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劍鋒
(江西省萬載縣萬載誠濟醫院,江西宜春 336100)
偏癱是腦卒中患者常見的后遺癥,主要表現為運動功能障礙,可導致患者無法正常參與日?;顒?,該病常伴有壓瘡、攣縮、感染及下肢深靜脈血栓等并發癥,可對患者身心造成巨大痛苦[1]。與此同時,偏癱也是腦卒中患者康復進程中的妨礙因素。為了提高腦卒中患者的康復治療效果,應該針對其偏癱癥狀,展開康復訓練,逐漸恢復患者的肢體活動功能,避免造成終身殘疾。臨床上關于腦卒中偏癱患者的康復治療主要以物理治療為主,同時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展開階段性的被動運動、主動運動等訓練,以鍛煉患者的軀干、關節和平衡能力。其中,強制性運動療法可作為康復訓練的主要選擇,其不僅能夠重組和重塑患者的大腦功能,還能增加患肢的使用與練習頻率,幫助患者克服習得性無助行為,進而促進其肢體運動功能的恢復[2]。因此,本研究選取江西省萬載縣萬載誠濟醫院2018 年7月至2019 年11 月收治的82 例腦卒中偏癱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旨在探討強制性運動療法的臨床應用效果,結果如 下。
選取江西省萬載縣萬載誠濟醫院2018 年7 月至2019年11 月收治的腦卒中偏癱患者82 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41 例)與觀察組(41 例)。觀察組采用強制性運動療法治療,對照組采用常規的康復治療。觀察組中,男性23 例,女性18 例;年齡60 ~84 歲,平均年齡(65.83±4.18)歲;病程3 個月~3 年,平均病程(2.12±0.65)年;腦卒中部位:大腦枕葉15 例,基底節16 例,橋腦5 例,小腦5 例。對照組中,男性22 例,女性19 例;年齡61 ~83 歲,平均年齡(66.05±4.27)歲;病程5個月~4 年,平均病程(2.42±0.71)年;腦卒中部位:大腦枕葉16 例,基底節14 例,橋腦6 例,小腦5 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經過江西省萬載縣萬載誠濟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符合《腦科學》對腦卒中偏癱的診斷標準[3];②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且簽署了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有肝、腎功能不全者;②合并有重癥心血管疾病者;③對本研究的康復治療方式不耐受者。
對照組采用常規康復治療。在患者病情穩定的48 ~72 h 后,開展康復訓練治療,并明確患者急性期、恢復期的治療目標。在急性期的康復訓練治療中,通過良肢位擺放的方式,緩解肢體痙攣。從近端關節到遠端關節,進行被動活動,以達到抗痙攣的目的。在患者恢復主動活動能力后,再階段性地開展床上運動,進行雙手交叉上舉及橋式運動。在恢復期的康復訓練中,護理人員需協助和指導患者做屈膝運動,牽伸其軀干肌,并進行翻身和坐起訓練,鍛煉其平衡能力。然后由坐位訓練逐漸過渡為站立平衡訓練、步行訓練、上下樓梯訓練等。
觀察組采用強制性運動療法治療。強制性運動療法在腦卒中偏癱患者康復治療中的應用,是基于常規的康復訓練方法(同對照組)做出的相應改進,即在限制健側肢體使用的同時,在短期內集中強化患側肢體的訓練,以促進腦功能重塑、重組與克服習得性廢用為主要目標,具體操作:①起坐訓練。在患者的睡眠時間以外,應用連指手套、夾板等工具,對于健側肢體活動進行限制。在此基礎上,患者根據護理人員的指導,進行起坐訓練。在50 cm 左右高度的椅子上,反復起立、坐下,重復訓練150 ~200 次。訓練過程中,需要考慮到患者的耐受程度,對于訓練時間、訓練次數進行適當地調節。根據患者的恢復情況,將椅子高度調低至40 cm、30 cm 和20 cm,逐漸增加起坐訓練難度。②股四頭肌肌力抗阻?;颊呷∑脚P位,將重1 ~3 kg的沙袋綁在患者的踝部。在護理人員的指導下,將下肢伸直、抬高,與床面形成30°的夾角,保持5 s 后,放下休息3 s,反復進行訓練,根據患者肌肉的感覺,調整和控制訓練次數。患者取坐位,坐在床邊,屈膝放松,同樣在踝部綁上沙袋,用力伸直膝關節。在股四頭肌肌力抗阻訓練的同時,還需要配合踏車訓練。③平衡訓練。階段性地進行靜態平衡訓練、自動態平衡訓練及其他動態平衡訓練。在坐位平衡訓練的過程中,根據鏡面視覺反饋,進行姿勢調整。在此基礎上,指導患者活動上肢、旋轉軀干。站立位平衡訓練的過程中,于平衡杠內,在護理人員的指導下,患者進行前、后、左、右的移動,嘗試側方行走。④上下樓梯訓練。在護理人員的陪護下,患者進行上下樓梯訓練?;颊咝枰3帧敖仍谏稀⒒紓仍谙隆钡臓顟B,邁上臺階和走下臺階,觀察患者的實際表現,詢問其實際感受,對于上下距離、高度以及臺階數進行適當的調整和控制。⑤塑形訓練。根據患者肢體運動功能的恢復情況,在常規康復訓練的基礎上,深入患者的日常生活中,鼓勵患者參與到各類活動當中,在寫字、擰螺絲、抓握物品等訓練中,鍛煉患者肢體活動能力的同時,還可以矯正肢體的異常姿勢,以達到塑形的效果。
①神經功能:應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對于腦卒中偏癱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程度進行評價。當NHISS 評分降低,說明患者的神經功能改善。②運動功能:應用簡式Fugl-Meyer 運動功能,對于腦卒中偏癱患者康復治療前后的運動功能恢復情況進行評價。當Fugl-Meyer 評分提升,說明患者的運動功能改善。③情緒狀態:應用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分,對于腦卒中偏癱患者康復治療前后的焦慮情緒嚴重程度進行評價。當SAS評分降低,說明患者的焦慮程度減輕。④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價腦卒中偏癱患者康復治療前后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當ADL 評分提升,說明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提升。⑤滿意度調查:統計并記錄腦卒中偏癱患者對于護理效果感到十分滿意、滿意和不滿意的比例。
采用統計學SPSS 20.0 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分析。計量資料用()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評分、簡式Fugl-Meyer 運動功能評分優于對照組,且兩組治療后各項評分均優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觀察患者治療后的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分、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DL)評分均優于對照組,且治療后各項評分均優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觀察組患者治療后滿意度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后滿意度比較[例(%)]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的神經功能及肢體運動功能康復效果比較(,分)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的神經功能及肢體運動功能康復效果比較(,分)
注:與治療前相比,*P <0.05。
組別 n NIHSS評分 Fugl-Meyer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41 23.06±3.64 12.17±1.87* 34.67±3.82 69.84±5.47*對照組 41 22.79±3.92 16.52±2.24* 35.06±3.59 60.22±5.29*t 0.323 9.546 0.476 8.095 P 0.747 0.000 0.635 0.000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后的情緒狀態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后的情緒狀態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分比較[(),分]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 <0.05。
組別 n SAS評分 ADL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41 60.73±3.82 38.87±2.64* 37.29±3.97 68.72±2.74*對照組 41 61.29±4.16 46.28±3.25* 37.73±4.03 61.95±3.26*t 0.635 11.332 0.498 10.176 P 0.527 0.000 0.498 0.000
腦卒中是一種較為嚴重的腦血管疾病。其發生原因與腦血管病變引發的神經功能缺損有關,常給患者造成多種功能障礙,并導致相關后遺癥。偏癱是較為常見的一種并發癥,可引起患者的肢體活動障礙,嚴重影響患者的日?;顒覽4]。對腦卒中偏癱患者進行康復訓練,有助于改善其肢體運動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恢復,可使腦卒中患者快速、良好地恢復健康,及早擺脫偏癱癥狀的困擾[5]。臨床上對腦卒中偏癱患者的康復治療主要采取物理療法。根據患者急性期、恢復期的病情特點,采取循序漸進的運動鍛煉,階段性地開展臥位訓練、坐位訓練、轉移訓練、站立平衡訓練、行走訓練等康復訓練,以逐漸改善患者的肢體運動功能,有效恢復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技能[6]。
為了進一步提高腦卒中患者偏癱患者肢體運動功能恢復效果,應該著重加強對患側肢體的運動功能訓練,提升其運動質量[7]。同時限制健側肢體的活動,強制患側肢體進行活動,改善和逆轉患者的習得性無助行為,恢復肢體的正常活動功能。強制性運動療法就是在此思想下建立起來的一種科學的康復治療技術,其在限制健側肢體活動的基礎上,展開起坐訓練、股四頭肌肌力抗阻訓練、平衡訓練、上下樓梯訓練及塑形訓練等,可以有效改善偏癱一側肢體的運動功能[8]。本研究結果顯示,應用強制性運動療法后,觀察組患者的Fugl-Meyer 評分由(34.67±3.82)分提升至(69.84±5.47)分,ADL 評分由(37.29±3.97)分提升至(68.72±2.74)分,NIHSS 評分由(23.06±3.64)分降低至(12.17±1.87)分,SAS 評分由(60.73±3.82)分降低至(38.87±2.64)分,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相比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的肢體運動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提高程度、神經功能缺損修復效果及情緒改善情況更好,且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95.12%,也高于對照組,這一結果充分地反映了強制性運動療法在在腦卒中偏癱康復治療中的優勢。
綜上所述,將強制性運動療法應用于腦卒中偏癱患者的康復治療中,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康復治療效果,快速恢復其正常生活,維護患者的身心健康,值得臨床推廣應 用。