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虎 邱贏 陳敏
在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農村金融機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將迎來歷史最好的發展機遇。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發展過程中,有很多因素掣肘,直接影響了經營效益甚至經營成敗。為此,本文旨在分析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實際需求和經營風險點,探索農村金融機構集培育、幫扶、供給、品牌共享等為一體的綜合金融服務方案,為下一步加速助推鄉村振興提供建議。
銀行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方向
一是分析現有金融產品特性是否滿足市場需求。金融產品是否能夠滿足新型農業主體的經營需要,主要反映在金融機構的信貸投放是否及時到位,賬戶管理是否科學合理等。蓬溪農商銀行現有產品能夠滿足新型農業主體需求,在信貸產品選擇上可以選擇農戶小額信用貸款、種養殖大戶信用貸款、農擔貸、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根據產業特性還可細化,創新推出利率、期限和還款方式靈活的特色貸款產品。幫助經營主體形成成本優勢,將經營利潤最大化。
二是保證資金使用的合理性和資金安全。調研發現農村金融機構貸后管理的深度不夠,在監督信貸資金支配上較為被動,銀行客戶經理監測信貸資金動向非常必要,既可以有效杜絕貸款用途轉移,保證專款專用,突出安全性,也可以科學制定用款和還款計劃,降低貸款資金使用成本。
三是理清農商銀行和新型農業主體合作的主要障礙。調研發現,影響農村金融機構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合作的原因主要包括:經營主體現狀是否持續穩定;信貸資金是否轉移用途;經營主體信貸需求是否和實際經營需求相匹配;經營主體是否履約守信;經營主體是否具備較強的經營能力;是否具備有效擔保等。
四是圍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推廣泛主體業務。除了傳統賬戶管理、信貸投放、支付結算工具布放等成熟業務之外,可以逐步探索代理賬務管理、產業鏈條擔保、產業聯盟集體授信、電子商務對接、品牌共享等方面業務合作的可能性。運用綜合資源產生效益,促成共贏。
五是領會地方政府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政策。重點掌握近期縣委縣政府關于鄉村振興及創建現代農業大縣的規劃和重點項目部署。加速與相關部門對接獲取準確的政策施行信息和農業主體名錄信息、項目規劃信息、獎勵補充信息和產業規劃信息等。找準農村金融機構介入時機和介入方法。
金融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路徑
金融機構在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過程中,可以從融入多個角色來支持研究。這些角色分別是:數據監測者、產業參謀者、資金供給者、輔助營銷者、橋梁搭建者、政策先行者和品牌共享者。
數據監測者。一是完善農村農業數據庫。豐富基礎數據信息,掌握生產資料、生產者和生產方式等要素數據。建檔管理,科學進行評級授信,解決農村市場信息不準確、不豐富,農村信用體系不完整的問題。二是維護數據庫信息。一方面根據數據信息做好市場調查,設計專屬金融產品,對存量不實信息進行更正完善;另一方面,重點要掌握農業農村農民基礎數據,特別是掌握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詳細數據,可以輔助農村金融機構科學決策,制定出更加實際可行的金融服務方案,推出對位需求的金融產品。解決現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息更新完善不及時、客觀評價不準確的問題。三是建立常態互動聯系機制。與農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保持常態溝通,保證有效需求能及時得到滿足,在信息不完善的時候能及時補充更正。便于外出務工農戶了解家鄉農村市場動態,有利于培育更多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解決現有存量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不豐富的問題。
產業參謀者。一是建立常態溝通平臺。金融機構派駐專屬客戶經理(金融村干部),做好經營主體的維護,提供金融機構渠道和掌握的最新市場信息,彌補經營主體市場嗅覺不靈敏、信息渠道不通暢、局勢把握不準確等問題。二是做好投資建議。專屬客戶經理在貸后管理和維護客戶的時候,做實市場調研,客觀評估經營主體經營項目的機遇和風險點,保障信貸資金達到最佳利用率。三是做好風險預警。專屬客戶經理(金融村干部)主動擔任產業參謀或顧問,收集掌握市場變化信息,對經營主體進行風險提示,保障信貸資金得到最大程度保全。
資金供給者。一是降低貸款門檻。在經營主體信息數據掌握準確,主體信用觀念良好,主體項目經營前景評估可行的前提下,可以適度降低貸款門檻,如適度增信、豐富擔保方式等。二是縮短審批流程。充分考慮到農業項目周期因素,保證貸款資金及時用到農業項目中產生最佳效益。三是量身打造特色產業貸款。根據產業規模、培育周期、淡季旺季等創新特色貸款產品。如開發“生豬貸”等短期信貸產品,在育苗育果育仔階段投放貸款,在產成品銷售后還款。四是探索靈活擔保方式。除放寬信用貸款和抵押條件之外,還可以探索銀行+公司+主體的訂單貸款等。可以根據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模式,探索生產資料出租方(土地、設施、廠房)擔保增信的可能性。五是制定靈活還款方式。根據產業特性,在產成品銷售后限時還款。針對農業項目特點,在受到意外因素影響導致不能及時還款時,可以辦理無現金借新還舊,保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不受到來自銀行還貸因素而影響經營和生存。
輔助營銷者。一是引入電商平臺合作。引入四川農信較為成熟的蜀信E惠生活電子商務平臺,線上輔助銷售產成品。二是擔任交易媒介。利用農商銀行的客戶資源和渠道,引入加工工廠、農產品市場、超市、物流倉庫等合作對象等,豐富農業經營主體的交易選擇,穩定產成品銷售效益。三是做好輔助宣傳。利用掌握的大數據和農村金融機構自己的宣傳平臺對客戶產成品進行宣傳推廣。如可以利用惠生活打造農信客戶群生鮮超市,對位宣傳推廣給農信的其他客戶。并可探索打造農信支持的經營主體產成品的綜合品牌,如打造農商蘋果、農信土雞等。
橋梁搭建者。農村金融機構可整合現有服務客戶群中,引入新型農業主體產業上下游企業進行合作,有效降低新型農業主體的經營成本,獲取理想訂單,建立起穩定的供需關系,盡可能避免市場變化帶來不穩定因素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造成沖擊,提升經營主體的效益空間和生存空間。如:將農村金融機構有業務往來的多家飼料經銷商介紹給養殖大戶,可讓養殖大戶選擇最佳進貨渠道。再將與農村金融機構有業務往來的多家肉類批發商、餐飲企業介紹給養殖大戶,可擴寬銷售渠道。農村金融機構在中間充當橋梁和潤滑劑作用。
政策先行者。一是履行本土銀行責任。農村金融機構始終堅持堅守服務本土定位,有充當各類金融改革排頭兵的覺悟。讀懂地方黨委政府階段規劃,了解各項政策,將金融業務和服務融入縣域經濟建設上去是農村金融機構肩上的責任。特別在某些領域需要提高政治站位,如金融精準扶貧、金融防疫、助力鄉村振興方面,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融資改革等。二是農村金融機構發展需要。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縣域鄉村振興的重要條件,農村金融機構必須讀懂政策,主動在政策中尋找發展機遇,制定應對方案,保證各項金融工作對政策施行起到良性推動作用,繁榮農村新市場,刺激新需求。
品牌共享者。一是利用銀行品牌推廣。可以利用金融機構品牌影響力,縮短銷售環節,幫助扶持農產品實現產品附加值提升。二是經營主體品牌反哺。如蓬溪縣琪英菌業公司合作案例,形成了對外宣傳窗口,知名度迅速上升對地方政府宣傳政策,對蓬溪農商銀行宣傳土地承包經營權改革試點成效均起到了反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