領域包裝儲備一批質量高、效益好的項目,為未來投資穩定增長做好前期項目準備。科學編制“十四五”規劃,針對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瓶頸制約,及時跟蹤國家擴大內需和支持西部落后地區發展政策信息,重點在產業發展、民生事業等補短板重點領域新增儲備一批項目,確保項目投資動態儲備600個以上、1000億元以上。二是加快項目前期。對未開展或正在開展前期工作項目,督導項目單位制定項目推進計劃、倒排工期,抓緊完備項目前期手續和申報工作。對申請中央預算內投資項目,督促項目單位嚴格履行基本建設程序,抓緊做好項目勘察、設計、論證分析等前期工作,積極落實建設條件。對于企業項目,開辟項目審批綠色通道,幫助企業盡快解決項目開工中存在的實際問題,推動項目早日開工建設。三是加大項目爭取。準確把握上級政策導向,強化上級項目資金的可行性分析,找準爭取工作切入點,提前著手爭取工作,改變年終歲末突擊爭取項目資金的認識和做法。按照政策和相關要求,及時向上級動態匯報工作情況和需要解決的問題,積極爭取支持。增強項目爭取意識,要集思廣益,群策群力,在充實項目儲備庫基礎上,激勵各單位全力做好項目儲備和申報工作。
加大關鍵領域投資,優化投資結構
一要“強”基建投資。以建設南向開放“會客廳”為契機,加大鐵路公路、通用航空、重大水利基建投資,持續加大偏遠鄉鎮基礎投資力度,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積極支持房地產行業健康發展,根據存量住房狀況和住房市場供求狀況,合理確定新增用地規模,優化商品房供應結構和房地產業區域布局,同時要加大棚戶區、老舊小區、危房改造力度,切實改善群眾居住條件和促進投資穩定增長。二要“保”民生投資。結合鄉村振興規劃,配套加強“三農”領域投資支持和政策保障,支持貧困地區加快發展。加大醫療衛生能力建設,重點圍繞基層醫療服務、疫情防控、應急儲備等方面加大投資力度,盡快補齊衛生事業發展短板。持續加強教育、養老等方面投資,增加學前教育資源和優質教育資源供給,引導各類投資主體加大教育設施建設力度;增加老年事業的投入,重點建設服務失能、半失能老人為主,提供生活照料、健康護理等服務的公立老年養護設施。三要“擴”技改投資。大力扶持企業開展技術改造,對企業技改項目投資予以政策支持和資金補助。加快引導企業實現“專精特新”型技術創新,圍繞頁巖氣、竹、烏骨雞、中苗醫藥等研發應用,支持企業加強關鍵前沿技術研發,提高所有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加快建設產業技術創新中心、科技聯合體和成果轉化基地,加強高校科研院所、創新型企業、創投資金之間的科技、產業、投資融合。
保障項目資金需求,改善投資服務
一是極力爭取金融支持。引導金融機構科學評估公共項目的債務資金鏈斷裂風險及潛在影響,切實做到底數明、情況清,建立項目金融風險評估,防止必要在建項目停工緩建或因資金斷供而工程爛尾。引導金融機構全過程參與項目建設監督,嚴格評估項目現金流和收益情況,項目概算及概算調整必須制定資金平衡方案,嚴格項目建設條件審核。二是優先保障在建項目。對確有必要、關系國計民生的在建項目,采取市場化運作、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加強與金融機構的合作等有效措施,保障項目合理融資需求,避免資金斷供,形成“半拉子”工程。充分發揮各類基金的作用,優先承接因“防風險”政策的影響出現資金短缺的優質項目的融資需求。三是穩步擴大放債規模。將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的覆蓋和應用、PPP項目推進、本年實際到位資金等納入考核,加快投資體制改革和投融資方式、管理模式的創新。積極爭取擴大政府債券發行規模。積極爭取國家支持,擴大政府債券新增發行規模,豐富發行債券品種,破解“后門堵死,前門不夠”的融資難題。
優化營商發展環境,釋放投資活力
一是推進投資領域重大改革。進一步分類清理精簡審批、核準等事項,建立統一公開的投資項目審批事項清單,推進投資項目審批“一網通辦”,完善“橫向到邊、縱向到底”投資政務服務一體化平臺。二是切實降低營商成本。擴大享受減稅降費小型微利企業范圍,加大對企業污染治理的財政補貼和財政投資力度,避免由企業單獨承擔環保成本。清理和規范一批涉企收費項目,增強企業的投資意愿。三是拓寬民間資本投資渠道。對各類市場主體堅持一視同仁對待,全力消除基礎設施和公共事業等領域不合理進入門檻,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將教育、健康、醫療、養老、就業等領域的消費需求轉為投資需求,提振企業家信心,穩定投資預期,讓投資者敢投資、能投資。
以考核激勵為驅動,強化投資考核
一是細化工作責任。對照全市固投考核辦法,積極做好月度、季度、年度目標任務分解,實行目標管理制。建立月度投資工作例會制度,固定每月項目投資分析日,組織牽頭部門制定計劃,細化落實工作責任,狠抓項目有效投資。制定月度計分排名通報方案,對全縣的項目謀劃和固定資產投資每月完成情況進行排名統計,相應的考核結果作為年終考核重要依據。二是建立交辦機制。全面排摸梳理重點項目推進中的困難與問題,以交辦的形式協調解決確保項目有序推進。推行重點項目推進“三色預警”通報制,每月對問題責任單位完成情況進行通報,定期組織專項督查,對問題辦結遲緩及落實不到位的,實行綠、橙、紅三色預警通報制度,并將通報結果通過互聯網、微信進行公開公示。三是嚴格督查考核。緊盯項目投資目標任務,以督查工作創新為抓手,將督查考核隨機性、實效性和追責性貫徹到底,督促項目責任單位按照排定計劃層層落實、環環相扣、步步緊盯。對落實有力、成效顯著的給予表揚獎勵,對工作不到位嚴格追責,營造攻堅不畏難、實干攀高峰的濃烈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