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生
山東冠縣農家女陳春秀,因為學歷不高,今年5月,打算報考成人教育,在學信網填報信息時吃驚地發現,自己16年前被陌生女子冒名頂替上大學。陳春秀這些年闖蕩江湖,四處打工,吃盡苦頭,而頂替者在當地某街道辦事處成了堂而皇之的公務員。
陳春秀的遭遇被媒體披露后,山東又曝出“兩年查出242人涉嫌冒名頂替”的消息,這場“塌方式高考腐敗”,不亞于一場地震。
事情還沒有結束,更有甚者,網絡消息,江蘇疑千人頂替學籍高考,不少頂替者已是當地官員。
有人說,這僅僅是冰山一角,其他省份有無冒名頂替上大學的尚無法定論,整個事件“越描越黑”。
冒名頂替,聽起來就讓人很惡心,完全是一種強盜行徑,突破了道德底線,喪失了人類良知,為了自己的“進步”,不擇手段把別人“拉黑”、“屏蔽”、“刪除”,自己搖身一變取而代之,卻使別人蒙在鼓里,無限期地譴責自己,認為是自己成績不好,運氣不佳。真是太缺德了!他們的丑惡面孔無法用文字表達,說他們“罪大惡極”一點也不過份。冒名頂替的人及策劃者,憑著他們那德性,倘若身處血雨腥風的戰爭年代,不是“叛徒”,也是“漢奸”,不會是什么好人。現代版“貍貓換太子”剝奪了他人學習權利,毀滅了他人自信,甚至毀掉了他人一生。同時,直接污損了教育殿堂的圣潔和誠信,嚴重影響了社會的公平和正義。
冒名頂替什么罪?說也奇怪,我國刑法對考場替考有“代替考試罪”,但對干脆“穿越”考試,更直接更骯臟更粗暴的冒名頂替上大學,反而沒有相應罪名。但專業人士解讀,其偽造戶籍、身份證的冒用手段,則涉及偽造國家公文罪、偽造居民身份證罪。在民法上,應當認定為侵犯個人身份權,被侵害人可以向法院起訴,要求注銷冒名身份,恢復真正身份,賠償損失等。冒名者所獲得的各種國家許可,譬如公務員資格、教師資格,是欺詐取得,應予以撤銷。
在我的印象中,冒名頂替上大學并非自今日始,對冒名制造者依法處理早有先例。2009年6月2日,湖南省邵東縣備受關注的“羅彩霞被頂替事件”調查結果公布,羅彩霞和王佳俊同為2004年邵東一中應屆文科畢業生,同時參加高考,羅彩霞成績514分,王佳俊成績335分。王佳俊之父王崢嶸經班主任老師張文迪獲得了羅彩霞高考成績及相關信息,通過偽造羅彩霞的遷移證、高考檔案,并通過同學關系使女兒王佳俊被貴州師范大學降低20分定向補錄。王佳俊之父王崢嶸因偽造、變造國家機關公文、證件、印章,涉嫌犯罪,被邵陽市人民檢察院批捕,交由司法機關依法處理。涉案的邵東一中老師張文迪、邵東縣公安局界嶺派出所原所長姚亮生因違紀違規,分別受到留黨察看一年、降級處分和留黨察看一年、行政降級處分。2016年4月30日,河南周口官方通報了“王娜娜被人冒名頂替上周口職業技術學院”處理結果,13名責任人受到嚴肅處理,3人涉嫌違法被移交司法機關。
鑒于目前還沒有專項法規,山東、江蘇等地應參照羅彩霞被頂替事件和王娜娜被人冒名頂替等司法實踐,對涉案人員一查到底,嚴懲不貸,驅散烏云,使祖國大地天更藍,風更清,氣更順。
法律服務人民,法律來自實踐。羅伯斯庇爾說:“法律是人民意志的自由而莊嚴的表現。”黑格爾說:“法律規定得愈明確,其條文就愈容易切實地實施。”面對屢屢出現冒名頂替上大學案例,立法部門要高度重視,明確責任,盡快完善我國相關法律法規,設立“冒名頂替上大學罪”,補上法律“短板”,維護法律尊嚴,以實現“法網恢恢,疏而不漏”。
還有,要從源頭上抓起。建立健全高考學生檔案資料信息報送責任制和大學接收審查大學生檔案資料信息責任制,層層把關,嚴格過濾,一塵不漏,不讓冒名頂替者有機可乘。
值得關注的是,山東被冒名頂替的陳春秀向山東理工大學提出了重新入學申請,該校先以“無此先例”拒絕。但6月22日峰回路轉,該校官方微博發布通報:“陳春秀通過媒體表達了重新到高校就讀的意愿,我們將積極協調,努力幫助其實現愿望。”這是一條令人鼓舞的信息!我們從延安時期就倡導“實事求是”,我們的一貫政策是“有錯必糾”。1957年“反右”以及“文革”中一系列冤假錯案我們都能本著實事求是的精神予以糾正,恢復受害者的名譽和待遇,但愿所有被冒名頂替上大學的受害者都能像陳春秀一樣有望實現遲到的夢想,享受教育的公平。社會在等待,人民在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